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语域理论将语场、语式和语旨作为语域的三个变项,分别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相对应进行理解和解释,兼顾了语言系统内部的纯语言意义与语言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将语域理论与广告翻译相结合,通过对广告语篇的语场、语式和语旨进行分析,力争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的情景语境,实现广告翻译在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三个层面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反映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语言及其使用又作用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本文所分析的新闻语篇中有不同方面的体现.通过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在经验功能方面,带有目的性的及物过程可以反映作者的意识形态.在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方面,有特殊...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所有书面或口头的语篇。功能语法对新闻话语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把语言看作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并从社会环境的层次对语言进行分析而不局限于语言本身。本文以外交部长杨在华盛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为例,从韩礼德功能语法主要的两个角度,对该语篇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并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语篇是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下,将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现实化的结果.英语写作可以从分析语篇的文化语境、建立语类模式、预测语篇的典型词汇语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从而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因其独到的功能主义和社会意义学视角,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从语篇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中揭示语言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批评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运用都具有意识形态,语篇中的语言受发话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的制约和控制,因此,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批评性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理论为框架,探讨了语篇中的语境、主位结构、衔接等语篇功能,用来说明系统功能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优化了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语篇意义、体会语言经验的能力。改善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因其独到的功能主义和社会意义学视角,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从语篇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中揭示语言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批评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运用都具有意识形态,语篇中的语言受发语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的制约和控制,因此,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批评性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从语域、语篇体裁以及言语功能三个方面对伯特兰·罗素的What I Have Lived For进行文体分析,以揭示散文的独特的语言结构以及其产生的文体效应。研究表明:语言的结构与其所产生的文体效应紧密关联;此外,研究也印证了系统功能语法作为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分析散文时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戏剧中人物的对话为语料分析省略和替代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曹禺的《雷雨》中的两个人物对话语篇,认为省略和替代是中英戏剧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各有特点。这两种手段在文中发挥着使语篇自然衔接的作用,不会影响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0.
以戏剧中人物的对话为语料分析省略和替代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曹禺的<雷雨>中的两个人物对话语篇,认为省略和替代是中英戏剧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各有特点.这两种手段在文中发挥着使语篇自然衔接的作用,不会影响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1.
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分别通过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与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得以体现.附加语与语义系统关系密切,能体现语言的元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总书记的报告属于演说的语言变体,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进行定量分析,从语义结构、语篇衔接形式和关系、社会交际功能等方面对我国的政治语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两种,这两种衔接手段不仅具有语篇衔接功能,还有对语言的修饰功能。探讨了这两种衔接手段的语言修饰功能,认为学习和掌握衔接手段对语言的修饰功能,既有利于阅读理解,也有利于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4.
名词化隐喻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小句、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重新组合。名词化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多种功能,它能使语篇正式、客观、简洁、精确、衔接、连贯。掌握好名词化隐喻有助于分析语篇、理解语篇,从而有效地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两种,这两种衔接手段不仅具有语篇衔接功能,还有对语言的修饰功能.探讨了这两种衔接手段的语言修饰功能,认为学习和掌握衔接手段对语言的修饰功能,既有利于阅读理解,也有利于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功能的角度对语块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语块在语篇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逻辑、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对语篇进行的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 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 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 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 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 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着重分析符号及其交流意义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借助批评性语篇分析这一重要的语言工具,分析希拉里的竞选演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美国政治人物竞选过程中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20.
演说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之下产生的并由词汇、语法去实现的语篇.语篇成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运用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行文体分析也迅速得以发展.通过运用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理论和Martin与Rose的格律论,对Winston Churchill的著名演说词Blood,Toil,Tears and Sweat进行文体分析,其目的在于展现该演说词乃至一般演说词所共有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