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之梅 《四川教育》2023,(23):47-48
<正>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有人说,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有人说,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阅读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专业实践,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阅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是教师达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阅读注定是一趟不知终点的旅程。为了引导教师将阅读融入生活与教学,成都市青羊区开展了一系列教师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2.
这是特色教师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概念。我们认为,特色教师就是个性化的教师,是认识和优化了自己个性的教师。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潜在的特色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展为特色教师。换言之,当你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师时,其实你已经是一位有个性的教师。问题是你有没有认识自己的个性,你有没有优化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教师聘任制普遍实行的是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协议,是“小合同”,而非“大合同”,不能完全体现教师与学校之间平等的人事关系。这种岗位聘任协议书每年签订一次,一般情况下,到期后都会自动续签。在美国,教师聘任一般都包括两份合同,一份是由教师组织——教师工会与地方学校董事会签订的集体合同,以此来构架教师聘任的一般条件;另一份是学校与教师签订的个人合同,这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业观与事业观灰生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教育家指出:把自己工作当作职业来看待的教师,不能成为好教师,只有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追求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此话确是至理。这样教育家在这里提出了两种教师观,一种是把教师工作当作职业的职业观,一种是把...  相似文献   

5.
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审视与思考——与王斌华教授商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发展性教师评价并非与“奖惩性”教师评价势不两立,而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上说,将教师评价按评价目的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以对立关系进行探讨是不妥的,因为教师评价的目的原本就应是发展性的,奖惩只是一种手段。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是必须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二是能够保持对教师的内在激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幼儿园教师化及其层次 幼儿园教师化是一种组织化,它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包括教师的奋斗目标、教师的工作环境、教风学风以及教师化生活、教育设施、教师社团组织、教师制度规范和教师传统习惯等等。教师化规范着教师教育活动,它是一种隐性的、无声的教师行为准则.对教师起着一种制约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型教师自我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林 《教书育人》2007,(10):71-73
教师自主近年来,教师的自主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自主发展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等人提出了教师自主发展问题与他主发展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有人说它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也就是说自主发展应该是教师的终身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试谈教师的职业行为与法律责任李华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对教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赞誉和信任。然而,是否所有教师的行为,都能符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胜任教师这一神圣的职务呢?实际看来,由于一些教师缺乏教育法制意识,对职业活...  相似文献   

9.
教育离不开教育科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文化的建设、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多少思考,从而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培植其科研素养和创新热情,使教育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三大支柱,一是优秀的领导班子,二是高素养的教师团队,三是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乎群体对个人的评价,这是人类的一大心理特点。未成年的学生是如此,成年的教师也是如此。近两年,我把这种常用于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写评语,引进教学管理中,成为教师考核评估的一种形式。给教师写评语,是一种教学管理理念的变革。教师的劳动,属于智力型复杂社会劳动,量化管理固然必要,但不应是主要方式。因为教师劳动一是无法充分量化,二是量化的结果容易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情绪。其实就像学生需要老师评价一样,教师也需要园长公正、中肯的评价。于是,我选择了给教师写评语这种形式。开诚布公的把每一位老师的品…  相似文献   

11.
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课活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案例中“走马观花”式听课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已失去了听课意义,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更是教师师德滑坡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知道教师的做法,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防止教师中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课现象,强烈要求学校取消把听课节数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这种与金钱相关联的做法不可取,听课应成为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贾凤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素质为本。幽默,作为教师素质要素的一项基本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幽默融于教学之中,使学...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素质的整体转型,由知识型教师转向创造型教师。而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型教师,所以在我们的逻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传统教育所造成的缺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强调知识的运用,更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学生画的画和教师画的一模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美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中国画《葡萄图》,然后教师开始示范,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教师画一张叶子,学生画一张叶子,教师画一颗葡萄,学生画一颗葡萄,…  相似文献   

14.
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众所周知,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着的双方。一、教书育人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是社会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个体的德、能、勤、绩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评价在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整体优化和教师功能的整体优化,它是以工作绩效为主,对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  如何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教师评价的内容  教师评价是一项内容多、层次复杂的评价活动,但可具体分化为教师素质评价、教师的工作过程评价以及教师工作成果评价。  1、教师素质评价。教师素质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永恒话题,特别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以校为本教学研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它不仅仅是教师的幸福之路,更是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青青 《辅导员》2014,(8):78-79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心深处。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一支美丽的花,每个人都渴望绽放,那才是教师发展的最美姿态。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认为教师是一个知识宝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教师理应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社会上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是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更恰当。这样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而教师的责任只是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这一点也是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髓。 作为一名教师,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不是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而是有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的本领,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学者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热爱学生,修身正己,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师德素质是根本。师德既是教师本人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全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其身份、职责使得教师有一种被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20.
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中年教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很多中年教师(尤其是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审美疲劳”等现象。人到中年还要不要积极进取,还能不能超越自我,是中年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管理者的相对忽视。学校管理者往往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教师,在无形中冷落了中年教师。其实,中年教师的内心同样渴望管理者的支持和关注。本期的两篇文章《中年教师是否需要再成长?》和《捕捉平凡中的感动消除“审关疲劳”》,一篇是对中年教师成长现状的分析,一篇是即将步入中年的教师的自我追问与反思。我们希望,中年教师无论是身处何种境况,都不放弃自身的再成长;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管理者关注中年教师.给予中年教师继续前行的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