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梅玲  沈岳飞  李清华  刘开祥  曾爱源  林小慧 《重庆医学》2011,40(22):2185-2187,2190,21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NSCs,第2代NSCs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20 ng/mL GDNF进行诱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检测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率。结果各诱导组均表达TH mRNA。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表达巢蛋白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DNF诱导组TH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10、20ng/mL GDNF诱导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5 ng/mL GDNF诱导组(P<0.05),10、20 ng/mL GDNF诱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新生鼠脑组织分离出NSCs。不同浓度的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GDNF浓度从10ng/mL提高到20 ng/mL时TH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鉴定,分别用GDNF基因重组腺病毒(pAdEasy-1-pAdTrack-CMV-GDNF)和空质粒腺病毒(pAdEasy-1-pAdTrack-CMV)感染BMSCs建立BMSCs/GDNF和BMSCs/GFP两种细胞。两种细胞用DMSO/β-ME/ATRA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染色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情况。结果:与BMSCs/GFP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经诱导后细胞凋亡率降低,NF-200阳性细胞率上升,但GFAP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利于BMSCs抗细胞凋亡和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为进一步研究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对经过转染核相关因子1 (nuclear related factor 1, Nurr 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neural stem cells,BMSCs-D-NSCs)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其能否促进Nurr 1-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 方法:(1)构建AAV-pcDNA3.1-Nurr 1载体;(2)诱导SD大鼠BMSCs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3)用脂质体法转染Nurr 1基因到大鼠BMSCs-D-NSCs后用GDNF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结果:(1)AAV-pcDNA3.1-Nurr 1载体携带预期的Nurr 1遗传信息;(2)Nurr 1基因成功转染到BMSCs-D-NSCs中并且持续表达;(3)Nurr 1-BMSCs-D-NSCs以GDNF培养后表达TH因子. 结论:GDNF能促进经过转染Nurr 1基因的大鼠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中脑来源NSCs,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血清组、IL-1β10pg/ml组、IL-1β120pg/ml组、IL-1β150pg/ml组、IL-1β200pg/ml组诱导7d后TH细胞分别平均为0,45%、0.6%、7.2%、12.5%、8.75%:结果显示IL-1β诱导NSCs明显提高TH细胞表达率,与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β150pg/ml剂量范同内TH细胞表达率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IL-1β有诱导N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14~15 d胎鼠中脑来源神经干细胞(mNSCs)被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并移植于帕金森病
模型大鼠纹状体区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5 d胎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中脑腹侧组织进行mNSCs培养,培养5 d后行GFP/
GDNF基因修饰。PD大鼠模型的建立参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立体定向中脑背盖腹侧区、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将
PD大鼠随机分组,将基因修饰的干细胞以及无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建立空白mNSCs(PBS替代)移
植组、GFP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3个实验组。移植细胞前后进行行为学评估,以腹腔注射阿
朴吗啡(APO 0.5 mg/kg)诱导PD大鼠旋转圈数作为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评估手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存活、迁
移和分化。结果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和GFP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有明显的行为改善;移植56 d
后,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较其他两组检测到更多细胞存活,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较其他两组都有增加趋势。结论
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 - β)家族中的一员。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与由GDNF家族受体(GDNF family receptor alpha 1, GFRα1 )和c-Ret组合成的复合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营养神经、抑制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作用。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显示,GDNF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和外周的神经元如交感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最有希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及外周神经元变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通过采用恰当的给药途径及方式,既能使其在体内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又能将不良反应减到最低程度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分化及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14.5天的胎鼠腹侧中脑NSCs,单独或经GDNF预处理后移植入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观察NSCs在纹状体的分化情况,以及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联合GDNF移植NSCs比单纯移植的NSCs较多的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够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结论:GDNF可以促进中脑来源的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并对PD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中脑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利用neurosphere法,在低氧分压的情况下建立中脑祖细胞克隆,并用纹状体培养上清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TH阳性神经元的分化比率及成熟度。结果:中脑来源的神经祖细胞克隆,能以neurosphere形式生长,低氧分压对其克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纹状体培养上清可增加TH阳性神经元的分化比率,并能使TH阳性细胞具有更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结论:低氧分压更适于中脑神经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纹状体培养上清对中脑祖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及成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双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WAV2-TH质粒酶切获得人TH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IRES的上游,构建出pIRES-TH.PCR法扩增小鼠GDNF基因片段,克隆入pIRES-TH的下游,构建出携带TH和GDNF双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TH-GDNF.用酶切电泳验证重组结果的正确性,测序检测质粒重组后的序列.随后将重组质粒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至MES23.5细胞,经G418筛选后,以RT-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TH和GDNF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酶切后其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相同,测序发现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转染后MES23.5细胞中TH和GDNF基因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组pIRES-TH-GDNF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体外正确表达TH和GDNF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脑缺血肺损伤肺水肿的影响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调节。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肺损伤组、脑缺血肺损伤给予BDNF抗体处理组(BDNF抗体干预组),每组13只。于BDNF抗体干预后3 d取大鼠肺组织样本,HE染色(n=5)观察各组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n=5)和Western blot技术(n=8)检测脑缺血后肺组织IL-1β的定位与相对表达量。结果 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见IL-1β表达。BDNF抗体处理后3 d,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IL-1β表达明显减少,与脑缺血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DNF抗体处理可减轻脑缺血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肿及降低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4周的跟踪治疗。调查所有受试对象临床资料并记录,应用Spearman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BDNF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期间,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中途退出4例,最终80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4周,8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显著进步26例,好转28例,无效16例;治疗无效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高于治疗有效组,血清BDNF低于治疗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s=0.617,P<0.001),血清BDNF与临床治疗效果呈负相关(rs=-0.562,P<0.001);后进一步经logis...  相似文献   

12.
毛瑞阳  杜晓红  赵晓微  董建永  刘毅 《浙江医学》2009,31(9):1245-1247,125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神经小胶质细胞IL-1 β、IL-6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组(G1组)、35 mmol/L组(G2组)、45mmol/L组(G3组),并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6蛋白和小胶质细胞IL-1 β、IL-6mRNA水平.结果 G2组和G3组培养24h后与NC组比较,神经小胶质细胞易于聚集,胞体、胞核变大,枝状突起明显,胞质内颗粒物增多,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其作用更为明显;G1组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6蛋白水平和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2组和G3组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6蛋白水平均较NC组明显增高(均P<0.01);高浓度葡萄糖各组IL-1 β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NC组明显增加(均P<0.01),且G2组和G3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G1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高糖可上调神经小胶质细胞IL-1 β、IL-6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志成  周政  杨辉  刘俊  何家全  宋业纯  严稽文 《重庆医学》2008,37(5):481-483,F0002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um,ACM)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VZa神经干细胞,然后分为对照组、BMP2组、ACM组、BMP2 ACM组,通过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组中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 (酪氨酸羟化酶)细胞的比例。结果各实验组的TH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MP2 ACM组分化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及ACM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而且BMP2与ACM有正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祖细胞和神经元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建立模型,行为学分析筛选PD动物模型.将动物模型分为4组:动物模型对照组(右侧黑质内不注射);PBS组(右侧黑质内注射PBS);GDNF组(右侧黑质内注射GDNF);EGF+GDNF组(右侧黑质内注射EGF+GDNF).动物继续存活21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Ⅲ型β-微管蛋白(Tuj1)、巢蛋白(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黑质TH、Tuj1、Nestin蛋白的表达,蛋白条带用图象处理仪扫描,用LabWork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在GDNF组及EGF+GDNF组大鼠出现显著的行为学功能恢复的同时,其TH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和TH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能同时检测到这里有Tuj1反应阳性细胞及Tuj1蛋白表达.但仅在EGF+GDNF组检测到Nestin反应阳性细胞及Nestin蛋白表达.结论 GDNF能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元前体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d,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d 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SC在移植后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胶质瘤样本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脑挫裂伤患者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例;将胶质瘤细胞系 C6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牛血清蛋白(BSA)组和 GDNF 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 AKT、p-AKT、β-catenin 和p-β-catenin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 AKT、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05),且高级别胶质瘤组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P <0.05)。CCK-8检测 C6胶质瘤细胞实验中,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GDNF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增高(P <0.05),Akt 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5)。结论GDNF 可能通过上调胶质瘤细胞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李江  徐斌  张军  李智斌  谭龙旺 《现代医学》2021,(11):1255-1261
目的:构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慢病毒载体,感染神经干细胞,使其能够过表达目的基因.方法:依据GenBank数据库中基因信息设计GDNF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片段.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质粒载体双酶切反应及重组产物转化将GDNF基因克隆至pLVX-mCMV-ZsGreen载体,经酶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