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山金矿床主要矿化类型分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糜棱岩型,根据笔者在该矿床-80 m中段从事地质技术工作的经验,对金山区段-80 m中段所发现的蚀变岩型石英脉矿体与阳山区段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在石英脉类型矿床的找矿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大巴-瓦子峪-后三角韧性剪切带是辽西著名的金矿成矿带,本文以阜新黑虎洞石英脉型金矿为例,阐述石英脉型金矿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矿体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展布,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最后总结矿区内含金石英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辽宁柏杖子金矿床是冀东金矿带大型金矿之一,大部分金矿体是隐伏矿体,主要分布在大脉状花岗斑岩内,金矿化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浸染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本文在讨论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及其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疆尉犁县胜利大道北金矿床位于塔里木陆块之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内。古远古代吕梁运动,区内发育大面积岩浆弧花岗岩,该酸性侵入岩携带含矿热液形成初始矿源层,晚志留-早泥盆世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对初始矿化进行了叠加改造,形成了区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及断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金蚀变岩矿石及含金石英脉矿石。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石矿物为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萤石。岩石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是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类型,其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碎裂岩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经研究该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区域侵入岩标志、矿床蚀变特征、构造及化探异常标志等可以作为矿区及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坦桑尼亚东马拉金矿位于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上的马拉绿岩带,是近期在马拉绿岩带上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赋金地质体为太古代尼安兹系的片麻岩、片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黄(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偶见方铅矿化;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矿区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加强金矿体产出特征研究,寻找有利含金构造部位,有望扩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含金矿化类型,含金矿脉(矿体)规模、产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和金的品位变化规律等,对烧锅营子金矿区矿床矿化地质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含金矿脉可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合脉型和复脉带型等四种矿化类型;并通过对矿区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出金矿带由矿区→矿床→含金矿脉→矿体→矿化富集地段的埃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阳岔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发现含该矿床含金石英脉与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关系密切,往往构成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同时,矿体主要赋存与近东西向构造断裂带中,且近地表铁帽及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安王山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区内发育3条北西向强变形带,其内已圈定7条矿体,矿石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早期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矿体产于北西向强变形带中,并受到北东向断裂控制的石英正长岩脉和含硫化物石英脉的叠加改造,初步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北西向强变形带、石英正长岩脉及地表强烈蚀变组成的"红带"是重要的地质找矿标志,Au、Ag、As、Pb、Zn、Cu等元素形成的综合异常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东峒岭金矿床位于胶东重要的牟—乳金矿成矿带内,受峒岭—小陶家断裂带及其次级的压扭性断裂控制,矿体围岩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二长花岗岩,矿床成因属中温热液充填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在对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总结后,认为,本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可对本区金矿的勘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胶东英格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的牟乳金矿带内石沟—巫山断裂的南端,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荆山群、NNE向断裂构造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综合分析矿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观察及光薄片鉴定,研究了矿石及蚀变围岩的特征。依据石英脉体特征及穿插关系、矿石组构和矿物生成顺序,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以矿脉为中心,大体呈带状分布,各带渐变过渡。进而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指出在本矿区东侧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松树达坂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源,寻找金的矿化富集段,在矿区开展1∶2 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圈定近NWW向展布的Au、As、Sb、Hg、Cu和Bi等元素原生晕综合异常带2条。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金矿体3条,工程控制矿体长60~120 m,厚1.00~3.25 m,金品位为0.65×10-6~2.85×10-6,取得较好的化探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综合分析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和金矿化特征,认为与松树达坂次级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第一亚组上段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层位。金矿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区具有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吉南复兴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一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结构与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其中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矿石硫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所以认为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蚀变岩型矿石是热液型金矿床中重要的矿石类型,其形成与水岩反应密切相关。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中的蚀变岩型矿石多发育在褪色化蚀变带中,目前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野外勘查、岩相学观察和TIMA分析表明,蚀变带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广泛发育菱铁矿、绢云母和隐晶质石英。蚀变岩型矿石局部可见较多硫化物,与含金石英脉中的硫化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说明为同一期流体作用的产物。部分硫化物切穿碳酸盐矿物,说明褪色化蚀变形成于成矿前。TIMA和μ-XRF分析表明,蚀变带发生硅化和绢云母化,且Fe聚集成点状。因此,推测成矿前的水岩反应形成大量菱铁矿斑点,为成矿提供良好的化学圈闭。成矿期含金流体与菱铁矿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硫化作用促进金的沉淀,为黄金洞金矿蚀变岩型矿石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5.
祁雨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中,属于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通过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区已发现1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角砾岩体。J7 角砾岩体是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其中共发现金矿体15 条,其边部和底部发育有脉状矿化,正在进行开采。通过总结J7 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分析蚀变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矿化富集规律,预测有利的矿体赋存部位,指明下一步找矿方向。同时,在分析矿化期次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形成过程,得出矿床成因属隐爆角砾岩型。  相似文献   

16.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疆青河县顿巴斯套金矿床位于准噶尔成矿区,矿区主要地层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地表中性脉岩出露普遍,发育有褐铁矿化、硅化及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矿区南西有酸性岩体出露。研究区的脉岩、矿脉及矿体大都赋存在NWW向的断裂构造中,目前以L8号矿体为代表的主矿带工程控制程度最高。在系统研究顿巴斯套金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主矿带为例,开展了地表地质路线调查、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及钻孔原生晕数据分析、探槽及钻孔等山地工程所揭露的品位、厚度等矿化信息提取等研究。地球化学测量显示,对成矿具有较强指示性的元素组合为Au-As-Ag-Sb-Hg。原生晕的垂向分带序列及与原生晕有关的w(As)/w(Mo)及w(As+Sb)/w(Co+Mo)等地球化学参数指示矿体向深部有一定延伸。通过综合研究建立研究区地质-化探综合找矿模型,为今后的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大新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控矿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北宽河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促进成矿的发生;构造控矿明显,区内已发现的金、银及锑矿体均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分布在侵入岩体接触带中;浅成脉岩体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本区共圈定矿(化)体21 条,其中,金矿(化)体17 条,锑矿体3 条,银矿体1 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为了进一步开展深入找矿工作,建立了找矿标志,指出今后应围绕脉岩体内外接触带、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及化探前缘指示元素(As、Sb)富集部位寻找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思积勇  郑辉  孙婷婷 《中国锰业》2020,(1):26-29,35
二旦沟金铜矿位于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加里东期、印支期铅、锌、金、钨锡(铜、钴、稀土)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受自然条件制约,二旦沟金矿床发现较晚,且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方向不明确。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金铜矿与华力西期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石英脉及北西—南东向构造作用密切,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的总结,对矿区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矿区矿产勘查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