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溴-4-氟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二氟甲基化、硼酸基团取代溴两步反应制备重要有机中间体即标题化合物。目前此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且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反应总收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2.
《化学试剂》2021,43(10):1448-1451
研究了新的二氟甲基砌块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首先以α-溴代肉桂醛和二乙胺基三氟化硫为原料合成标题化合物砌块,接着将该砌块在DMF溶剂中,以碳酸铯作碱,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80℃下反应过夜得到(3,3-二氟丙-1-炔-1-基)苯,接着与系列含氮杂环发生反应合成4个(Z)-1-(3,3-二氟-1-苯基丙-1-烯-1-基)-1H-唑化合物,产率为28.2%~62.1%。同时合成了2个含有二氟甲基的中间体和4个拓展产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19)FNMR、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薛伟才  易娟  尚红霞 《化学试剂》2012,34(9):842-844
以1,7-辛二炔为原料,分别利用三苯基膦和三丁基膦对炔酸酯的异构化,用Horner-Wadsworth-Emmons烯化反应延伸烯烃,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经1HNMR和13CNMR确证。  相似文献   

4.
邓继勇  谢治民  袁涌 《化学试剂》2007,29(2):117-118,123
以芴、溴素为原料,三氯甲烷为溶剂,铁粉为催化剂,0℃下合成得到2,7-二溴芴,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室温下与1-溴辛烷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53.2%。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2,7-二溴芴与标题化合物的结构。与目前常用的3种合成方法相比较,该合成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收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1,1-二甲基-3-甲硫基乙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二甲基-3-甲硫基乙胺是合成新型杀虫剂氟虫双酰胺的关键中间体。比较了1,1-二甲基-3-甲硫基乙胺的各种合成方法,探索了一条工艺路线以2-氨基-2-甲基-1-丙醇为原料,经硫酸酯化,再与甲硫醇钠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考察了硫酸浓度、物料配比,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总收率83.0%,含量9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杨晓梅  马莎  李全 《化学试剂》2013,35(5):461-463
介绍了一种二苯乙炔类棒状分子前体的合成方法。以对碘苯酚为原料,先用氯甲醚保护酚羟基,再经Sonogashira反应并脱去异丙醇基制备了苯乙炔中间体,最后Glaser反应偶联苯乙炔中间体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该分子简单水解脱去甲氧基甲醚保护基后,即可在两边酚羟基上对称或不对称地引入各种基团来获得不同的二苯乙炔棒状分子。  相似文献   

7.
以1-氟萘为起始原料,经卤代、硼酸基团取代卤素以及硼酸基水解3步反应合成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即标题化合物。该合成方法未见文献报道,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5’-溴-1,1’:3’,1"-三联苯是一种重要的光电材料中间体,以2,6-二溴-4-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还原反应等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且通过~1H NMR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该合成路线选择性好,副反应少,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以噻吩并[3,4-b]-1,4-二英-2-甲醇为起始原料,与丙烯酸叔丁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3-[(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英-2-基)甲氧基]丙酸叔丁酯。将得到的中间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然后采用盐酸进行酸化,最终经过干燥、减压浓缩、洗脱等后处理得到合格的标题化合物,总产率为71.2%,标题化合物及中间体经~1HNMR确认结构。路线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可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以噻吩并[3,4-b]-1,4-二噁英-2-甲醇为起始原料,与丙烯酸叔丁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3-[(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噁英-2-基)甲氧基]丙酸叔丁酯。将得到的中间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然后采用盐酸进行酸化,最终经过干燥、减压浓缩、洗脱等后处理得到合格的标题化合物,总产率为71.2%,标题化合物及中间体经1HNMR确认结构。路线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可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1-环己烯乙腈制备1-环己烯乙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合成法,以1-环己烯乙腈为原料合成1-环己烯乙胺。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产物1-环己烯乙胺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1.2 MPa、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1-环己烯乙胺的最佳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   

12.
1-甲基-1-乙氧基-1-糠硫基甲烷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傅翔  孙宝国  郑福平  刘玉平 《精细化工》2000,17(12):717-718,732
以乙缩醛 (0 1mol)和糠硫醇 (0 1mol)为原料 ,30~ 35℃下在四氯化碳中反应 2 0min左右 ,合成 1 甲基 1 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经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检测 ,确证了产物为 1 甲基 1 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产率为 6 4 5 % ,产品质量分数为 88 76 %。  相似文献   

13.
1+1=2.9     
<正> 麦戈(Magog)公司提出在塑料制品工厂中使用挤出机时,轮换使用两根螺杆较为经济。在一根使用750小时后,即换另外一根。使用两根螺杆比一根螺杆的优缺点有:多一根备用螺杆,从价格来看投资多一些;当发现有螺距损坏、尖端破  相似文献   

14.
以碱催化平衡聚合法制备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制备脱醇型RTV-1阻燃硅橡胶,研究阻燃剂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用量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阻燃性能、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燃剂MPP用量超过30份时,硅橡胶的阻燃性能达到美国ANSI/UL 94—2010标准V-0级。随着阻燃剂MPP用量的增大,硅橡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烟气释放速率减小,邵尔A型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呈减小趋势。与未添加阻燃剂MPP的硅橡胶相比,阻燃剂MPP填充硅橡胶的初始分解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1-甲氨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合成雷尼替丁的中间体)最佳条件,在底液为pH=4.0的HCl溶液中,该中间体的浓度在2.7×10-5~2.7×10-4mol/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5028X+2.104,相关系数R=0.9993。应用该法测定了几个实际样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取代芳基-1-烷基胺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以不同取代芳酮为初始原料经R.leuchart反应制得相应的1-取代芳基-1-烷基胺,收率80%,含量98%。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以氯甲基丙基醚和糠硫醇为原料 ,经一步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 1 烷基 1 烷氧基 1 烷硫基甲烷类香料化合物 :1 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此反应的优化条件是 :n(氯甲基丙基醚 )∶n(糠硫醇 ) =1 2∶1 0 ,二氯甲烷为溶剂 ,温度为 35℃ ,反应时间为 1h。 1 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的收率可达 83 4% ,产物经色质联机、红外光谱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8.
1     
《电镀与精饰》1999,21(6):5H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Poly(1-methyl-1-phenyl-1-silapentane) (I)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of poly(1-methyl-1-phenyl-1-sila-cis-pent-3-ene (cis-II) with diimide, which was generatedin-situ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p-toluenesulfonhydrazide in refluxing toluene. At lower temperature (100°C),cis-II is isomerized byp-toluenesulfinic acid to lower molecular weight poly(1-methyl-1-phenyl-1-sila-cis andtrans-pent-3-ene) (cis/trans-II). Protodesilation of I with 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 yields poly(1-methyl-1-trifluoromethanesulfonyl-1-silapentane) (III). The structures of I andcis/trans-II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1H,13C and29Si NMR, GPC, TG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I has been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ically by1H,13C,19F and29Si NM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