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高翔 《实用新医学》2007,8(6):01-501,52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 8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氯吡格雷组(n=42)。对照组(4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4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14天。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14天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刘艳红 《中外医疗》2011,30(23):33-34
目的通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将168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每天2次,连用7d;同时给予抗心绞痛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改为75mg,1次/d,2组患者共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以及使用硝酸甘油的次数等。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组梗塞血管再通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血管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明显要优于单一用阿司匹林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非Q波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诊断明确非Q波心肌梗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删出凝血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闻明显减少(P〈0.01),缺血性ST段下移改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非Q波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9例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治疗组(n=46)。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用氯吡格雷治疗,疗程7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 I、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治疗组7d内主要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总和)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肌梗死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大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红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55-325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10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氯吡格雷组(n=52)。对照组(5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5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21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21d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董玉红 《西部医学》2010,22(12):2221-222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三联抗血小板(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非ST段抬高ACS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这些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入院后早期即行两联或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出50例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观察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非ST段抬高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早期采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好,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邓远中 《中外医疗》2012,31(11):121+123-121,12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等量2组,实验组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减少近期心脏事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性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1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强化治疗组(85例)。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5 000 U、降脂药),常规治疗组仅加服阿司匹林;强化治疗组联合使用负荷量氯吡格雷和负荷量阿司匹林。总疗程3个月。结果强化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含复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将9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磺达肝癸钠组(n=45)及低分子肝素组(n=48),通过血栓弹力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计算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4.55±18.32)%、(79.08±14.69)%;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1.82±28.80)%、(43.90±21.26)%,两组间比较,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勤  刘爽  倪训业 《河北医学》2010,16(1):12-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施行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用8d,然后停用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在继续接受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100m/d,首剂300mg)的标准治疗的同时,联合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 mg,以后75mg/d)口服,连续给药至1年。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平均随访18个月,联合治疗组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9.4%(12/62);对照组为26.7%(1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保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好,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接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心功能、临床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及病人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除了APTT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的各项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及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达到十分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发病2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作者医院2010-01/2012-12月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在发病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对照组在发病4 h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以及胸痛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含量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梗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胸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4.6221,127.0219,13.3492;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8037,6.3747;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0.91%;治疗组并发症共2例,占3.64%,低于对照组的16.36%;治疗组再梗死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具有较好的疗效,溶栓时间短,ST段回落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李霞 《中外医疗》2012,31(22):8-9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ST断上抬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ST断上抬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吸氧、营养心肌、止痛剂及镇静剂等治疗,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作为对照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瑞替普酶及硝酸甘油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8%(17/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2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瑞替普酶及硝酸甘油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明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供氧,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将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对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24个月,LVEF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明显作用,且患者可在术后较长时间持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瑞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降50%以上时间及胸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治疗作用。方法 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包括UA、急性NSTEMI,排除急性STEMI。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其中治疗组加用生大黄粉,30g/d,治疗7d。所有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最大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并对炎性反应、补体C3及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由于炎症反应机制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有独特地位,我们认为大黄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汪亚芸  陈曼华 《重庆医学》2011,40(25):2527-2528,253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同剂量。观察组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期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患者则单用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8 d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给药后明显降低(P<0.01)。两组轻度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用药前相比稍有下降(P<0.05),但数值没有超出正常范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在用药后虽有所升高(P<0.05),但未超过正常值的1倍以上。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黄永健 《当代医学》2011,17(26):130-131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首剂300mg,以后75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uiH,2次/d,连用5~7d。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胸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征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L-Arg。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第6个月末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PA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L-Arg,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