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结合拉马泽减痛法的分娩镇痛组92例作为观察组,只采用拉马泽减痛法而进入产程的产妇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 硬膜外注药10 min后和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上明显缩短(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拉马泽减痛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好,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实施自控式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联合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20-01/2021-04月在作者医院分娩的1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自控式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联合缩宫素进行阴道分娩,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分娩镇痛效果,缩短第一、第二产程,自然分娩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孕妇实施自控式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联合静滴缩宫素进行阴道分娩,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第三产程及母婴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确保母婴安全,观察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产妇施行全程责任助产,但未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为观察组 A;选择150例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的产妇为观察组B;选择未施行全程责任助产,也未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疼痛情况、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下肢运动阻滞,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B镇痛有效率98.66%,与观察组A和对照组相比疼痛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观察组B第一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产妇失血量和对下肢运动阻滞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程责任助产使观察组A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结论 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佳,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反应,大大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12例作为观察组,将来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4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问、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2纽分娩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难产率,对产妇有利而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27-12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120例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未开展任何的分娩镇痛,观察组进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产妇疼痛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前两组疼痛VAS评分相近(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减轻产妇的产痛程度,且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0例 ASAI 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全产程分娩疼痛组(A组),活跃期分娩镇痛组(C 组)。A、C 组均采取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镇痛。A 组产妇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至产后2h;C 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 cm 时给予镇痛至宫口开全。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不同时段 VAS 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妇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第三产程、VSA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A 组产妇满意率80%,B 组产妇满意率60%。结论:对产妇进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全程分娩镇痛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提高产妇分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潘峰 《吉林医学》2014,(6):1205-120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自然分娩的200例孕妇,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助产师指导下进行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待进入产程活跃期时给予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总产程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在产程活跃期给予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30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n=100)。潜伏期组(L组),进入产程后,宫口开至0.5~2.5 cm进行镇痛;活跃期组(A组),宫口≥3 cm进行镇痛;对照组(非镇痛组,C组),不予镇痛药物。L、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次注入0.15%罗哌卡因达10 mL/h,至宫口开全时停止注入药物。行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程、催产素使用情况、阴道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组和A组镇痛效果、产程、催产素使用及分娩方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L组、A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VAS评分降低,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例数增多,顺产及器械助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P〈0.05);三组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正常足月妊娠、均为单胎头位、且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自愿要求无痛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CEA组、CSE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记录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和CEA组相对于未进行无痛分娩的C组,产妇的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C组(P〈0.01);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44.15±8.61)s]明显快于CEA组[(206.65±35.88)s],CSEA组用药后10、15 min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组(P〈0.05);三组产妇无明显运动阻滞症状,均能下床活动,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在0~1分(P〉0.05);三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强,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硬外组5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实行分娩镇痛,联合组50例则采用腰硬联合方法。监测血压、脉搏、氧分压、心电图,比较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运动功能情况、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联合组明显短于硬外组;在镇痛方面,联合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外组。两组在运动功能、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腰硬联合法优于硬膜外麻醉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西南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68例初产妇,其中接受0.15%罗哌卡因+芬太尼(1mg/L)硬膜外镇痛的315例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253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镇痛效果、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疼痛,MBS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结果镇痛满意率达96.2%。第1产程、第3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2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无增加。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缩短活跃期,且不增加母婴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低剂量缩宫素对阴道试产产妇镇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阴道试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要求无痛分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低剂量缩宫素镇痛分娩,对照组进行常规阴道试产,比较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疼痛程度、总产程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的产程特点,为临床安全管理其产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临产的246例足月TOLAC孕妇,以及同时期340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SVB组)的临床资料。研究TOLAC的产程特点,以及前次剖宫产时机、既往阴道分娩史、妊娠间隔(1.5~3年、>3年)等对TOLAC产程的影响。结果 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成功率90.2%。伴有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妇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较无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wTOLAC)缩短(P<0.05)。前次妊娠临产前和临产后行剖宫产的两组,以及妊娠间隔处于1.5~3年和>3年的两组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与SVB组比较,两组的产前体质指数、分娩孕周、产程中干预措施、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治疗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新生儿体重较SVB组大(P<0.05),分娩镇痛率较低(P<0.000 1)。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上述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两组的产程进展模式类似,第一、总产程时限无明显差异,但第一产程宫口扩张2 cm后,尤其是宫口扩张6 cm后,wTOLAC组产程进展较快(P<0.01);wTOLAC组的第二产程短于SVB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亦短于SVB组内行分娩镇痛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长于未行分娩镇痛者(P<0.05)。结论 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的产程模式与初产妇类似,宫口扩张6 cm后产程进展较快,且整个产程进展较初产妇稍快,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前次剖宫产时机和妊娠间隔对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程的影响较小,既往阴道分娩史是促进TOLAC产程进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及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潜伏期组,宫口扩张1~2.5 cm;B组(50例):活跃期组,宫口扩张3~5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 (1)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虽A组催产素使用率比C组增多,但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采用0.2%罗哌卡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是第一产程延长、第三产程延长(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对产科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