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岚  张媛  张华  陶兰  蒋秋静  张高东 《重庆医学》2011,40(30):3019-302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腰痛足月孕妇分娩方式与产后腰痛的关系.方法 对孕36周有腰痛的592例孕妇分别在孕36周时和产后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腰痛、活动障碍及对腰痛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等,根据分娩方式分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组(A组),有手术指针剖宫产组(B组),顺产组(C组).结果 三组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抑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自然分娩、自愿剖宫产、指征剖宫产产妇产后晕厥的发生情况,探讨产后晕厥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及其护理的侧重面.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680例产妇分为自然分娩组、自愿剖宫产组、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进行产后晕厥发病率比较.结果 自然分娩组、自愿手术组及手术指征组产妇产后晕厥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指征组发病率最高(22.81%),自然分娩组次之(9.32%),自愿手术组发病率最低(3.41%).结论 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产后晕厥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剖宫产与顺产的产妇在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产后42天的子宫复旧及彩超测子宫大小,母乳喂养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同期住院的139名剖宫产的产妇和125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测量宫底高度的对比,以及产后42天行彩超检查子宫大小,恶露持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和第3天、第5天测量宫底高度明显高于顺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同时随访产后42天情况,剖宫产组产妇恶露淋漓不尽者有55例、顺产组产妇恶露不尽者有28例,剖宫产组彩超结果提示宫腔积液48例、顺产组彩超提示宫腔积液有15例,对比有显著意义。结论剖宫产的并发症多,产后复旧也较顺产组缓慢,产后淋漓不尽等情况较多,临床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提倡自然分娩,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也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顺产对比分析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探讨预防和治疗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6005例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顺产和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种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上的差异,进一步在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中,分析其分娩指征,综合各项临床数据对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39%,高于顺产产后出血率(5.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剖宫产术后2 h内出血最多见。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手术操作等,尤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结论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有较高的发生率,规范产前检查,疏导孕妇的心理,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选择最适合孕妇分娩的方式,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能使新式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5.
陈兰英 《吉林医学》2011,32(14):2755-2756
目的:探讨自然顺产与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了解其影响因素,寻求改善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方法:将在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街道澜石辖区居住2010年5月~2010年11月在区内9间医院分娩、排除相关乳腺疾病及严重妊娠合并症的产妇980例作为对象,在产后14 d、产后28 d进行产后访视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自然顺产与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980例产妇中,产后14 d、产后28 d自然顺产纯母乳喂养率(72.90%、70.07%)明显高于剖宫产术纯母乳喂养率(60.20%、56.28%),自然顺产纯母乳喂养率与剖宫产术纯母乳喂养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P<0.01;χ2=19.39,P<0.01)。结论:自然顺产可以促进母乳喂养效果,加大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无任何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消除产妇不正确的心理因素,提高医院产科诊断处理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倡导产妇自然分娩,是促进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815例产妇产后发热情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815例产妇产后发热率及发热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之间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815例,其中,顺产产妇336例,剖宫产产妇479例,对产后持续3天以上体温超过37.5℃的病例进行发热率及致热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15例产妇中,产后发热86例,占10.55%,其中479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热73例,发生率15.24%,336例顺产产妇产后发热13例,发生率3.8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86例发热患者中,宫内感染致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因素致发热发生率(P<0.01).而将宫内感染在有手术指征与无手术指征剖宫产患者中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剖宫产与顺产患者中比较,则剖宫产发生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顺产患者发生率(P<0.01).结论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可以预防产后发热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2 1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及两组产妇并发症的情况,同时分析剖宫产的指征,比较有指征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剖宫产1291例,剖宫产率59.63%;其中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占剖宫产总数的35.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至孕足月后大多选择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14.7%。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较阴道分娩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围产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病率并未见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为高,故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必要的;通过社会宣传及转变产科医生行医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剖宫产率为45.6%(8 465/18 560),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2.97%(1 098/8 46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规律产检比例、教育程度、孕早期BMI指数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P0.01)。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发病率较对照组高。结论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焦虑和抑郁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剖析初产妇精神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精神状态,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是否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产后无出血组。结果12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83%,抑郁发生率25.83%,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9.17%。剖宫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产妇焦虑与抑郁可能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观察产妇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评定精神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吸引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及无产后出血组。结果:15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6%,抑郁发生率27.8%,焦虑前抑郁发生率16.2%。剖宫产组,吸引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吸引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剖宫产产后m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及产时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产妇孕前流产史、围产期检查、微血管溶血性疾病、胎盘植入及局部基层断裂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微血管溶血性疾病及胎盘植入是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孕期应加强微血管溶血性疾病的防治,并对胎盘植入及肌层断裂情况采取积极防范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自然分娩组580例,剖宫产组550例,比较产后宫底下降速度、子宫体积、出血过多者发生率与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结果分娩后2~5d,剖宫产组宫底下降速度小于自然分娩组(P〈0.05);产后2周、4周、6周自然分娩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5);自然分娩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缩短明显(P〈0.05);剖宫产组出血量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剖官产子宫复旧速度较自然分娩慢,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低剂量缩宫素对阴道试产产妇镇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阴道试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要求无痛分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低剂量缩宫素镇痛分娩,对照组进行常规阴道试产,比较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疼痛程度、总产程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例行剖宫产产妇,对这2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行剖宫产。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检测。并了解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案,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00例产妇中有12例产后未出现疼痛,有10例产妇出现产后重度疼痛,42例产妇出现中度疼痛,另外36例产妇出现轻度疼痛。观察组100例产妇中20例产妇未出现产后疼痛,有4例产妇出现重度疼痛,26例出现中度疼痛,还有50例产妇呈现轻度疼痛。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舒适护理,能够降低产妇术后的不舒适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燕  罗晓红  秦艺畅 《四川医学》2012,33(4):574-576
目的 探讨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建卡且符合入选条件的初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组102例.对观察组进行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教育,两组分别于产前建卡时及产后3d及产褥期结束时进行3次资料收集.评估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平均住院天数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低,产后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及家人更充分的认识孕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更系统化掌握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充分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更加合理的选择分娩方式及增加母乳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分娩方式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遂弢 《当代医学》2009,15(33):119-120
目的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常规护理,观察其心理状态以进一步探讨分娩方式与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产妇299例,其中自然分娩组152人,剖宫产组147人,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组的产妇比剖官产组有更好的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产程标准实施后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待产的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原产程中自然分娩转剖宫产产妇,观察组为新产程实施后自然分娩转剖宫产产妇,分析比较两组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指征低于对照组,相对头盆不称指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实施可最大限度的给予产妇时间试产,有利于进行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但由于试产时间较长,容易引发产后出血,在临床试产过程中需注意观察产妇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按照选择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60例。检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水平。结果剖宫分娩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显著影响(P〉0.05)。剖宫产组IgA、CRP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P〈0.05),而IgG、IgM水平则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且剖宫产男性新生儿IgA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女性新生儿,IgG水平则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剖宫产术可导致产后出血率增加并降低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7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0.8%(69/76),对照组为98.7%(7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窒息程度及平均分)及出血量(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应给予进行阴道分娩机会,提高自然分娩率,减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季邢  顾宁 《中国医学创新》2013,(31):126-12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儿结局。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鼓楼医院16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分为阴道试产组24例和剖宫产组145例,并分析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阴道试产组成功21例,成功率87.5%(21/24),阴道分娩率12.4%(21/169);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及相关并发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于符合阴道顺产条件的,严密监控,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