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严格糖尿病饮食及适量运动.观察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同时服用参芪降糖颗粒;对照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消化道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为(6.1±1.4)mmol/L,PBG为(8.1±l.9)mmol/L,HbA1c为(6.5±0.9)%;对照组治疗后FBG为(7.9±2.2)mmol/L,PBG为(9.4l.8)mmol/L,HbA1c为(7.0±0.9)%;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胀、肠鸣音亢进、稀便、排气次数增加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能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沈丽新  吴强鹏 《重庆医学》2007,36(18):1861-1862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加用诺和锐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5例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之前未用过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受试前4周调整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剂量为FBG6.5~7.5mmol/L,PBG-2h 8~10mmol/L.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另一组在口服药的基础上于早餐和晚餐前加用诺和锐30R,治疗12周.观察患者FBG、PBG-2h及HbA1c的达标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加用诺和锐30R组患者的FBG、PBG-2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基础上加用诺和锐30R能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77-1079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4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1%(95/102),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6.4%(55/72),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FBG、2hPBG、HbA1C水平都显著性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HbA1C水平都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与格列美脲片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作用,评估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33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11例).试验组予以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对照组予以格列美脲片治疗,治疗周期12周.评价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者BMI、血压、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试验组21例,对照组10例).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0.99±1.87)、(-0.02±0.9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0.94±1.87)、(0.37±2.62)mmol/L.试验组治疗后F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FPG、HbA1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FINS和HOMA-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结论 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有效性优于单用格列美脲治疗,安全性与单用格列美脲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和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血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BG和Hb A1c分别为(6.79±1.03) mmol/L、(9.14±1.12) mmol/L和(6.47±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眼压控制稳定的伴T2DM的POAG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组,33例,46眼)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3例,50眼).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视野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FBG[分别为(8.0±2.2)mmol/L、(8.1±2.8)mmol/L]、HbA1c[分别为(7.6±1.2)%、(7.7±1.2)%]、视野平均缺损(MD)[分别为(12.0±7.1)dB、(11.8±6.2)dB]、平均光敏感度(MS) [分别为(15.1±7.5)dB、(15.2±8.1)d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FBG[(6.1±1.8)mmol/L]、HbA1c[(6.3±0.6)%]、MD[(10.5±6.2)dB]均较对照组[分别为(7.4±1.6)mmol/L、(7.1±1.3)%、(12.0±7.2)dB]显著降低,MS[(17.1±6.1)dB]较对照组[(14.8±7.9)dB]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降糖可改善POAG合并T2DM患者的视野损害,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血糖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前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上升,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注射可有效调节T2DM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方式与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联合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组联合瑞格列奈降糖,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症状体征、代谢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均在用药后收到满意的降糖效果,随着用药的持续血糖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3周、6周、12周空腹血糖(FBG)水平(8.03±0.35)mmol/L、(7.88±0.36)mmol/L、(6.72±0.19)mmol/L,餐后2 h血糖(PBG)水平(12.80±0.42)mmol/L、(9.14±0.36)mmol/L、(8.68±0.33)mmol/L,治疗组治疗3周后FBG、治疗组治疗6周后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27±0.31)%,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90.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52.5%),治疗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低血糖等副作用,对照组3例腹泻,持续用药自行恢复,治疗组1例轻度转氨酶水平上升,自行恢复(P0.05)。结论双胍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联合瑞格列奈使用更利于稳定血糖、调节代谢紊乱、提升病情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开放、随机的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进行分组,试验组给予米格列奈钙片10 mg,3次/d,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50 mg,3次/d,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米格列奈组患者FBG由(8.42±1.02)mmol/L降至(7.41±0.93)mmol/L(P0.01),2 h PG由(12.92±2.80)mmol/L降至(9.77±2.60)mmol/L(P0.01),HbA1c由(8.54±0.87)%降至(6.96±0.61)%(P0.01);阿卡波糖组FBG由(8.01±0.94)mmol/L降至(6.83±1.41)mmol/L(P0.01),2 h PG由(13.90±2.52)mmol/L降至(9.70±2.49)mmol/L(P0.01),HbA1c由(8.45±0.93)%降至(6.63±0.91)%(P0.01);米格列奈组与阿卡波糖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格列奈能短期内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2h PG及HbA1c,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且消化道反应较阿卡波糖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6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4.19%)、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FBG(6.28±0.54)mmol/L、PBG(7.81±0.84)mmol/L、TG(2.05±0.29)mmol/L、TC(5.13±1.01)mmol/L、BUA(388.87±20.29)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可调控性胃束带(LAGB)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机制。方法肥胖伴T2DM患者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20例行LAGB手术。检测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空腹血清Leptin水平,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40例受试者LAGB术后6个月和12个月BMI由术前平均(38±5)kg/m2分别降至(30±4)kg/m2和(28±7)kg/m2(P〈0.05)。术前糖尿病组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mU/L)×FBG(mmol/L)/22.5]、HbAlc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FBG由术前(8.5±3.0)mmol/L分别降至(6.5±1.0)mmol/L和(5.9±0.5)mmol/L,FINS和HbAlc术后3个月后降至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血清Leptin指标逐渐下降,糖尿病组血清Leptin与FBG、FINS、HbAlc、C肽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LAGB能有效治疗肥胖症及T2DM,通过降低血清Leptin水平,减轻瘦素抵抗,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不同血糖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意义。方法: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B(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C(FBG≥7.0 mmol/L,PBG〈10 mmol/L,HbAlc≥7%)、D(FBG〈7.0 mmol/L,PBG≥10mmol/L,HbAlc≥7%)4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5组人群血清Cys C水平,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并根据老年T2DM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与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EDN组),对比两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UAER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老年T2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明显低于D组,A、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1);EDN组UAER及血清Cys C均高于非E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UAER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随着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增高,血清Cys C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通过血清Cys C的检测,能够对患者发生EDN的风险或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各20例.西格列汀组在原治疗方案上加用西格列汀100 mg,每日1次,口服,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继续原治疗方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3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 3周后空腹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减少(3.27±0.28)mmol/L,相比于对照组减少(2.46±0.41)mmol/L,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减少(4.58±0.34)mmol/L,相比于对照组减少(3.63±0.39) mmol/L,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减少了(3.40±0.77) U/d,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增加了(4.05±0.39)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联用西格列汀组低血糖的比例(2例,10%)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的比例(3例,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治疗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兰雅娴  田英  高洁 《吉林医学》2010,(24):4039-4040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37±0.58)%,FBG为(4.42±0.8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76±2.68)%,FBG为(8.96±4.94)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0.76±2.65)%,FBG为(11.34±5.32)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78±0.38)%。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诊断妊娠糖代谢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观察组280例,其中正常妊娠妇女222例(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患者20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38例(GDM组)及对照组60例孕妇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R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FBG和FRU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GDM组FBG和HbAlc水平分别为(8.50±0.92)mmol/L和(8.95±0.69)%显著高于GIGT组(5.50±0.68)mmol/L和(5.95±0.58)%、正常妊娠组(4.62±0.90)mmol/L和(5.15±0.22)%及对照组(5.29±0.87)mmol/L和(5.03±0.2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GDM组和GIGT组FRU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正常妊娠组F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OGTT检测FRU时,糖耐量各检测时间点(空腹、1、2、3 h)FRU结果比较恒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GDM组FBG与FRU和HbAlc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r=0.7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FBG与FRU和HbAlc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妊娠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初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治疗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IR)水平、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FPG、Hb A1c、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降低(P<0.05),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PN水平没有明显改变,F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PG、Hb A1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推拿联合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腰围、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6.16±0.56)mmol/L]、腰围[(91.43±8.01)cm]、BMI[(25.53±1.23)kg/㎡]、2hPG[(8.26±1.97)mmol/L]、HbA1c[(6.05±0.89)%]、TG[(2.52±0.78)mmol/L]、TC[(5.32±0.71)mmol/L]、FINS[(14.59±3.67)mIU/L]、HOMA-IR(4.83±2.03)与治疗前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和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和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组(观察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种治疗后血糖及日胰岛素用量情况,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8.39±1.88)mmol/L、(8.21±1.55)mmol/L、(8.12±1.65)mmol/L,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9.70±1.71)mmol/L、(10.32±1.43)mmol/L、(9.88±1.5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空腹血糖控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日用量(35.0±9.5)U较对照组(46.5±10.2)U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2次,少于对照组的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提高疗效,使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发生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和HOMA-IR指数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6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