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硕 《硅谷》2008,(11):62-62
建筑活动这一人类共有的活动,由于地域环境、人文因素、社会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建筑文化.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有着自己特色的建筑文化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荔 《硅谷》2008,(8):63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部分。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必须去弄明白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科技的发展状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组成部分,它和中国文化一样,连续相继并产生反应这种文化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方亮 《中国科技博览》2011,(29):490-491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的古老中国,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民族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层面是和世界其他民族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注重完整性、偏爱含蓄性和喜欢情节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西蒙娜·德·波伏瓦(Beauvoix,Simonede)认为:“在人类的经验中,男性故意对一个领域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对这一领域的思考能力。这个领域就是女人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建筑领域也能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认为这个世界是中性的,那么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是中性的。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也是中性的。可是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建筑不应该只是中性的,毫无性别差异的存在.建筑在满足了人类安全、遮蔽和舒适的生活需求外,也应该要满足全社会的心理需求以及其应该有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汤德伟 《照相机》2004,(10):37-39
上海街头的老建筑,看似司空见惯,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一座独特的城市.城市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上海的老建筑融汇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前不久,上海颁布实施了<历史风貌文化保护区和优秀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共确定了12个街区,总面积达27平方千米.市政府所确定的近代优秀保护建筑有398处,这些老建筑静悄悄地分布在上海市区的各个角落,有的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正像一位位历史老人,无声地在向人们述说着过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内外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企业文化概述(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传入中国数百年的天主教建筑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为当代城市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记忆已慢慢褪色。笔者以建筑外环境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对重庆若瑟堂的研究,探讨了对现存天主教建筑外环境保护的现实价值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锟 《工业设计》2014,(3):35-36
俄罗斯的建筑别具一格,集聚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风格,彰显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而哈尔滨被称作东方小巴黎,它的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是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当俄罗斯建筑文明,与哈尔滨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混合,历经—个世纪之后,啥尔滨所呈现的建筑文化成果中,俄罗斯建筑文化始终在其中呈现出一条清晰而鲜明的脉络,成为哈尔滨建筑文化的重要基调。  相似文献   

13.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敦煌文化、藏文化、徽文化)文化之一,其色彩有着鲜明的特色。皖南徼派建筑色彩特点可以用“粉墙黛瓦”四个字来概括。徽州在安徽省的东南部,故称新安,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除婺源在近代划归江西省外,其余都在安徽境内。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建筑的构造细部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构造细部在功能以外呈现出社会的、民俗的、制度的内容,使它具有了多样性、丰富性、地域性的特征,成为我们理解传统建筑的语汇,欣赏传统建筑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金代服饰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吸收了大量中原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之后,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生活风貌和地域特色的物质载体。由于其长期生活在苦寒的北方地区,加上女真族是渔猎之族,其服饰文化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以金代女真族服饰彰显北方土地文化,以金代女真族的精神面貌和艺术精髓,探索女真族服饰图案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风设计元素,融入当代服饰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史原 《包装世界》2009,(4):83-85
目前散落在城乡的宗祠家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碑记,也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从祠堂建筑的规模、质量可以看出彼时彼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祠堂是封建家族制度的产物,毋庸置疑,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封建的烙印,但它又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当人们开始以豁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时候,祠堂已越来越少,并潜伏着消亡危机。因此,研究它就更有了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富阳市现存祠堂的考察分析,发现祠堂建筑中蕴涵的传统审美的崇高境界,这也是东方文化的根本特征,至今仍不失其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该不该拆?     
《艺术与设计》2007,(5):24-25
泰特现代美术馆是伦敦当代史上最为著名和成功的建筑改造案例之一。同样是历史悠久的Battersea发电站却没能像Tate Modern那样幸运。在乐观的计划了20年之后,英国Battersea发电站再一次成为了一座一无是处的废物。这块地方被出售了,改建计划被搁置了,而现在,有另外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它成为伦敦最壮观的遗迹,让它重新呼吸到生命的空气的机会,又被否决了。关于它的命运,路在何方?这一话题不但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讨论,同样也吸引了设计媒体——《i Con》的关注。这样一座有着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对于伦敦的城市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Battersea能否成为第二个“Tate Modem”?英国社会的不同人士发表着他们的看法,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文化角度,或是历史的角度,这一事件同样应该引起设计者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诞生就是以水为载体的,换句话说,从长江文明到早期的黄河文明,乃至于更早期的文明,人类都是依水而居,如果说大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景观,而最初作为生存最基本物资的水,也不知不觉作为大自然这一大景观的一个部分一滨水景观。而地域性对滨水景观的影响无疑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上的限制,这种文化的限制就是景观本身的识别性,另一方面是地域文化对冰水景观的提升作用,这个是灵魂层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书籍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积淀人类文明,传播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它承担着传播人类智慧、意志、思想的历史使命。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就室内设计而言,材料的选择仅仅是最基本的物质文化,艺术的表达也只是建筑文化体系中的一种形式而已,真正主导设计文化潮流的是建筑本身的语言,它所表现的是具有时空概念的空间,发展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和血液,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设计师对各自建筑文化的精神理解和不同生活基调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