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推荐算法大多都仅考虑用户-商品评级信息来进行推荐,这种忽略了用户属性和商品属性信息的推荐模型准确率不高。因子分解机可在数据稀疏情况下挖掘用户与商品的关联关系,交叉网络可挖掘属性特征与其高阶特征的线性组合关系,以及深度神经网络有效识别高阶非线性关联关系,基于三种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推荐模型(Deep and Cross Factorization Machine,DCFM)。三部分并联组合,共享输入层,各部分结果线性组合后作为模型整体输出。通过在MovieLens电影数据集上仿真实验,并与因子分解机(FM)、深度因子分解机(DeepFM)、深度交叉网络(DCN)模型做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在准确率、F1-Score和AUC值上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异质信息网络的推荐方法已成为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传统基于异质信息网络的推荐方法多存在可解释性缺失和稀疏不一致性问题,导致无法充分挖掘用户潜在的偏好特征,且有效地进行特征融合。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异质信息网络中融合网络嵌入的注意力偏好推荐方法(MFFHINE);利用对称元路径在刻画对象间语义关系上的优势,在对称元路径上随机游走进行网络嵌入来学习用户偏好特征。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偏好权重融合策略将学习到的各个偏好特征有效融合,并将其集成到矩阵分解模型中。通过联合优化矩阵分解模型和融合函数,以进行最终的评分预测任务。在Douban和Yelp真实大规模数据集上对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对各基准算法进行横向性能比较,在训练集比例、元路径设置、潜在因子维度等方面进行纵向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FFHINE性能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3.
盛伟  王保云  何苗  余英 《计算机应用》2017,37(5):1397-1401
如何提高系统的推荐精度,是当前推荐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矩阵分解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评分数据的群结构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评分相似性的群稀疏矩阵分解模型(SSMF-GS)。首先,根据用户的评分行为对评分数据矩阵进行分群,获得相似用户群评分矩阵;然后,通过SSMF-GS算法对相似用户群评分矩阵进行群稀疏矩阵分解;最后,采用交替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所提模型可以筛选出不同用户群的偏好潜在项目特征,提升了潜在特征的可解释性。在GroupLens网站上提供的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协同过滤(CF)推荐系统成功地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然而,用户—物品矩阵的稀疏性、推荐精度不高等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在矩阵分解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用户和物品辅助信息的矩阵分解混合协同过滤框架;然后,基于此框架又提出了耦合物品属性信息相似度(COS)的过滤模型。大规模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物品相似度度量问题,而且相比传统方法,尤其是在物品特征非常稀疏的情况下,推荐准确性得到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5.
用户-兴趣点签到数据的高度稀疏性让传统的推荐算法的推荐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提出评论文本和图像语义信息融合的兴趣点推荐新算法。该算法同时考虑用户评论对评分数据的可解释性和图像语义信息对兴趣点外观的描述性,充分利用评论文本和图像数据辅助用户偏好特征和兴趣点属性特征的学习。使用神经网络抽取与用户和兴趣点相关的评论文本和图像语义特征,分别建模用户-文本语义特征关系、兴趣点-图像语义特征关系,将两种关系与用户-兴趣点评分矩阵进行融合,基于概率矩阵分解构建统一的推荐模型。在Yelp数据集上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缓解了签到数据稀疏性带来的推荐准确性问题,在MAE和RMSE两项指标上均优于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LBSN)中用户签到数据的高稀疏性问题及用户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推荐模型(SoGeoCat).首先,通过用户潜在兴趣点数据模型,学习用户的潜在兴趣点;其次,将用户的潜在兴趣点纳入融合类别信息的矩阵分解模型中并优化;最后,根据用户特征矩阵、兴趣点特征矩阵,提出推荐策略.基于Foursquare真实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其他几个推荐模型,该算法将用户的潜在兴趣点填充至用户-兴趣点矩阵中,可以有效地缓解数据稀疏性的影响;(2)该算法可保护用户家庭信息;(3)在推荐模型中纳入类别信息的影响能提高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计算用户相似性时经常面临数据稀疏的问题,同时忽略了不同评分项目之间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unkSVD矩阵分解和相似度矩阵的推荐算法。利用用户评分数据与物品标签数据计算出用户的相似度矩阵;利用FunkSVD对得到的相似度矩阵进行矩阵分解,生成新的用户相似度矩阵;根据用户之间评分数据对两个相似度矩阵中的用户相似度加权组合,并生成用户的综合相似度矩阵来对用户进行评分预测。经过Movielens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的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数据稀疏性、冷启动、新用户等问题.随着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利用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和用户兴趣提供个性化推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用户信任和兴趣的概率矩阵分解(STUIPMF)推荐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用户评分角度挖掘用户间的隐性信任关系和潜在兴趣标签,然后利用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对用户评分信息、用户信任关系、用户兴趣标签信息进行矩阵分解,进一步挖掘用户潜在特征,缓解数据稀疏性.在Epinio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精度,缓解冷启动和新用户问题,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大多数基于评论文本的推荐模型没有从多个视角充分挖掘用户评论的价值,忽略了评论文本在不同层面的重要度信息。基于此,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和时间因子的深度推荐模型DATCoNN。该模型使用并行的卷积神经网络结合两层注意力层分别挖掘单词层面和评论层面的重要度信息,然后使用时间因子进一步拟合用户对项目兴趣度的变化情况,最终采用因子分解机实现评分预测。模型在Amazon的三组不同领域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评估,发现论文提出的推荐模型性能最优,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0.
过去基于学习用户和物品的表征向量的推荐系统算法在大规模数据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比早期经典的基于矩阵分解(matrix factorization,MF)的推荐算法,近几年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稀疏的数据集中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但许多方法只考虑了二维的评分矩阵信息,或者简单的对各种属性做嵌入表征,而忽略了各种属性之间的内部关系。异构信息网络(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HIN)相比同构网络能够存储更加丰富的语义特征。近几年结合异构信息网络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通过元路径挖掘关键语义信息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为了更好地挖掘各种辅助信息与用户喜好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张量分解、异构信息网络与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模型hin-dcf。首先,基于数据集构建特定场景的异构信息网络;对于某一元路径,根据异构图中的路径信息生成其关联性矩阵。其次,合并不同元路径的关联性矩阵后,得到包含用户、物品、元路径三个维度的张量。接着,通过经典的张量分解算法,将用户、物品、元路径映射到相同维度的隐语义向量空间中。并且将分解得到的隐语义向量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的初始化。考虑到不同用户对不同元路径的关联性偏好不同,融入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用户、物品,与不同元路径的偏好权重。在实验部分,该模型在精确度上有效提升,并且更好地应对了数据稀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协同推荐是电子商务中被广泛使用的个性化服务技术,但由于数据稀疏、冷启动等原因,导致现有协同推荐方法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不高。为提高协同推荐的准确性,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协同推荐方法加以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改进的协同推荐方法。该方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分析用户间的关系,将其量化为信任度以填充用户-项矩阵,并将信任度融入到用户相似性计算中。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信任度扩充用户-项矩阵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协同推荐中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协同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车冰倩  周栋 《计算机应用》2021,41(4):976-983
为文本推荐合适的标签是更好地组织和使用文本内容的一项有效手段,目前大部分标签推荐方法主要通过挖掘文本内容来进行推荐。然而,大部分数据信息并非独立存在,如语料库中的文本间的词共现关系可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以往研究表明,文本间的网络结构信息和文本内容信息可以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文本的语义进行概括,并且从两方面提取的信息可以互为补充和解释。基于此,提出一种同时对文本网络结构信息和文本内容信息进行建模的标签推荐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CN)提取文本间网络的结构信息,然后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提取文本内容信息,最后使用注意力机制结合文本间网络结构信息和文本内容信息进行标签的推荐。与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的标签推荐方法、基于主题注意力的长短时记忆(TLSTM)神经网络的标签推荐方法等基线方法相比,提出的使用注意力机制结合网络结构信息与文本内容信息的标签推荐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如在Mathematics Stack Exchange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相较最优基线方法分别提高了2.3%、3.8%、7.0%。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知识图谱推荐模型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周期特征以及待推荐项目会对用户近期兴趣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时间尺度和特征加强的知识图谱推荐模型(MTFE)。首先,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挖掘用户的周期特征并融入到用户表示中;然后,通过注意力机制挖掘待推荐项目中与用户近期特征相关性较强的特征,将其加强后融入项目表示中;最后,通过评分函数计算用户对待推荐项目的评分。在真实数据集Last.FM、MovieLens-1M和MovieLens-20M上把所提模型和个性化实体推荐(PER)、协同知识嵌入(CKE)、LibFM、RippleNet、知识图卷积网络(KGCN)、协同知识感知注意网络(CKAN)等知识图谱推荐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数据集上MTFE相较于表现最优的对比模型的F1性能分别提升了0.78、1.63和1.92个百分点,AUC指标在三个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3.94、2.73和1.15个百分点。可见,所提模型相较于对比图谱推荐模型有更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呈指数型增长,信息过载现象日益严重,如何高效获取符合需求的资源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一。推荐系统能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过滤,为用户推荐符合其需求的资源。对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和混合推荐这三种传统推荐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神经网络(D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图神经网络(GNN)这四种常见的深度学习推荐模型的研究进展;归纳整理了推荐领域常用的数据集,同时分析对比了传统推荐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的差异。最后,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推荐模型,讨论了推荐系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璐  何明祥 《计算机应用》2021,41(10):2842-2848
针对中文数据的特殊性导致判别时容易产生噪声信息,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无法深度挖掘情感特征信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情感词典的双输入通道门控卷积神经网络(DC-GCNN-SL)模型。首先,使用情感词典的词语情感分数对句子中的词语进行标记,从而使网络获取情感先验知识,并在训练过程中有效地去除了输入句子的噪声信息;然后,在捕获句子深度情感特征时,提出了基于GTRU的门控机制,并通过两个输入通道的文本卷积运算实现两种特征的融合,控制信息传递,有效地得到了更丰富的隐藏信息;最后,通过softmax函数输出文本情感极性。在酒店评论数据集、外卖评论数据集和商品评论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文本情感分析的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能够有效地获取句子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尹春勇  何苗 《计算机应用》2005,40(9):2525-2530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池化操作会丢失部分特征信息和胶囊网络(CapsNet)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apsNet模型。首先,使用两层卷积层对特征信息进行局部特征提取;然后,使用CapsNet对文本的整体特征进行提取;最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在文本分类中,所提模型比CNN和CapsNet在分类精度上分别提高了3.42个百分点和2.14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CapsNet模型更适用于文本分类。  相似文献   

17.
袁景凌  丁远远  潘东行  李琳 《计算机应用》2021,41(10):2820-2828
对社交网络上的海量文本信息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网民行为规律,从而帮助决策机构了解舆情倾向以及帮助商家改善服务质量。由于不存在关键情感特征、表达载体形式和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中文隐式情感分类任务比其他语言更加困难。已有的中文隐式情感分类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主,这些方法存在着无法获取词语的时序信息和在隐式情感判别中未合理利用上下文情感特征的缺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门控卷积神经网络(GCNN)提取隐式情感句的局部重要信息,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增强特征的时序信息;而在隐式情感句的上下文特征处理上,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组合提取重要情感特征;在获得两种特征后,通过融合层将上下文重要特征融入到隐式情感判别中;最后得到的融合时序和上下文特征的中文隐式情感分类模型被命名为GGBA。在隐式情感分析评测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GBA模型在宏平均准确率上比普通的文本CNN即TextCNN提高了3.72%、比GRU提高了2.57%、比中断循环神经网络(DRNN)提高了1.90%,由此可见, GGBA模型在隐式情感分析任务中比基础模型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基于事件的社交网络(EBSN)中社交事件的推荐效果,提出了融合用户历史行为和社交关系的个性化社交事件推荐方法。首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从用户的历史行为以及用户之间的潜在社交关系两个方面建立用户模型;然后在对用户偏好建模时,引入用户偏好的负向量表示,并使用注意力权重层根据不同的候选推荐事件为用户历史行为中不同的事件和用户社交关系中不同的好友分配不同的权重,同时考虑了事件以及群组的多种特征;最后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个性化社交事件推荐方法在命中率(HR)、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NDCG)、平均倒数排名(MRR)评价指标上优于对比的深度用户社交事件推荐(DUMER)模型和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兴趣网络(DIN)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主流个性化推荐服务系统通常利用部署在云端的模型进行推荐,因此需要将用户交互行为等隐私数据上传到云端,这会造成隐私泄露的隐患。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可以在客户端处理用户敏感数据,然而,客户端存在通信瓶颈和计算资源瓶颈。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了一个基于云?端融合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的云端推荐模型拆分成用户表征模型和排序模型,在云端预训练用户表征模型后,将其部署到客户端,排序模型则部署到云端;同时,采用小规模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抽取用户交互日志中的时序信息来训练用户表征,并通过Lasso算法对用户表征进行压缩,从而在降低云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量以及客户端的计算开销的同时防止推荐准确率的下跌。基于RecSys Challenge 2015数据集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的推荐准确率和GRU4REC模型相当,而压缩后的用户表征体积仅为压缩前的34.8%,计算开销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