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31例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痰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9%,革兰阳性球菌占14.5%,真菌占11.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长期卧床、伴随心血管疾病、高龄等因素与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明确,主要防控措施是加强环境、物品消毒,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HT5"H〗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ICU的25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对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为32.8%(85/259),住院时间≥15 d、GCS评分≤8、白蛋白<30 g/L、机械通气是ICU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ICU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各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干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气管切开患者216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多重耐药菌(multiply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感染组(全部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非MDRB感染组(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集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收集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216名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43例(19.9%)。43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68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是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在临床中需要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12入住我院ICU的年龄大于60岁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7d及使用抑酸药物3d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38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02株(78.2%),革兰氏阳性菌45株(11.7%),真菌39株(10.1%),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老年患者VAP的发生涉及多种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为降低VAP的发生率,应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全面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HT5"H〗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86例,其中发生CRKP感染42例,检出率为22.58%。药敏结果提示,除替加环素外,CRKP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0%~1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糖尿病、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2种、外院转入、入住ICU是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早期筛选CRKP感染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为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71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痰培养结果将其分为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分析2组性别、年龄、肺部基础疾病情况、插管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预后等临床参数。结果 71例患者多重耐药组48例,非多重耐药组23例;多重耐药组检出多重耐药菌75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出现了泛耐药菌;多重耐药组机械通气时间较非多重耐药组增加外[(22.15±19.44)d比(11.43±8.94)d,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耐药菌痰培养出现耐药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耐药的时间在1周内多见。结论 ICU VAP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院感管理,严格插管指征,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ICU治疗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112例未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有恶性肿瘤率、APACHEⅡ评分≤19分率、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率、气管切开率、机械通气时间7 d率、气管插管率以及血流感染前ICU住院时间7 d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原因,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及自发性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原因及菌谱,并提出护理对策要点。结果 45例患者中,3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除有6例患者在院外行气管切开术,其余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均行气管切开术。导致肺部感染的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神经外科ICU中,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多为阴性菌感染,并且多重耐药、泛耐药甚至耐碳青霉烯菌株也不少见,应优先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机会;一旦发生感染,应尽早获得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VA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析,为预防VAP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难治性VAP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PICU内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对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儿经痰培养证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42.0%;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病、再插管、IVIG应用为VAP相关影响因素;多重耐药菌在检出菌中的比率达72.1%,其前5位分别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VAP高发,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病、再插管、IVIG应用为VAP相关影响因素,应根据病原学分析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曹晋  杨付莲  胡玉兰 《全科护理》2020,18(24):3149-315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产儿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356例机械通气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儿肺部多重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性别、胎龄、体重、住院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早期应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1 356例机械通气早产患儿中发生肺部多重耐药感染97例,感染率为7.01%,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较敏感。胎龄、体重、中心静脉置管及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是机械通气早产儿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耐药菌在肺部的定植,为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