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贾倩  方度 《河南石油》2007,21(5):43-46
选用经济极限含水率法和现金流通法对长春油田双阳组经济可采储量进行评价。对于前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济参数及水驱曲线推导出经济极限含水率公式;对于后者,除重点预测产量及注水量外,还充分考虑操作成本、相关税费、不同原油价格等经济参数影响。两种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地计算出长春油田双阳组经济可采储量,正确指导后期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曲线法是预测油田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有效应用,有赖于直线段选取的可靠性和极限含水率确定的合理性。然而,对于不同流度注水开发油田,由行业标准统一规定,一律选用98%的含水率作为预测可采储量的作法,不但是不恰当的,也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对于业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的油田,基于以往笔者的研究成果,依据不同的技术经济条件,应用确定经济极限产量的概算法,提出了确定经济极限含水率的方法,并用于水驱曲线法,预测油田的经济可采储量。通过实例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可求出注水开发油田年最低经济极限产量,而Hubbert模型和Lp~Lp/Np关系可导出时间与产油量、产液量及含水率等开发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三者结合可得到最大经济极限产量下所对应的经济极限含水率、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等经济开发指标。应用模型预测累积产油量的相对误差0.09%~3.77%,精度高,符合生产实际。该方法操作简便,利于广泛推广应用,可为开发及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邬侠  傅晓燕 《河南石油》2002,16(3):34-36
应用非线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可求出注水开发油田年最低经济极限产量,而Hubbert模型和Lp-Lp/Np关系可导出时间与产油量、产液量及含水率等开发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三者结合可得到最大经济极限产量下所对应的经济极限含水率、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等经济开发指标。应用模型预测累积产油量的相对误差0.09%-3.77%,精度高,符合生产实际。该方法操作简便,利于广泛推广应用,可为开发及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4种水驱曲线,分别适用于不同粘度的层状油藏。求取经济可采储量的最本质原理是资金的赢亏平衡,而经济极限含水率可将水驱特征曲线、油价、成本等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极限含水率与油价和原油商品率成正相关关系,与吨油税金和吨液操作成本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油藏工程方法与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确定了本次研究经济可采储量的两种方法 :现金流法和经济极限含水法。对孤岛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下经济可采储量进行计算 ,并在对计算结果分析后 ,提出提高经济可采储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准确、简便地预测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采储量,通过对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基于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和Welge方程,结合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推导出油水渗流特征及经济可采储量与经济极限含水率的关系式,再结合水侵量的物质平衡原理,确立计算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的新方法。不同综合含水率阶段的水侵量变化规律表明:水驱油藏的综合含水率越大,水侵量越大;当综合含水率小于60%时,水侵量随综合含水率呈线性增长;当综合含水率为60%~80%时,水侵量增幅变大;当综合含水率大于80%时,水侵量随综合含水率呈"上翘"式增长,水驱油藏水淹程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经济极限含水率对注水开发油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行业标准笼统选取98%的含水率作为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没有考虑经济因素,显然有失合理性。为合理确定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评估单井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基于油价、油田实际产出、成本、税金等经济参数,运用投入产出平衡理论,首次推导出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计算模型。以渤海Q油田为例,计算了不同油价、不同采油速度下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并绘制相应图版,评价了油井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成本一定时,油价和采油速度对经济极限含水率影响较大,经济极限含水率随油价的升高而增大,随采油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对具有高采油速度的海上注水开发油田而言,高油价($100/bbl,1 bbl=0.159 m3)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高达99.11%,远高于目前行业标准规定的98%的经济极限含水率数值,延长了油井高含水期效益生产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单井经济效益,对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生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面临油井含水上升、产量递减、成本增加的问题,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油井、油藏的含水经济极限模型,并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油藏的经济可采储量。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快了解油藏不同成本下的经济产量及经济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 ,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油田现金流入及现金流出的构成因素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导出了经济可采储量、经济采收率的计算方法 ,并用此方法对HG油田SET油藏在油价 130 0元 /t的情况下的经济可采储量、经济采收率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符合该油田的实际 ,为HG油田SET油藏的合理经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增探明储量的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新增探明储量有无经济可采储量的判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立已开发油田技术可采储量经济转化率与油藏空气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式和图版,根据储层的空气渗透率,计算新增探明储量的经济转化率和经济可采储量。该方法参数易取,计算简便,对于快速、准确计算新增探明储量的经济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方法简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经济地采出的石油和天然气量。国际上现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另一是经济可采储量价值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为净现值法和经济极限值法,主要参数为原油价格、可变成本投资及相关税率等;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操作成本和折现率等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3.
试探经济因素在SEC储量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东 《海洋石油》2004,24(3):45-50
中国的石油公司上市成功后 ,储量观念正在由地质储量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经济因素对SEC储量评估的影响。在总结净现值法评估储量的基本流程、所需经济参数基础上 ,探讨了经济极限产量、递减规律、油价、成本和投资等经济因素对储量评估的影响 ,认为油气田的自身产量递减规律决定了其未来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而经济因素决定了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其中油价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大多是多年筛选剩下的低品位储量,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整体有效动用难度大,已有的方法多为评价整体的动用潜力,其已不再适宜于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动用潜力评价.以Y油藏为例,根据油藏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开发技术的可选择性及经济参数的不确定性特点,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不同开发技术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老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岳立  岳登台 《石油学报》2000,21(5):39-44
注水开发油田依据含水高低和产油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为了取得注水开发油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依据油田各阶段的特点,研究重大调整措施的效果和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对其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着眼于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阐述了井网加密调整经济分析、经济可采储量和增产措施经济产量计算方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对经济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较 多,但本文所阐述的方法是较为广泛应用且切合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油田储量商品价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评估计算油田储量价值的方法,提出已开发油田的储量商品价值评估计算方法,用Arps递减曲线法外推预测产量,用现金流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商品价值,可用于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以长庆探区某油田为例进行储量评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细分层是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层系细分以后,最终会得到由单层或者少数几个小层组合为一套开发层系的层系组合方式。因此,有必要确定单层或者少数几个小层组合为一套开发层系以后在经济上的界限。本次研究针对江苏复杂断块油藏,在典型油藏参数条件下,利用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常规井和水平井的单层/少层开发的经济界限(即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等)进行了计算并绘制相应图版。对于具体油藏,可根据其油藏参数及当前经济条件,方便直观地确定其单层/少层开发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油气藏工程中的产量递减法 ,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新方法。只要油气田产量已明显进入递减期 ,就可以利用该方法预测未来某一开发年限时的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以便于进行油气田开发规划的应用研究。应用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