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路》2020,(8)
滨海道路工程多建在深厚的海相沉积软土地基上,通常因软土本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沉降难以准确预测。但已有研究表明,双屈服面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软土的本构关系。文章以某滨海在建海堤兼道路工程为例,引入软土双屈服面模型,利用已有实测沉降通过遍历法反演该软土的模型计算参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路堤填筑和运行进行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吻合较好,满载7个月后的软土固结度和设计运行期的工后沉降均符合设计要求,用该方法进行滨海路基的沉降预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供滨海路基工程做全周期沉降计算或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滨海公路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特征,以深圳市滨海大道试验研究为依托,探讨了该类地区软土路基变形机理及其沉降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各种沉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结合5种常用的成长模型,提出了滨海公路软土路基变权重组合S型成长模型。最后,以该模型对依托工程进行了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该类地区路基工后沉降量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考虑软土结构性损伤的路基沉降预测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好的预测工后沉降,从软土的结构性入手,考虑天然软土的结构性损伤,减少由于软土的扰动、损伤对计算结果精确性的影响,对受扰动软土的弹性力学特征值进行了修正;结合反分析方法,由沉降固结计算的角度对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预测了沉降趋势,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对工后沉降做出合理地预测.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4.
公路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土地基沉降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该文介绍了工程中广泛采用的以一维变形假定为基础的分层总和法,以及土体参数一维反演分析方法,并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实例进行工后沉降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可以大大减小软基的后期沉降。  相似文献   

5.
武广客运专线软基处理措施与工后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武广客运专线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分布较广,层位差异较大,为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2 cm的要求,拟用桩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CFG桩复合地基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加固.该文结合不同工程措施进行沉降计算和分析,得出处理后路基的工后沉降,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文婷 《公路交通科技》2014,(1):118-119,125
本文根据工程施工实测沉降数据,采用双曲线方法对路基工后沉降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和适应条件进行了介绍,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有关工后沉降量的允许值及工后沉降的发展趋势,为软土路基卸载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一峰 《上海公路》2012,(2):135-137
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对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崇启通道工程位于软土地基区段,确保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软土路基填筑施工中,沉降和位移观测的操作过程,提出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总结了利用沉降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控制卸载时间,计算沉降土方量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某高速铁路路基段存在大范围软土地基,采用水泥砂浆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通过对地基处理后一年多的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分析及预测表明:各观测点的沉降量-时间曲线均已经收敛,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面沉降已经稳定,沉降板预测最大工后沉降ΔS'为4.8mm,路基面观测桩双曲线法预测路基面最大残余沉降为2.3mm,沉降完成比例St/S∞最小为92.4%,均满足高速铁路沉降控制标准。因此,水泥砂浆桩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是可行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公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路基软土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工后沉降。文中考虑软土的流固耦合作用,对路堤软土施工的排水固结变形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将所得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FLAC3D能较好地模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用来作为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和工后沉降计算的基础,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预抛高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针对目前规范对预抛高在软土路堤处置设计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利用固结理论研究了路基填土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特性。依据容许纵坡值定义,针对不同软土厚度、路堤填筑高度和工后沉降稳定时间,通过施工过程加载沉降量推算预抛高值,导出了路堤预抛高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将计算后的工后沉降、预抛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方法可以用于一般路段的预抛高预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软土路基上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时,软基监测工作非常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来观测和预测软土的变化,从而控制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文中阐述了软土路基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布置、监测频率和控制标准,并对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软基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软土路基工后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型双曲线法等多种数学统计预测方法,系统地统计分析了台山段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组成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危害,并介绍了软土地基处置的原则及必要性;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研究了水泥土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土地基中的运用效果,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3种设定工况下不同路堤填土高度的路基工后沉降值(路中)以及工后沉降规律。通过总结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相比,长桩+短桩形式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更为有效,它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而且能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压缩工期,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预测是软土地区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路基沉降中各种传统和新的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沉降观测数据并结合曲线拟合方法来预测软土路基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在设计选线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工后沉降较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结构的强度。因此,需要选取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来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减小路基沉降。文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路基的工后沉降,对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薄层软土路基是公路工程普遍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就不同厚度、不同固结系数的薄层软土,按“袋装砂井 等载预压”和“等载预压”2种处理措施,对路堤的沉降及工后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有关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验证,提出不同条件下薄层软土的最优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拓宽路基的工后不均匀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小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的产生。以广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例,选取3组软土埋深不同的典型断面,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典型断面的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工后沉降量很大,不能满足公路路基强度性、稳定性和路面使用性能要求。本文以阿荣旗至博客图高速公路K123+000~+200段为依托,采用以冲击碾压为主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处理,对其压实度进行检测控制施工质量。工后沉降通过埋设沉降板对沉降进行跟踪,工后总沉降用泊松曲线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冲击压实技术用于软基地区的路基施工不仅明显改善了路基压实质量,对减小路基施工工后沉降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软土路基沉降特点,为路面维护提供依据,对该路段桥头路基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路段软土路基沉降日趋好转,部分桥头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一般桥头路基沉降普遍大于涵洞桥头路基沉降;采用双曲线预测方法对桥头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部分监测断面剩余沉降仍然很大,这些路段是今后监测的重点,预测路基长期沉降量可为线路调坡加铺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