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疗法。我们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并对两种干扰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3例CHC患者为2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方案。方法回顾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再治疗方案,比较SVR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的适用人群。结果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后SVR率可达75.92%。其中复发者再次治疗SVR率为88.46%,无应答者再治疗SVR率64.29%。在初始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失败组、单用PEG—IFNα-2a失败组,再治疗后SVR率分别为95.45%、64.71%、60%。初治复发患者再治疗SVR率明显高于初治无应答患者。结论初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选择标准或强化方案再治疗仍可获得60%~90%的SVR率。初始治疗单用普通干扰素失败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患者可选择标准方案再治疗;初始治疗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单用PEG-IFNα-2a无应答及初始治疗选用标准治疗失败患者需选择强化方案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主要经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感染者,大约30%发生自发清除.已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大约40%得到持久的HCV清除.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PEG-IFN-α)和利巴韦林(riba-virin,RBV)联合治疗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而不同种族和不同个体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也有很大差异,即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和宿主两方面.此文就不同的人群基因背景和感染的HCV不同亚型两个方面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25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吴玮,李彦恒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趋势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或者可能更甚;其中许多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们应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  相似文献   

6.
丙肝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次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每周一次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干扰素)(α-2a或α-2b)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是标准方案.此方案比每周三次标准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研究两种PEG-干扰素对丙肝的疗效,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如何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SVR等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疗效比较吴玮李彦恒罗维礁干扰素是乙、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较有效药物。本文目的旨在评价重组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丙重叠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疗效,并与单纯慢性乙、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比较。本文88例研究对象为华北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以输血后丙型肝炎9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捡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对其中18例患者进行α-干扰康(TNF-α)抗病毒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观察此两项指标的变化,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血清ALT呈正相关;各型丙型肝炎时,CD4^ T细胞及CD4^ /CD8^ 均下降,CD8^ T细胞升高;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指标明转,同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临床各型丙型肝炎均有免疫功能紊乱,观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是判断丙型肝炎转归和预后和干扰素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初次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每周一次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干扰素)(α—2a或α—2b)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是标准方案。此方案比每周三次标准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研究两种:PEG—干扰素对丙肝的疗效,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如何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SVR等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用量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随访[英]/[SaraccoG...Hepatolo-gy,-1993,18.-1300~1305]80名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完成-项用α2b干扰素间歇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前曾报道过)后随访至少36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初步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20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 (1)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 TNF-α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英]BeatrizGavier,etal.Gastroenterology.1997;113:1647~1653目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率少于30%。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利用干扰素治疗后,患者早期的病毒血症来预测其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2a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高于IFNα-2a组(分别是56.5%和19.5%,P<0.0001).PEGIFNα-2a组治疗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d-2a组(P<0.001),但非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64、0.116).PEG IFNα-2a与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除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发生率PEG IFNα-2a组高于IFNα-2a组外(P值为0.001),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IFNα-2a,尤其对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应选择PEG IFNα-2a,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耐药丙型肝炎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有75%失败,病毒唑(Rib)亦仅暂时有效。Brillanti等对Rib加IFNα联合治疗耐IFNαCHC的疗效进行了研究。20例以前用过IFNα(3MU,每周3次共6月...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不同剂量的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追踪观察[英]/[SaraccoG...Hepatology.-1993,18.-1300]随机抽样使用α-2b干扰素的9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停药至少36个月后进行追踪观察。其中17例(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顺应性对IFN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和与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中患者的干扰素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持续病毒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患者顺应性对IFN疗效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用IFN治疗,其中未完成全部治疗而脱落的病例为63例,脱落率为33.20%。完成12周治疗的179例患者中,102例(56.98%)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127例完成了整个疗程,79例取得持续病毒应答,PP人群的持续病毒应答率为62.2%,11Tr人群的病毒持续应答率为23.6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1)。结论 患者顺应性对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肝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标准铬释放法对45例拟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患者肝组织CD8^ 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HCV-CTL)活性进行检测,观察CTL活性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 45例慢丙肝中20例(44.4%)肝组织HCV-CTL活性阳性。在完成干扰素治疗的42例中,19例HCV-CTL活性阳性。经过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42例中共18例(42.9%)获得治疗终点完全应答15例(78.9%)为ETR,而23例HCV-CTL活性阴性患者仅3例(13.05)为ETR(P<0.01);10例持续应答者均为HCV-CTL活性阳性患者。结论 机体细胞免疫,尤其是CD8^ HCV-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决定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强化治疗疗效,通过优化治疗剂量和疗程来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方法对常规治疗的干扰素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每周皮下注射1次)和利巴韦林(每天10.5mg/kg)经治的无应答和部分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标准干扰素α10 MU隔日注射1次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360μg每周注射1次,并根据体重每天给予15mg/kg的利巴韦林的强化剂量治疗,在治疗的0、4、12周和以后的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进行HCV RNA含量检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应答情况给予72~96周的疗程,以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作为疗效的评判指标。结果18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和观察,12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5例治疗无效,1例复发。3例患者获得RVR,RVR获得者的cEVR和SVR均为3/3,RVR组治疗前的病毒载量显著低于未获得RVR组(t=4.687,P〈0.001)。15例无快速病毒应答者,8例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应答,9例获得SVR。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360μg每周注射1次的SVR为4/5。11例获得cEVR患者均获得SVR,7例无cEVR的患者,仅1例获得SVR。结论强化剂量的干扰素和RBV可以使较高比例的既往规范抗病毒治疗无应答、部分应答获得SVR。在强化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毒的应答情况及时调整和延长HCV RNA阴性的疗程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组α-干扰素治疗老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楼敏,薛琪近年来,住院的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近40%系丙型肝炎病变(HCV)或重叠了HCV感染〔1〕。重组α-干扰素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2〕。然而对老年期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迄今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RNA(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完全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而无效者改变不明显。结论IL-18和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早期检测IL—18和IL-10的水平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