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呼吸治疗设备的改进,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APE)的情况不断增多,研究结果表明NPPV不仅可以改善APE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同时能改善心功能,这与传统观念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心外科体外循环(CPB)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本院心外科全麻CPB术后成年患者(年龄>16岁)450例,其中24例在拔管后出现ARF,根据ARF的病因分为6例肺炎、7例心源性肺水肿、11例CPB相关性肺损伤,比较NPPV使用前、后1h的氧合指数、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平均使用时间(12.33±11.97)h,氧合指数、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pH在使用前、后1h均明显改善(均P<0.01)。NPPV使66.67%的患者避免再次气管插管,其中对心源性肺水肿和CPB相关性肺损伤的疗效满意,成功率分别是85.71%和90.91%;而肺炎的患者均失败。所有患者均无NPPV并发症。有意义的单因素预测因素是NPPV治疗后1h的PaO2/FiO2<200,初次机械通气的时间和肺炎,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炎是预测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OR0.063;95%CI 0.008~0.501)。结论:心外科CPB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ARF,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CPE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28例。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h后的相关因素和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NPPV治疗ACPE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 NPPV治疗失败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患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心率较快,平均动脉压偏低,乳酸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2 h后,成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氧合改善优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平均动脉压低、心率快、高乳酸水平可能是预测NPPV失败因素;NPPV治疗后,呼吸频率下降、PaO_2改善,可预测NPPV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创正压通气 (NPPV)可通过增加胸内压 ,降低左室跨壁压而改善左心功能。国外应用NPPV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已有近十年的历史 ,特别是在CHF合并陈氏呼吸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证实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 ,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NPPV)可通过增加胸内压,降低左室跨壁压而改善左心功能。国外应用NPPV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在CHF合并陈氏呼吸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证实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代颖  张波  王爱平 《山东医药》2008,48(14):F0003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逐渐应用于急性肺水肿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9月~2007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了32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应用NPPV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救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经面罩行NPPV,对照组16例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两组均常规利尿、扩血管、强心和镇静治疗。结果治疗组经NPPV2h后,患者的临床征象、动脉血气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4h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起效快,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 COPD 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多种病因导致呼吸衰竭患者、需撤机患儿和婴幼儿中的应用呈稳步增长,而有创通气(IMV)使用有所下降,在“合适的患者”中应用 NPPV 作为一线治疗可获益,在有指征时,应及早应用。Meta 分析提示,对于 ALI/ARDS 患者,应用 NPPV 可降低气管插管率,对于急诊患者的院前治疗,支持早期应用 NPPV。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在伴有慢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较高强度的 NPPV 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能改善总体生存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慢性高碳酸血症、pH值≥7.35住院患者效果.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加NPPV组(N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心率、呼吸困难症状评分(DSS)、血气、入住ICU和住院时间差异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动脉血pH和PaCO2均改善,NPPV组变化更明显.NPPV组24 h后R下降较快(P<0.05)、PaCO2(P>0.05)和pH值(P<0.05)改善、DSS减轻更明显.出院时,NPPV组血气值、DSS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出院,NPPV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和焦虑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pH值≥7.35患者施行NPPV可更快改善血气、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开始应用于具有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到1989年Medufi等[1],1992年国内陈荣昌等[2]首先将NPPV成功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所致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直至2000年前后国内外先后推出NPPV操作指南[3-5],NPP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及家庭,病种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源性肺水肿、免疫抑制、胸腹部手术后、睡眠呼吸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但国内外的调查表明.临床人员对NPPV认识及其应用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及传统有创正压通气(IPPV).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酸性中毒(PH7.25)疗效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NPP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N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PH7.25)患者90例,按照转归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比较两者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①共收集90例病人,68例(75.6%)NPPV成功,22例(24.4%)NPPV失败。②NPPV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 II评分),及NPPV治疗2-4h PaCO_2值、GCS,成功组与失败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PPV治疗2-4h后GCS评分(OR=0.451,95%CI 0.221-0.923)和NPPV治疗2-4h后PaCO_2值(OR=1.054,95%CI=1.012-1.098)。结论 N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失败的可能因素为NPPV治疗2-4h后低GCS评分和高PaCO_2值。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NPPV前、NPPV2 h后及NPPV24 h后的主要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寻找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入选,其中16例患者NPPV失败。失败组NPPV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显著低于成功组(P<0.05)。与NPPV前比较,成功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在NPPV2 h后和NPPV24 h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失败组pH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aCO2在NPPV24 h后有显著改善(P<0.05)。但与成功组比,改善幅度缩小。排痰障碍致呼衰加重是NPPV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组中有11例患者均因此给予气管插管。多因素分析发现,NPPV前N≥0.90、NPPV前ALB<28 g/L以及出现不良反应为排痰障碍为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式。对于肺部感染较重、出现排痰障碍或营养状况较差患者,NPPV失败的危险性较高;对于在短时间应用NPPV后pH、PaCO2、血流动力学状况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幅度较小患者,或Hb水平较低患者,NPPV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ARD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标准氧疗组。NPPV组采用德国Drager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模式IPPV或BIPAP,PEEP 5~8cmH2O,FiO240%~60%。标准氧疗组采用文丘里吸氧面罩,FiO240%~60%。比较两组治疗0.5、1h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失败率(治疗失败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分析比较治疗失败组和治疗成功组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NPP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较标准氧疗组有明显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5),氧合指数增加(P0.05),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标准氧疗组(P0.05)。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NIPPV和标准氧疗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早期ARDS可使用NPPV和标准氧疗,NPPV组优于标准氧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01至08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16岁)450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其中24例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NPPV治疗,为NPPV组;拔管后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6例为对照组。比较NPPV治疗前、治疗后1 h的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酸碱度(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平均(12.33±11.97)h,NPPV治疗后1 h与治疗前比较,PaO2/FiO2明显升高,呼吸次数、心率明显减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NPPV相关并发症。NPPV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NPPV治疗后1 h的PaO2/FiO2<200(P=0.043)、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P=0.039)和肺炎(P<0.0001),其中肺炎是NPPV失败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16.000;95%可信区间1.996~128.289)。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根据病因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哮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 (NPPV)在救治重症哮喘并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  14例重症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实施 NPPV。结果 实施 NPPV后 1~ 6小时 ,该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p H以及呼吸频率 (RR)和心率 (HR)较 NPPV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5 ) ,随着 PSV的增高和潮气量 (VT)的增大 ,气道吸气峰压 (PIP)反而降低。 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而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最终 12例患者应用 NPPV救治成功。结论  NPPV用于重症哮喘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对 NPPV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PPV(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2-12~2004-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1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PPV治疗组21例(标准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PaO2、PaCO2变化,比较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2h后,NPPV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PaO2、PaCO2、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PPV治疗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5)。NPPV治疗组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标准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 (NPP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4 2例随机分两组 :①常规治疗组 ;②NPPV组 :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加用NPPV。采用面罩 ,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 (PSV)加呼气末正压 (PEEP)。治疗前与治疗后 1h、6h及第 2天后每日测定动脉血气 ,并监测呼吸频率 (RR)、心率、血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NPPV组治疗后 1h和 6hPaO2 和RR明显改善 (P <0 .0 5 ) ,治疗后第 6小时PaCO2 和pH明显改善 (P <0 .0 5 ) ;常规治疗组治疗后 1~ 6h动脉血气与RR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治疗后 2 4h和 72hNPPV组的PaO2 、PaCO2 、及 pH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 (P <0 .0 5 )。NPPV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 (P均 <0 .0 5 )。结论 :N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通气方式 ,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 ,提高抢救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 ,可作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首选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112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普通病房使用NPPV治疗,并对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在NPPV治疗前、治疗1~2h、24h及治疗结束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有效组NPPV治疗1~2h后PaO2、PaCO2明显改善;24h后氧合指数(OI)、HR、RR、SaO2、PaO2、PaCO2、pH明显改善。无效组治疗1~2h后与治疗前相比PaO2、PaCO2无明显改善,治疗24h后各指标也无改善。结论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在普通病房应用NPPV救治,治疗1~2h、24h后血气分析、HR、RR明显改善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尘肺合并呼吸衰竭(RF)中的临床疗效和成败预测的相关闲素。方法 将95例急诊就诊的各种原因引起RF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ST组),治疗组在ST组常规抗感染、化痰、解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PPV,面罩连接呼吸机,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 d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变化、APACHEⅡ评分。结果 NPPV组治疗后2h、Id PaO_2/FiO_2、PaCO_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减慢(P0.05),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ST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SNPPV技术是各种原因引起的RF非常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71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分成NPPV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是两组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时间;次要观察指标是两组的基础、治疗后2~4h、治疗24~48h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测值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NPPV主要并发症包括气压伤、痰堵窒息、胃胀气、误吸、低血压.对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对照组31例,NPPV组40例,.气管插管率NPPV组为12.5%(5/40),对照组为25.8%(8/31)(χ2=2.067,P=0.150);住院病死率,NPPV组为12.5%(5/40),对照组为29.0%(9/31)(χ2=3.015,P=0.082);VAP发生率,NPPV组为2.5%(1/40),对照组为9.6%(3/31)(P=0.311).NPPV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37±2.34)d vs(13.61±4.70)d,P=0.001].生理指标改变:治疗后2~4h,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呼吸(RR)、PaCO2得到更好的改善(P<0.05),NPPV组与基础比较收缩压(SBP)得到改善(P<0.05),心率(HR)、RR、PaCO2、PaO2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24~48h后,NPPV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RR、PaCO2得到更好的改善(P<0.05),NPPV组与基础比较pH值得到改善(P<0.05),HR、SBP、RR、PaCO2和PaO2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 NPPV较常规治疗可以更好改善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 HR、SBP、RR、pH、PaCO2和PaO2,缩短住院天数,是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