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王给的田园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异有同。由于人生经历、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原因,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元描写田园风光,风格是真率自然、语淡味浓;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则以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为主要描写对象,诗风清新逸致,诗中有画。但王维对陶渊明的学习,以及他们在政治上受挫后都逃往自然的生活,使得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都以自然为主要描写对象,语言朴素明畅,意境独特。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歌既表现了他们自然观的一致性:对自然之爱,对人性和谐的追求;也表现了他们由于传统文化不同所造成的自然观的差异性:陶渊明无意识融入自然以顺性,华兹华斯有意识尊崇自然以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田园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陶渊明41岁时,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可以说,陶渊明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开创了文人诗歌创造的新领域——田园诗。  相似文献   

6.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田园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本以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各自转向自然进行创作的原因为切入点,讨论了他们的自然观和语言观。在自然观上,他们同中有异;语言观上,异中有同。通过逐层对照,来揭示一个事实:华兹华斯的自然和陶渊明的山水可以在有分层的情况下对话;他们的诗歌语言虽时隔千年,却也有相仿之处。  相似文献   

9.
张振富  钟志昌 《课外阅读》2010,(12):199-199
前人分析陶渊明诗歌中表现的“田园乐趣”,往往多从陶渊明从田园中享受到的乐趣人手,以此反证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这样当然不无道理。但我认为:尽管陶渊明从山水田同中找到了一些乐趣,但由于其根本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难以实现,这就决定了他的所谓的“乐趣”不可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乐趣,而只是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从山水田园中寻找安慰的一种郁闷、酸涩与无可奈何的“乐趣”罢了。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维和华兹华斯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都以歌颂自然之美而闻名于世,他们都热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生活经历上有颇多相似之处。而细观其诗,我们会发现在相似的自然美景之下,却包含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显示出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创作思想与作品风格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源于他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田园生活写入诗歌,并真切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又一个全新的天地。诗中对农村风光的描述,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达到了田园诗的极致。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亲历躬耕的甘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向,田园情结是他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一生性好田园,心系田园,回归田园,终死田里,与田园有着特殊的关系.他在回归自然、躬耕田园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重本寻根的历史传统,人与万物自然契合的哲学背景,魏晋动乱残酷的社会现实,浔阳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躬耕的劳动实践,铸造了陶渊明的田园人格,提炼了精醇的诗品.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田园生活写入诗歌,并真切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又一个全新的天地。诗中对农村风光的描述,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达到了田园诗的极致。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亲历躬耕的甘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向,田园情结是他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汪全刚 《文教资料》2008,(21):20-21
本文旨在以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有关自然的诗歌为出发点,比较在中西诗歌史上分别有着深远影响的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之诗歌自然观差异,重点揭示二者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他们自然观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并未达到物我冥一的境界。自晋义熙元年(405)归田园始至义熙三年(407)创作《悲士不遇赋》,陶渊明便经历了初事田园的喜悦、壮志不得舒展的郁闷到凄郁的悲歌的心路历程。这一一切都源于“先师遗训”的“士志于道”的教诲在他的心灵上打下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19.
冯志英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41-42,52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有着“质性自然”的心性,向往田园隐逸的生活,追求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并最终产生了桃花源理想.“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基本准则,他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明显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生死、富贵、名利、天命、自然之化等方面对老庄思想均有吸收,但是,在人情、交往方面又与道家思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