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0例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精细化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2368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9—1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2411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风险控制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够在不良事件发生前进行预判,提前采取行动,并对多种失效情形和原因进行严重度分级,使得重点问题被凸显出来从而优先处理改进,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2016年4至6月11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对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及护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与细节护理结合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81%(1/124),低于对照组的5.8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试验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质量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54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室实行质量环管理模式后的54例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知识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环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510-25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安全隐患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患者50例作为乙组,实行常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手术患者50例作为甲组,实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护理文书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物品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理念。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文件管理、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3.6±0.3)分和(2.9±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44-1546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普外科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感染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护理意度、术后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1.11%、6.67%、4.44%,对照组为73.33%、20%、17.78%,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室运用人性化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在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细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细节护理组患者的医院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单纯常规护理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手术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318例,根据有无采用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135例)和细节护理组(18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细节护理组患者则给予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细节护理组患者对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单制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日~12月31日40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4月30日38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清单制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体位(压力性损伤除外)相关、与管道相关、与仪器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清单制管理后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清单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44-2345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乳腺门诊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未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7月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标本管理、身份识别、专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门诊手术室中采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健美 《妇幼护理》2022,2(22):5191-5193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8 月手术 室收诊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组。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诊 100 例为常规组,开展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诊 100 例为实验组,开展风险管理理论。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室护 理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护理基础技能、护理文书书写、风险事件应对措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手术室患者医疗投 诉、手术器械故障、手术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护理管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研究组(6.66%)低于常规组(26.66%),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68.2±4.5)分,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59.3±4.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同时又可以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的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日常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工作的3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和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12月于本院工作的3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和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的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和负性情绪,以及研究期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医护服务态度、术前沟通及访视、专业技术水平、术后指导康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更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 手术室日常护理中采用医护一体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