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东地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某油田属于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与中国常规的碳酸盐岩储层相比,该类储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低电阻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多、非均质性强及测井响应复杂等特点,使得该类储层在裂缝识别、储层参数计算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针对该油田高孔隙度低渗透率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测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中国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岩心分析、薄片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和现场应用等资料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展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的主要参数之一,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存在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单一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计算渗透率精度低,不能满足储层评价及开发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资料、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资料,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其精度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建立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经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符合较好。通过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的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渗透率解释精度,为储层评价开发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3.
以岩石物理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低阻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几项岩石成因的综合指标;系统探讨了低阻油层岩石导电机理;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低阻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定量求取储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综合利用岩心物理实验、地质综合录井、试油资料与多井测井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低电阻储层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把定性测井解释和定量测井解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一套解释低电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江汉多个地区进行低阻油层复查,加深了对低阻储层的地质认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和珠海组沉积时期,由于母岩类型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中低渗砂岩储层,不同类型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渗流性能和岩电规律差异显著,传统分区分层位建模的方法存在模型选择针对性不强、解释精度偏低等生产难题。为提高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文章从岩石物理相分类入手,基于岩心资料优选粒度均值、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表征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将储层分为长石石英中—细砂岩相、含黏土长石石英细砂岩相、含黏土长石石英粉砂岩相及钙质石英中—细砂岩相4类岩石物理相。进一步根据不同岩石物理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敏感曲线,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类型岩石物理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刻度建立每一类岩石物理相的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方法,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较传统方法得到明显提高,满足储量计算的要求,新井的测井解释结论与DST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的精确确定成为东方气田群中深层储层测井解释评价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气田中深层储层岩石颗粒细且岩性复杂,导致常规的孔渗关系变化繁杂,用传统的岩心孔渗统计回归方法及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计算的储层渗透率精度较低,存在一个数量级的误差。为提高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精度,切实解决低孔低渗气藏勘探开发的实际问题,首先采用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测井相分析技术对储层测井相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岩心孔渗、铸体薄片、激光粒度等试验分析资料对储层测井相进行标定及小类合并,使同类相具有更相似的岩石学特征,进而在测井相约束下,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的储层分类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东方气田群中深层储层测井渗透率的评价,能有效提高渗透率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测井解释方法都是根据常规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来计算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对于许多碳酸盐岩储层,油气产量与中子-密度测井资料之间一直不相符,在测井曲线显示孔隙度较低的层段获得较高产量,而在具有高孔隙度的层位却没有油气。通常在已全面开发的老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总产量大于根据常规孔隙度测井资料预计的产量。许多开采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双孔隙结构系统,原生、次生孔隙比例变化很大。次生孔隙包括孔洞、溶洞或裂缝。而且,通过骨架的选择性胶结作用,使原本均匀的骨架或粒间原生孔隙产生了大面积组合(Patchy)。对于常规孔隙度曲线(密度、中子和声波),上述类型的孔隙度经常表现为均匀分布。并且由于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低,只能进行单方向测量等原因,计算的孔隙度往往偏低。井眼电成像测井仪不但具有高的分辨率,而且可以覆盖到井眼各个方位,把定量分析孔隙成分的非均质性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在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中,井眼电成像测量孔隙度的方法及应用。并把分析结果与岩心分析和多矿物岩石物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在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中,由电成像获得的孔隙度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地层特征。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渗透率大小取决于孔隙大小、喉道宽度和裂缝宽度等因素。根据孔隙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其在储集和渗滤中所起的作用 ,将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 -孔隙型和裂缝型 3种储集类型。从岩心分析、成像测井资料中划分出含 3种储集类型的储层段。从常规测井资料中提取出指示孔隙和裂缝的参数形成识别样本 ,对样本做非线性映射处理 ,得到不同类型储层在 X- Y空间上的分布。用 BP网络建立识别储集类型模型 ,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识别结果和岩心分析结果吻合。用灰色静态模型计算裂缝密度 ,对孔隙度做泥质、有机质校正 ,计算喉道大小及弯曲程度 ,合成孔隙结构参数。用非参数回归方法按储层类型建立计算渗透率的数学模型。经实际资料处理 ,计算渗透率的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结合NMR和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亮  刘晓鹏  毛志强 《石油学报》2009,30(1):100-103
基于核磁共振(NMR)测井驰豫时间分布和毛管压力曲线均反应储层孔隙结构的事实,提出了将NMR测井和毛管压力资料相结合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实验岩心样品的分析,建立了Swanson参数与岩石渗透率的关系模型。为解决压汞数据受岩心样品数量限制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几何平均值求取Swanson参数,可以连续地计算储层的渗透率。对某油田A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用新方法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复杂岩性油气藏其岩石矿物组分往往复杂多变,导致非均质性严重,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常规测井难以获得储层关键参数。核磁共振测井能提供不受岩性影响的孔隙度等参数,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了提高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效果,需要对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岩心分析,通过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τ2cutoff)、渗透率等测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模型,指导了研究区的储层评价,提高了储层参数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难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分析,讨论了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电阻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测井响应异常。具体分析了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田B层油气藏的响应特征,从岩心分析资料建立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分析表明,B层的油气储性较差,与原测井响应的高孔隙度、高含油饱和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例举了数口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用MATLAB 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对环境扫描电镜下获取的碳酸盐岩样品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统计意义上的孔隙特征参数———图像孔隙度、计算渗透率和似圆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与实际测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数字图像定量分析法获取的碳酸盐岩物性特征参数能够正确地评价岩石的物性,并且比传统方法能获取更多的特征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断陷层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主要为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的特征;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岩阶段划分认为东岭地区断陷层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A阶段,腰英台地区断陷层(主要指登娄库组、营城组)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B、C阶段。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主要为Ⅲ类或Ⅲ—Ⅳ类储层;有利区主要发育于东岭和双深1井等地区,其次为腰英台地区。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变质岩气藏的测井综合评价面临的挑战有岩性的划分、有效储层的确定、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的计算、流体性质的识别等。为此,综合岩心、元素俘获谱、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资料,划分了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岩性:研究区北部区块主要为酸性侵入岩,并夹有薄层的中基性岩脉;南部区块则以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为主,岩性与物性无明确的关系。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将核磁测井、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建立了基岩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分别求取了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隙度。最后,采用双孔介质裂缝储层饱和度模型计算了含气饱和度,并在多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气、试采等资料分析了该基岩气藏的成藏特征。结论认为,研究区为底水块状气藏,北部区块气柱高度相对低,南部区块的气柱高度超过350m。该认识已被后续新钻井的测试所证实,所形成的一整套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为类似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东光地区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不够的问题,综合应用岩心、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等资料对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碎屑岩的岩石种类较多,发育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发育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其他岩类的溶蚀孔隙、溶缝和裂缝,但以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3类,中孔中渗储层占比较少,以低孔低渗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沉积过程中的分选性对储层孔隙度的发育程度控制强于岩性对孔隙度发育的控制;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均有影响,但压实作用对储集孔隙发育的影响强于胶结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类断裂不仅为地下流体与岩石颗粒发生溶蚀作用提供了场所,也为溶蚀作用发生所需流体的来源及溶蚀后的流体流动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6.
某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泥质砂岩储层岩电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某油田中、低孔隙度及渗透率储层岩心在不同溶液矿化度条件下的岩电参数实验结果研究可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电参数明显不同于中、高孔隙度储层,中、高孔隙度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基本不随溶液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分别随溶液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分别建立了孔隙度指数、饱和度指数随不同孔隙度和溶液电阻率变化的方程,改进了常用的计算含水饱和度的Archie模型.通过所建模型在某气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明开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石物理实验,对于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而评价该类储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测井在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南海东部HZ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普遍存在的孔渗之间相关性差、用常规方法计算渗透率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了储层综合物性参数与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弛豫时间分布对岩石孔隙结构的表征能力、由研究区储层岩心的核磁实验测量数据、建立了适合本地区计算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的关系式,并用实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长垣南地区扶余致密油储层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较为现实的勘探突破目标。 渗透率作为判断致密油“甜点”的重要参数,其准确计算已成为致密油“七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参数评价和勘探开发部署的关键技术。 通过分析几种常用的测井计算 渗透率方法在致密油储层中的不适用性,应用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明确了不同大小孔径分布与渗透率的关系,利用大孔区间孔隙度对储层渗透率贡献较大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应用大孔区间孔隙度计算渗透率的方法,提高了致密油储层测井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为致密油藏的准确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铸体图像、扫描电镜、压汞与气体吸附、非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S352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S352井沙四段细粒沉积岩主要以含碳酸盐油页岩为主,夹云质泥岩、泥质泥晶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溶孔、有机质孔,构造缝、成岩缝等;孔隙直径多数小于50 nm;孔隙度主要为5.0%~9.0%,渗透率多数小于1.000×10–3μm 2,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优势岩性系列由好变差依次为:含碳酸盐油页岩、泥质泥晶云岩、云质泥岩。该套研究方法对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研究成果,对后期的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