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遮阳网的作用 ①遮强光,降高温.夏季的光照度往往超过10万Lx,而一般绿叶菜适宜的光照度多为2万~3万Lx.我国目前生产的遮阳网遮光率在35%~75%范围内,遮光降温效果显著.覆盖遮阳网之后,可使光照度降低到绿叶菜适宜范围内,以利于绿叶菜正常生长的需要.盛夏覆盖可使地表温度下降4~6 ℃最大可降低19.9℃;5cm地温降低3~5 ℃;近地30cm处的气温可降低1℃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湖南省汩罗印染厂于1984年研制成功寒冷纱,经该省园艺所两年试验测定,认为有如下性能:①减光。夏季覆盖寒冷纱,其反光率为30~35%。②降温。地表及地下5厘米处温度均能降低2~5℃。③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春小麦苗期在不同宽度的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观测得出:裸地对照的地温比膜上灌处理的日平均地温低1.8℃;0.75m窄膜覆盖的地温比1.25m宽膜覆盖的日均地温低0.92℃.在8:00、14:00和18:00,膜上灌各处理在0~25cm内的地温高于裸地,并且1.25 m宽膜覆盖的高于0.75 m窄膜覆盖的地温.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早上8:00土壤表层和25 cm处的土壤温度,裸地分别为1.9和5.0℃,膜上灌处理的分别为3.3和5.3℃;中午14:00,表层至20 cm处的升温较快,裸地变幅在14~1℃,膜上灌处理的变幅在15.6~2.1℃;据18:00的观测结果,10 cm以上较午间降低,裸地温度降低3.6℃,膜上灌处理地温降低4.0℃;10 cm以下较午间升高,膜上灌处理的平均地温比裸地高0.5℃.  相似文献   

4.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雨养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调节旱地红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作用及其降低玉米干旱胁迫的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5:00)10 cm以内土层的温度,降幅可达1.6~4.1℃,降温效应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0~5 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当覆盖量为5000~10000kg·hm-2时.高温干旱期表土层的最低含水量平均可提高3.3%~3.6%;稻草覆盖量为15 000 kg·hm-2时,表土层最低含水量平均提高6.1%.由于稻草覆盖的降温保墒效应.玉米拔节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了8.34~17.77 μmol·m-2·s-1(提高率60.3%~128.4%),喇叭口期(雌花发育期)光合速率提高4.46~11.27 μmol·m-2·s-1(提高率16.3%~41.3%),子粒产量增加7.6%~13.1%.就土壤降温保墒和玉米增产效应而言.可选择5 000 kg·hm-2的稻草覆盖量.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保证日光温室作物在沈阳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了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以期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在16:00~20:00对辽沈Ⅳ型日光温室土壤进行加温,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使用地热加温系统后,室内15cm深土温在晴天时平均比不加温的对照区提高2.94℃,阴天提高2.56℃.最低土温由11.0℃提高到13.9℃.而且发现对5cm以上的土壤温度和温室内气温的差异较小.太阳能地热系统能够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热能主要集中加热了15~25cm深度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高温障碍是制约日光温室作物周年生产的不利因素之一。遮阳降温剂可有效避免使用遮阳网降温时遮光过多、作物光照不足的问题。试验研究了2种稀释比例(1∶5和1∶10)遮阳降温剂对日光温室内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地温等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喷涂遮阳降温剂温室相比,1∶5喷涂覆盖下温室遮光率提高19.33%~27.92%,室内气温降低0.70~3.09℃,地温降低3.48~6.98℃,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18%~6.33%;而1∶10喷涂下温室的降温效果较差。建议高温季节日光温室生产中使用稀释比例为1∶5的遮阳降温剂。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土壤温度差异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覆膜栽培增温效果明显,比露地栽培小麦 0 cm日增温1.75℃、5 cm日增温2.93℃、 10cm日增温1.48℃、15cm日增温1.06℃、20 cm日增温0.93℃.地膜小麦和露地小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土层深度温差降幅大小依次为5 cm>10 cm>15 cm>20 cm .地膜小麦土壤温度日变化0~20 cm最低温度在8:00,最高温度0~10 cm出现在14:00、15 ~20 cm土壤最高温度出现在20:00.地膜小麦土壤温度随生育期后延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面覆盖麦秸、覆盖玉米秆、覆盖油菜秆和清耕在苹果树整个生长期对0~100 cm土壤水分、5~25 cm土壤温度、成熟期果实性状、落叶期树体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情较重的4—7月份苹果树花期至果实迅速膨大前期,各覆盖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较对照提高4.59%~27.09%。其中0~20 cm和20~40cm土层含水量为清耕的108.31%~173.77%和107.74%~133.77%;4—6月各覆盖处理5~25 cm土层地温较清耕低0.75~7.20℃,差异极显著(P 0.01)。4—11月份5~25 cm平均地温日变幅极显著(P 0.01)小于清耕,较清耕低0.90~3.73℃。覆盖可提高单果重,以覆盖麦秸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膜下秸秆覆盖的日光温室黄瓜根际土壤水热特征及增产机制,在统一覆盖地膜基础上,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0.42、0.83、1.25、1.67 kg/m2(记为T1、T2、T3和T4),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秸秆覆盖可提高黄瓜全生育期0~30 cm土壤蓄水量,生长前期蓄水效应无显著性,生长末期,处理T3较CK显著高出7.48%(P<0.05),土壤保墒效果最佳;5、10、20和25 cm土层日均温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变化趋于平缓,5~25 cm土层温度日高峰期集中在14:00-17:00;就黄瓜生长月及全生育期而言,除15 cm土层外,膜下秸秆覆盖对各土层均有增温效应,5 cm土层比其他土层依次高出3.27%、5.57%、9.59%和12.24%;生育后期,膜下秸秆覆盖促进株高、叶片数和茎粗生长,且通过促进坐果数、黄瓜纵横径生长,达到增产效果,处理T3、T4和T2分别较CK显著提高42.95%、28.96%和24.02%(P<0.05)。综合考虑,土壤保墒增温效果和黄瓜生长及产量指标,处理T3(秸秆...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食肉质果鸟类笼养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1种食肉质果鸟类的喜食性、食量、取食行为等笼养观察。鸟类通常是几种食物交是食。食果肉鸟类食果后20-30min排粪,食虫后需30-40min开始排粪;松鸦食肉质果常是(灰喜鹊有时是)啄食果肉后,种子丢弃而入口;两类鸟同笼饲养时,食种子鸟食食果肉鸟粪中的种子,而食果肉鸟能吃被食种子鸟啄去了种子剩下的果肉;文中还讨论了食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纳豆激酶溶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实验、纳豆激酶体内血栓溶解实验对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纳豆激酶均能显著地降低血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显著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地增加纤维蛋白裂解产物的含量,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性,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纤溶性大于后者;体内血栓溶解的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可明显地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减少股动脉的长度及湿重并明显提高血栓的再通率、显著减少肺内血栓的形成,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内溶栓作用,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溶栓作用高于后者。显示了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且起效快、药效长,有望成为一代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几种附红细胞体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原核生物,多数为环形、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2.6μm,大小不等,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部分附红细胞体尚见有一至数根细长的细丝结构。附红细胞体通过这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产生小而深的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不同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对类似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草坪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在草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影响草坪的地上部表观质量、地下部根系发育、草坪的抗逆性及种子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草坪的氮肥营养,有利于提高草坪质量、研制开发适宜的草坪专用肥料,从而弥补我国相关领域的不足,推动我国草坪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用材林培育的经济效益评价原则,确定了投资效果的计算式.同时,对当前影响林业投入的资金因素和利益分配问题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集流措施有效提高降水的深层入渗,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林地的水分条件,提高梭梭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研究表明:单株集流面积越大,降水在汇集区土壤中的入渗深度越大;土壤中的粘土层和结皮层拦蓄大量降水,阻止降水的深层入渗。不同集流场地,水分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上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强度和范围随集流面积的增加而增强。深层粘土层保持较高的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与集流面积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退化梭梭林地单株梭梭地上生物量为增长型,地下生物量为消长型。集流面积越大,地上生物量增长差异越显著;年降雨量越大,地上生物量差异越显著;而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差异,与集流面积、年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集流面积为9m2梭梭恢复生长较为显著,其冠幅生长和高生长差异显著,生物量年度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晒干后的醋糟作主料,通过添加高梁壳等辅料,配成五种不同的培养料配方栽培平菇,并对五种配方对平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醋糟可以栽培平菇。五个配方中,以主料含55%的醋糟添加20%的高梁壳和74.5%的醋糟产量较高,其前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在83.3~86.7%之间;55%的醋糟添加20%的玉米芯粉生物学效率最低,为66.7%;本试验还表明,主料中只用醋糟,不添加玉米芯粉、高梁壳和大田秸杆粉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