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传统Ono术式建立Wistar至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其相应环节适当改进。结果:共实施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50例,成功45例,手术成功率90%。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为:①使用合理的麻醉剂量;②良好的心肌灌注和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缩短;③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减少及血管吻合的质量及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将健康Wi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实验组和同系移植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对照组和同系移植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5、60d切取供心,观测移植物冠状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建立,手术成活率90%。实验组术后15d出现冠状血管内膜增厚,60d出现明显的移植物血管病理改变。结论建立Witar大鼠和SD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可复制出移植物血管病病理变化,是一种理想的移植物血管病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鼠腹腔改良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建立异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论这是一种快速、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
工作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模型A,供心肺动脉与左心房端侧吻合,左心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者腹主动脉。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增加受者下腔静脉与供心右心房的吻合。结果:建立A、B模型各10只,手术成功率均为90%。结论: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存活率高,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  相似文献   

7.
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宏亮  郑奇军  易定华 《医学争鸣》2007,28(18):1646-1648
目的:探讨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外科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使其更加简便且成功率高.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和吻合方法等环节进行改进,采用此改良方法建立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实施100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89例成功.供心缺血时间(32±5)min,整个手术耗时(60±10)min.结论:经典的Ono术式经改进后,术中缩短了供心缺血时间,降低了吻合难度,手术成功率高.整个过程均可单人操作,无需显微镜,使其易于掌握与开展.  相似文献   

8.
改良Cuff技术建立豚鼠至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豚鼠至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是最常用的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机制的实验动物模型[1].本研究采用Cuff技术[2]及改良Cuff技术分别建立豚鼠至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进行比较,寻求更理想的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现将手术方法、改进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改良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技术,提高成功率.方法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40例,10例采用Ono术式,30例采用改良术式,将供心右肺动脉吻合于受体下腔静脉,并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预实验组12例死亡,实验组20例均存活,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结论 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0.
豚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术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和探讨延长异种器官术后近期存活期的方法。行豚鼠-大鼠腹腔内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正式手术40例,并改进有关方法以防止受体休克、吻合口渗血、吻合口狭窄,加强供心保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胸腺内注射Fas抗体对心脏移植大鼠Fas/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受体胸腺内注射Fas抗体对心脏移植大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将24只模型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移植前后不给处置,B组给环孢素A,按每日8mg/kg的剂量于术前一天开始口服,C组胸腺注射Fas抗体。观察术后移植心脏局部的Fas及FasL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结果与A组相比,C组移植心脏局部的Fas/FasL基因表达(RT-PCR法半定量结果P<0.05)和蛋白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法P<0.05)。结论受体胸腺内注射Fas抗体是一种有效的抑制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引起移植心肌局部Fas/FasL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3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 3 )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早期心脏结构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VSMCs。另取54只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左冠状动脉远端结扎的AMI动物模型,随机分三组。冠状动脉结扎后立即向缺血部心室壁内注射含有1×10^6个TIMP-3基因转染VSMCs(A组),1×10^6个VSMCs(B组)或不舍细胞的DMEM液(C组),各0.5ml。术后3天,进行心脏形态学检测观察大鼠心脏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验证TIMP-3基因转染VSMCs在缺血心肌中的存活情况,RT—PCR法测定大鼠缺血心肌TI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mRNA含量。结果成功分离、培养VSMCs,纯度达98%,TIMP-3基因成功转入VSMCs中。术后3天,A组的左心室容积较正常鼠升高(P〈0.01),但小于B(P〈0.01)组和C组(P〈0.01),B组小于C组(P〈0.01)。A组的左心室客积指数较正常组有所上升(P〈0.01),但小于B和C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见TIMP-3基因转染VSMCs被成功植入缺血心肌并在其中存活。RT—PCR结果显示:各移植组TIMP-3mRN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组较B组、C组明显增高(P〈0.01),B组较C组增高(P〈0.01);A组MMP-9mRNA含量较B组、C组明显降低(P〈0.01),B组较C组降低(P〈0.01)。结论将TIMP-3基因转染的VSMCs移植入心肌缺血区可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AMI后早期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全肝及部分肝移植术后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全肝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部分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c组和D组。A组和C组模型大鼠术后(关腹前)腹腔内滴注纳洛酮0.2mg/kg,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苏醒时间及1、3、7、15d的存活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和c组(与D组比较)大鼠的苏醒时间均明显减少,术后3、7、15d的成活率均明显提高。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提高全肝及部分肝移植大鼠肝移植大鼠术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他克莫司(FK506)在诱导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对照组(A组)仅行肾移植,术前术后未予免疫干预;ALS组(B组)术后当天腹腔注射ALS,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FK506组(C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FK506,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联合组(D组)联合应用ALS与FK506。术后观测各组受者存活时间、移植肾功能、移植肾血供、免疫耐受状态等。结果D组平均存活时间为(37.0±5.3)d,与A组(7.4±1.6)d、B组(16.3±4.7)d及C组(17.5±5.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检查A组移植肾血供差,平均肾血管阻力指数0.80±0.06;B组和C组移植肾血供良好,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2±0.07、0.63±0.08;D组移植肾血供良好,术后1周与术后20d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1±0.04、0.62±0.03;D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S联合FK506能够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和促进免疫耐受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30只、B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30只和C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移植组)30只。三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3个月进行BBB评分、皮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评估及比较。结果移植后1、3个月B组和C组的BBB评分中0~7分比例(B组:70%、60%,C组:50%、30%)、皮质诱发体感和运动电位[B组皮质诱发体感电位:(201.37±23.06)、(227.63±26.48)μV,C组皮质诱发体感电位:(241.36±27.34)、(278.53±31.46)μV;B组皮质诱发运动电位:(150.23±22.67)、(193.57±27.18)μV,C组皮质诱发运动电位:(186.72±26.83)、(242.57±30.56)μV],均优于A组[90%、90%,皮质诱发体感电位:(53.86±6.75)、(56.96±7.35)μV,皮质诱发运动电位:(32.64±4.07)、(34.15土4.12)μV]。另外,B、C组神经功能相关指标也均明显优于A组,而C组则优于B组,且C组移植后3个月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移植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较佳.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改善,对改善患者的感觉、运动等指标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MI)远期疗效是否稳定。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作M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14 d经舌下静脉移植已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的MMSCs,分4周及8周两时段检测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学、微血管密度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无论在4周还是8周移植组体重较同期模型组体重显著增加,移植组心率(HR)较同期模型组显著下降。4周时移植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8周时则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4周时移植组较模型组心梗形态学改变减轻,8周时则进一步减轻。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组MI边缘区域新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绿色荧光表达;移植组的微血管密度较同期模型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MMSCs移植可较为有效地改善大鼠实验性MI后心功能状况,远期疗效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制作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其应用,为临床脊髓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半横切组(A组,n=20)、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B组,n=20)和正常对照组(C组,n=20).术后采用BBB动功能评分、斜板实验、HE染色和MRI检测综合评价两种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A组和B组大鼠伤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C组(P<0.05),而这些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28dHE和MRI检测示A组和B组间脊髓损伤区组织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脊髓半横切与脊髓楔型半切法均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模型,而脊髓楔型半切模型更适于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口服供者脾细胞延长受者大鼠的心脏移植存活时间,并探讨口服耐受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纯系Wistar大鼠为受者,行异体心脏移植,将16只受者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单纯行心脏移植)和B组(口服抗原组),于心脏移植前7 d开始每日接受供者脾细胞5×107个,导管灌胃,7 d后观察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内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行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结果:口服抗原后,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体内的DTH反应均出现明显的抗原特异性降低,口服抗原组的心脏移植存活时间达到(12.1±1.9)d,而对照组为(7.0±0.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口服抗原可以引起受者对异基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使受者的心脏移植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