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药并用早期康复治疗中风偏瘫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药物治疗,配合针灸及早期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头体针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闻锐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400-400
<正> 偏瘫,是中风的主症之一,其治疗结果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疗效是肯定的,而新兴的康复医学与针灸在对偏瘫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笔者应用头、体针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针灸、留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干湿针等针刺疗法并配合康复运动、牵张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4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干湿针、留针治疗等针刺疗法等并配合运动牵张治疗,并指导业余自我牵伸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灸、电针、火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针刺、干湿针、留针治疗等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辨证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日1次,早晚服中药2次。对照组:单纯服中药早晚各1次。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结论]眼针结合中药疗法对于中风偏瘫的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7.
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灸等康复治疗。康复训练2次/日,电针灸1次/日,中频脉冲2次/日,20日/疗程。采用Bru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90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后1mon与3mon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辅以运动疗法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75%,有效率97.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状况.方法:通过对近5 a来括,从体针、电针、头针、其他疗法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12周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并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增减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中医康复、针灸综合治疗中风偏瘫56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基本治愈46例,显效9例,有效1例,治愈率82.14%,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增减补阳还五汤综合疗法加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失语进行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失语进行中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日常生活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风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中风后肢体偏瘫状态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不良因素之一。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对于脑中风偏瘫的治疗,多从五脏论治,虚实结合,内外兼顾,多种方法联合干预,辨证施治可收到最佳效果。在总结中医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刺疗法、药线灸法、穴位埋线、中药内服外用、穴位推拿疗法及其综合运用,可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恢复肢体治疗中,使偏瘫侧肢体尽快恢复正常。本文归纳相关临床经验,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指出中医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短对脑卒中偏瘫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提供依据。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短时留针组(30例)、长时留针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短时留针组和长时留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留针时间分别为0.5h和24h的常规头针治疗。三组均分别在康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M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表(FMA—B)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长时留针组治疗后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方面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短时留针组(P〈0.05),而短时留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针时间长短对头针治疗腑卒中偏瘫有明显影响,应采用长时间留针。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颀  周巍  张春梅 《中国针灸》2007,27(10):773-776
讨论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需注意的5个方面。一是得气:得气是针刺取效的重要因素,头针针感应以医者指下有"如鱼吞钩"般的吸针感为主;二是针刺手法:手法的选择宜以找到适宜的针感、传导方向及强度为准则;三是有效刺激量:只有当腧穴的刺激量强度与患者体内的感应状态相匹配时,才能发生能量共振,出现最佳治疗效果;四是治疗时机:中风偏瘫康复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早期使用头针治疗;五是康复训练:头针治疗中风偏瘫需要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两者结合起了正相干性效应。临证中注意这5方面问题,可以巩固和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风后偏瘫的治疗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试验研究,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采用STATA软件(StataCorp LLC,Stata/SE1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13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67,95%CI(2.77,7.87),P<0.001] ;治疗组BI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SMD=1.11,95%CI(0.78,1.44), P<0.05];治疗组FMA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SMD=1.22,95%CI(0.83,1.61), P<0.05]。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中风后偏瘫肢体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改善中风后偏瘫肢体活动能力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孙瑶  李柏霖  胡楠 《吉林中医药》2021,41(2):272-274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的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应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  相似文献   

19.
吴江艳 《光明中医》2016,(21):3202-3203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护理方案时将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58例),将行中医护理的设为研究组(46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护理后NIHSS与ADL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中医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促进其功能康复,进而改善预后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hemipleg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case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visiting sequence. Forty-eight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35 cases in the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and 53 cases in the medicine plus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atients' consciousness, speech and limb functions were sco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consciousness, speech and limb function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ir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tatically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medicine group and the medicine plus rehabilitation group (P〈0.01 or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or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both P〈0.01).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s better effect for stroke hemipleg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