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芽肥对黄华占再生季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促芽肥对再生稻再生季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尿素作为氮肥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等量发苗肥(尿素225 kg/hm~2)的情况下,随促芽肥施用量(尿素0、75、150、225、300 kg/hm~2)的增加,黄华占再生季的产量、株高、穗长、成穗率和最终再生率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先增后减,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促芽肥用量与再生季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促芽肥用量为300 kg/hm~2时,黄华占再生季产量最高,为4 633.8 kg/hm~2,比不施促芽肥的处理增产22.69%,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海南琼海地区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海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上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本研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设计,对海南省琼海地区晚稻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3种肥料对晚稻产量影响大小为:NKP;(2)处理6平均产量最高,达6 600 kg/hm~2;(3)最高农艺施肥方案为尿素153.1 kg/hm~2,过磷酸钙69.83 kg/hm~2,氯化钾147.84 kg/hm~2,此时水稻产量为6 622 kg/hm~2;(4)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尿素158.7 kg/hm~2,过磷酸钙101 kg/hm~2,氯化钾113.2 kg/hm~2,水稻产量为5 855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湘潭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深两优5814’与‘隆两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湘潭县开展了较大面积的超级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稻头季产量为9900~10 650 kg/hm~2,再生季产量可达3300~3735 kg/hm~2;头季与再生季成本分别为9288和1950元/hm~2,两季总纯收入为26 697~27 417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4%~53.06%。可见,超级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湘潭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7,(6):26-27
2015—2016年在湖北松滋市进行了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47春制加再生制种的初步探索。2015年春制0.67 hm~2,再生季平均产量1.47 t/hm~2;2016年春制8.0 hm~2,头季平均产量3.22 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1.44 t/hm~2,2季合计达4.66t/hm~2。总结了其春制加再生制种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年在水稻上进行了施磷酸二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若要获得10 500 kg/hm~2以上的产量,五氧化二磷最佳施用量为86.25 kg/hm~2左右,折合成磷酸二铵约187.5 kg/hm~2。水稻施用磷肥分两次施用效果较好,第一次作基肥使用,施磷酸二铵112.5~50 kg/hm~2;第二次作穗肥(倒四叶左右)使用,施磷酸二铵75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长沙地区对不同马铃薯品种和栽培措施进行抗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为抗冻主因素,小区马铃薯产量均值最高为费乌瑞它15 731.03 kg/hm~2,其次是中薯5号,为12 821.24 kg/hm~2,东农303最低,仅281.64 kg/hm~2;采用稻草覆盖栽培,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为19 609.8 kg/hm~2,比中薯5号增产25.28%,东农303仅为319.65 kg/hm~2,认为费乌瑞它抗冻性最强,栽培措施宜选用稻草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7.
京福8优77(京福8A/明恢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年在诏安县连片种植8.52 hm~2,加权平均产量7 966.65 kg/hm~2,最高产量8 286.75 kg/hm~2,表现早熟、丰产、稳产、抗性好等特性。介绍了其在诏安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元优91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元丰A与恢复系福恢919共同选育的中籼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连片种植20.8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9 314.00 kg/hm~2,最高产量9 652.20 kg/hm~2。总结了元优919在建阳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合膜下滴灌水稻生长的施硅量,以T-4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硅肥用量为0 kg/hm~2)相比,施硅有利于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施硅还可以增加水稻秆型指数,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135 kg/hm~2的施硅量秆型指数最大;90 kg/hm~2的施硅量使水稻后期冠层有效辐射吸收量降低变慢,有利于水稻抽穗后更好的利用光能进行有机物生产;硅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穗长、实粒数和结实率来促进产量的提高,施硅量13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施用量为90 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施用硅肥有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以施用量为9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新疆水稻生产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各水稻种植区域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4年新疆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4年的20年间,新疆水稻总产增加了58.0%;北疆南部的水稻总产最高,2010-2014年其总产占新疆水稻总产的46.7%,其次是南疆北部(占比为36.5%)和南疆西南部(占比为16.7%),北疆北部占比最低。1995-2014年新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2.3%。2010-2014年北疆南部水稻种植面积占新疆水稻种植面积的46.2%,南疆北部占34.1%,南疆西南部占19.7%,北疆北部占比最小。1995-2014年新疆水稻单产增加了54.3%,是总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各区域平均单产从高到低依次为北疆南部(8 593.5 kg/hm~2)、南疆北部(8 179.1 kg/hm~2)、南疆西南部(6 933.3 kg/hm~2)和北疆北部(3 144.7 kg/hm~2)。因此,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是增加新疆水稻总产的基本条件;选育抗旱、耐低温、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研发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单产,是新疆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良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定量氮磷肥条件下钾肥5种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荷兰15’的产量、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钾肥(K_2O)施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薯产量,提高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及经济效益。钾肥(K_2O)施用量240 kg/hm~2的总产量为38 828 kg/hm~2、商品薯产量33 315 kg/hm~2、小薯产量5 513 kg/hm~2、干物质含量210 g/kg、淀粉含量139.4 g/kg。经济效益12 910元/hm~2,高于不施钾肥、钾肥(K_2O)施用量60,120和180 kg/hm~2的处理。综合考虑,种植马铃薯‘荷兰15’,钾肥(K_2O)施用量24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区域青稞产量低、施肥技术落后及手段单一等问题,通过田间裂区试验,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青稞缓释肥料的施用效果及其在青稞种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条施(A1)各处理下A1B5居第1位,折合产量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3.2%;处理A1B3居第2位,折合产量4 123.5 kg/hm~2,较对照增产22.0%。撒施(A2)各处理下A2B4居第1位,折合产量3 717.0 kg/hm~2,较对照增产24.2%;处理A2B3居第2位,折合产量3 211.5 kg/hm~2,较对照增产7.3%。条施各处理下的小区产量高于撒施各处理,且施用缓释肥料B、缓释肥料C产量较高,施用缓释肥料A产量较稳定。故建议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域,施肥方式逐步改撒施为条施,并建立甘南地区青稞种植高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T-43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率、氮素积累、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处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显著大于膜下滴灌处理;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水稻产量在施氮量为480 kg/hm~2时最大;与淹灌处理相比,滴灌处理的水稻产量降低了19.0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92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0.21 kg/m~3(105%)。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天优3301在龙海早季种植的综合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新育成的组合,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8023),并列入2008年福建省主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早季在漳州龙海市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种植,早季生育期150 d,比特优63迟熟1d;稻米品质优,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天优3301实际产量为722.1 kg/667m2,比特优63增产34.9 kg/667m2.增产5.1%.  相似文献   

16.
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以1.5万株为梯度,共设置12个密度处理,种植密度自1.5万株/hm~2增至18万株/hm~2,研究探讨高产高效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华美1号在1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5 912.8 kg/hm~2;郑单958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3 685.9 kg/hm~2。在适当高的种植密度内(华美1号为9.0万~13.5万株/hm~2,郑单958为6.0万~9.0万株/hm~2),华美1号吐丝期最大LAI达4.19~5.30,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57%~23.79%;郑单958吐丝期最大LAI达4.71~6.54,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77%~23.66%。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华美1号穗位层及穗位层以上LAI占全株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小而厚,穗位层透光率好,各项冠层指标不同程度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设置4种不同追施氮肥的方式,分别为:(A)拔节期施纯氮160kg/hm~2、(B)拔节期施纯氮80kg/hm~2+开花期施纯氮80kg/hm~2、(C)孕穗期施纯氮160kg/hm~2、(D)开花期施纯氮160kg/hm~2;施肥方法均为开沟追施。研究了小麦季4种不同追施氮肥方式对下茬花生各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周年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荚果中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均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花生荚果产量较高;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周年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前茬小麦基施纯氮105kg/hm~2、孕穗期追施纯氮160kg/hm~2和花针期追施25kg/hm~2(C处理)是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超级稻两优616为材料,设置头季4种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即N0(对照,不施氮肥)、低氮N1(112.5kg/hm~2)、中氮N2(150 kg/hm~2)和高氮N3(225 kg/hm~2),研究两优616作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规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0~225 kg/hm~2氮肥用量范围内,两优616头季移栽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呈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头季成熟至再生季齐穗期3个处理干物质生产均较对照增加,增加幅度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头季施用氮肥均显著增加两优616的头季产量,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再生季产量N1、N2处理比N0显著增加,但N3处理比N0显著降低。从产量构成来看,氮肥增加两优616头季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与N0差异不明显。产量与氮素施用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两优616头季最佳施氮量为194.4 kg/hm~2。  相似文献   

19.
京福8优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中抗稻瘟病不育系京福8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明恢77配组育成的早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示范27.33 hm~2,平均产量为7 538.55 kg/hm~2,最高产量达7 907.85 kg/hm~2。介绍了京福8优77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9,(3):39-43
以广适型杂交籼稻Q6优2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式,以施氮量(F)为主区(折合纯N为0、120、150、180kg/hm~2)和栽插密度(D)为裂区(12万、15万、18万、22万穴/hm~2),探讨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50 kg/hm~2,栽插密度为12万穴/hm~2时,可有效协调好产量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Q6优28的产量;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5万穴/hm~2时,可有效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从而改善Q6优28的稻米品质。综合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广适型杂交籼稻Q6优28种植过程中,施氮量为150~180kg/hm~2,栽插密度为12万~15万穴/hm~2时,有利于其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