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进行外源FHIT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缺乏FHIT表达的HL60,研究FHIT基因对转染细胞生长的生物学影响。方法:构建pEGFP-FHIT真核表达质粒(实验组)与质粒pEGFP-N1(对照组)。分别电穿孔法转染HL60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基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并与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经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pEGFP-FHIT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率为40%。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FHIT的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实验组抑制率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FHI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ZNRD1小干扰RNA对HL-60/VCR细胞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瑛  刘丽梅  洪流  周凡  刘彦琴  刘景华  白颖 《肿瘤》2006,26(4):339-342
目的:探讨转录相关锌带蛋白基因(zincribbondomaincontaining1protein,ZNRD1)作为靶分子进行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Westernblot检测ZNRD1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构建ZNRD1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导入HL60/VCR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生长速度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转染前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耐药相关蛋白Pgp、MRP的表达变化。结果:ZNRD1在HL60/VCR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L60细胞;成功建立了低表达ZNRD1的白血病细胞模型;转染后的细胞对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强,且低表达Pgp和bcl2。结论:该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白血病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HIT转染对丝裂霉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FIHT基因及其空载体转染至SW48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FHIT蛋白的表达,MTT检测丝裂霉素对转染FHIT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丝裂霉素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结果:FHIT基因转染后,可以检测到FHIT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同等浓度的丝裂霉素对FHIT+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要明显高于FHIT-SW480细胞;丝裂霉素处理后,FHIT+SW480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FHIT-SW480细胞。结论:真核质粒介导的FHIT基因转染本身不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是FHIT基因转染后可以使得细胞对抗癌药物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PIAS3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外源性PIAS3对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扩增人全长PIAS3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得到重组质粒pEGFP-N1-PIAS3。应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表达,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IAS3的表达,Annexin V2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转染PIAS3基因的细胞株外源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强,瞬时转染48 h后,光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变圆,部分细胞脱落死亡;对照组和未转染组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EGFP-N1-PIAS3转染组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pEGFP-N1转染组,P=0.0073;U251细胞转染pEGFP-N1-PIAS3后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25,G2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外源性PIAS3使U251阻滞在S期,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导入该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探讨FHIT基因表达对多柔比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FHIT用脂质体介导转入FHIT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MGC-803,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RcCMV转染的胃癌细胞及胃癌细胞株作为对照;以多柔比星作用于3组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丫啶橙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多柔比星处理前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多柔比星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凋亡水平(40.66%)与空质粒转染细胞(13.94%)及胃癌细胞(15.81%)相比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HIT基因与多柔比星有轻度的协同促凋亡作用(P〈0.05);同时FHIT基因转染后的胃癌细胞生长周期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74.43%vs56.30%、52.30%);丫啶橙染色亦见转染FHIT基因的胃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且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多柔比星协同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FHIT基因可提高胃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转录合成生存素(survivin)基因siRNA,观察其在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抑制survivin基因后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U-2OS细胞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非特异性转染组)、C组(特异性转染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的改变,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的干涉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比较各组结果.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后细胞增殖变慢,凋亡细胞增加;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 siRNA明显抑制survivin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比A、B两组显著降低(P<0.01);特异性转染组的细胞增殖缓慢,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组细胞凋亡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特异性survivin siRNA能有效抑制U-2OS细胞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RNA干扰技术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bcl xS基因降低肿瘤细胞凋亡阈值 ,促进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探索提高顺铂疗效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含有人bcl x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xS导入人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 2Z ,G4 18筛选培养后 ,经Westernblot检测bcl xS的表达。以不含有bcl xS基因的pcDNA3质粒转染CNE 2Z作为对照细胞(CNE 2Zneo)。顺铂处理 2种细胞后 ,台盼蓝计数法求得各自的IC50 ,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 :Westernblot检测证实获得稳定表达bcl xS的细胞 (CNE 2ZxS) ,与对照细胞相比 ,其对顺铂的IC50 值明显降低 ,经相同剂量顺铂处理后 ,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检测 ,结果表明 ,其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结论 :bcl xS能显著增加鼻咽癌CNE 2Z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过表达和多种恶性肿痛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然而,在肾癌中OPN所扮演的角色尚未被清楚地阐明.为验证其作为肾痛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构建获得OPN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肾癌ACHN细胞,观察其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提取ACHN细胞总RNA,RT-PCR法扩增获得OPN目的片段,将其反向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构建OPN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肾癌ACHN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OP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细胞中的OPN mRNA的表达量为0.29±0.04,与转染空质粒细胞的0.86±0.05和未转染细胞的0.88±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CHN/OPN细胞的生长速度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CHN/OPN细胞生长停滞于S期且凋亡率明显升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增殖和侵袋能力下降(P<0.05).结论:OPN在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义OPN基因能抑制肾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MDA-MB-43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FHIT和空载体分别转染FHIT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6.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源性FHIT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8、-9的蛋白表达.结果:PEGFP-FHIT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EGFP-FHIT组细胞Caspase-3、-9活性片段表达上调.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能抑制MDA-MB-43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抑制HOXA7表达,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白血病基因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 实验分3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构建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U937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HOXA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24、48、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HOXA7表达明显受抑制,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47.314±7.394)%和(52.371±9.258)%;MTT结果显示:实验组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062±5.086)%、(30.052±4.016)%、(52.617±9.292)%,与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24.677±4.16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抑制HOXA7表达后,能有效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HOXA7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 Gleason 分级评分与 PSA、P504s、Ki -67蛋白免疫组化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中 PSA、P504s、Ki -67的表达,并根据 HE 切片进行 Gleason 分级评分。结果:前列腺癌 Gleason 分值越高,PSA 阳性表达越弱(P ﹤0.05),Ki -67阳性表达越强(P ﹤0.05);P504s 强表达,与 Gleason 评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PSA 表达越弱、Ki -67表达越强,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预后越差。P504s 在前列腺癌中强表达,可应用于诊断,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印记法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MGB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高、中、低分化肺癌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3±0.10)、(0.75±0.31)、(0.98±0.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病例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为(0.62±0.29),明显低于Ⅲ、Ⅳ期(0.85±0.32)(P<0.05)。结论: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细胞分化有关,可能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锋  杨屹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103-110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AFP值,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4天、28天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外周血AFP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后,大部分患者外周血AFP值明显降低,Th1细胞因子升高,Th2细胞因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状态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与AFP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对肝癌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手术外科常规切除的结肠癌标本64例,正常结肠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Lrig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ri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结肠组织(34.38%vs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在中、低分化的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组织中的表达(P<0.05),TMN分期I+II期和III+IV期中,Lrig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18%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Lrig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4%和46.34%(P<0.05)。Lrig1在肿瘤浸润全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浸润黏膜及肌层(P<0.05)。Lrig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Lri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相关,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CC1与c-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8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不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两指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肌层浸润较深、手术病理分期越晚、组织分化程度较低者表达率更高,两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及18例骨软骨瘤标本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情况,对骨肉瘤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CXCR4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6%和82.69%,与骨软骨瘤组织中两者阳性表达率相比(11.11%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HIF-1α阳性表达组的CXCR4表达率(86.96%)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50%,P<0.05),且HIF-1α表达水平和CXCR4呈正相关(r=0.468,P<0.05);同时转移组病例的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病例(P<0.05)。结论:HIF-1α、CXCR4高表达可能在骨肉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对于评估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靶向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VEGF、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的T-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cadherin主要在胃癌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率为45.0%(36/80),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cadherin阳性率为62.5%(5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VEGF在癌旁正常细胞阳性率为28.75%,在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阳性细胞着色部位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胃癌中标记的微血管明显多于正常组织(54.96±7.28/HPFvs27.50±6.10/HPF,P<0.001)。T-cadheri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1);T-cadherin阳性组的MVD值明显低于阴性低表达组(P<0.001).T-cadherin、VEGF、CD343种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T-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胃癌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 - L3)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我院92例 PLC 患者和42例非原发肝癌(NPLC)患者血清中 FUT8和 AFP - L3。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LC 组与 NPLC 组血清 FUT8和 AFP - L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 - L3)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肺腺癌患者的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标本中IMP3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MP3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5)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IMP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IMP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