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佛山市地铁2号线南庄—湖涌站区间高富水砂层风井内成功更换泥水盾构盾尾刷为例,结合该区间地层特性与盾构机设计特点,从盾尾刷更换原理、工艺流程、更换技术、风险管控等角度详细阐述泥水盾构盾尾刷更换,根据盾构机特点,设计加长杆件,并在盾尾刷更换完成后,采用管片整环推进技术。该更换技术的成功应用可得以下结论:在高富水砂层中选择合适的停机位置尤为重要;在长距离掘进过程中,质量好的盾尾刷及盾尾油脂、合理的推进参数可延长盾尾刷使用寿命;更换后盾尾刷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常润安  胡俊 《土木工程学报》2020,53(Z1):213-219
对北京地铁17号线朝阳港站 十里河站区间的盾尾刷更换原因和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风险应对措施;详细介绍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和主要应急措施等。以北京地铁17号线朝阳港站 十里河站区间左线盾构机更换盾尾刷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一种盾尾刷更换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在盾构机掘进至更换盾尾刷位置时,通过盾体和管片上的注浆孔先后向盾尾、土仓和盾体四周注高粘度膨润土及注聚氨酯,并施做了止水环箍;之后打开管片更换盾尾刷并涂盾尾油脂,管片拼装后盾构机恢复掘进。该工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盾构尾刷冻结法更换的温度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上海长江隧道长距离盾构掘进中盾尾刷更换预案的冻结法施工温度场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对此特殊冻结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论证。根据冻结法盾尾刷更换方案,依照实际工程的地质条件、盾构和管片结构以及密封油脂等相关介质的热物理性质,考虑盾尾刷更换的具体工艺,采用ANSYS软件对盾尾刷更换施工过程进行温度场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冻土帷幕的发展、厚度变化和封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始冻结后在盾尾可以很快形成封闭的环形冻土帷幕并稳定发展,拆卸临时管片进行盾尾刷更换过程中,冻土帷幕略有弱化但很快转入继续增长并进入稳定的安全状态,论证设计的冻结法盾尾刷更换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区间隧道盾构在含水砂性地层中掘进时,盾尾刷损坏失效后进行更换为例,从同步注浆、盾尾油脂压注、盾构姿态等方面对盾尾刷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盾构机特点、地质条件及工况条件,提出了盾尾刷更换流程和方法,并总结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针对盾尾刷的保护措施,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春奇 《低温建筑技术》2019,41(10):131-133
地铁盾构施工中,盾尾密封系统是实现盾构正常掘进的一个关键系统。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或正常磨损导致盾尾刷的损坏,必须及时更换盾尾刷,确保施工质量合格。本文结合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情况,深入细致探讨盾构机盾尾密封装置受损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和更换方法。  相似文献   

6.
曾伟华 《四川建筑》2008,28(2):176-177
在盾构掘进施工中,由于管片的转移次数较多及运输路线较长造成管片碰撞损坏,和在盾构机千斤顶拼装过程中在不同时段对管片施加的纵向推力有所不同,以及受复杂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管片局部外观缺陷.盾构法施工的管片拼缝自防水采用纯橡胶条对拼安装,管片外采用盾尾同步注水泥砂浆回填.盾构隧道在施工完成后,隧道管片局部难免会出现渗漏水,文章叙述了盾构管片外观缺陷及渗漏修补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坦  王新定  胡韧  李冰 《山西建筑》2022,(5):129-131
建立了南京过江盾构隧道三维模型,对施工掘进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在盾首和盾尾采用生死单元的方法处理开挖面土体和衬砌单元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盾构机的掘进与盾尾管片拼装的持续进行,衬砌支护作用逐渐生效,变形趋于稳定,新的衬砌管片完成拼装后处于中部的管片应力峰值逐渐减小并最终稳定.  相似文献   

8.
盾构长距离掘进对盾尾刷造成过大磨损时会使其因失去密封作用而需更换,盾尾刷更换的难点在于管片拆卸后盾尾的密封止水加固。本文结合某过江隧道盾尾刷更换工程,对该工程承压含水层范围内的冻土帷幕进行强度验算,按是否考虑0.3MPa的承压水压力分两种情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主要得出:两种情况下σx、σy、σz方向的应力基本全部为压应力,拉应力值太小,可忽略不计;最大压应力值均为1.47MPa,最大剪应力值均为0.49MPa;拉、压、剪应力值的安全系数均远大于2,其安全储备得以保证。更换盾尾刷时冻土帷幕能够起到很好的止水和稳定地层作用,其设计温度和厚度满足强度要求。所得结果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山墩凹站~靖海公园站区间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施工前准备、注浆止水、尾刷更换步序、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对盾构机尾刷更换方法进行阐述。该方案已安全顺利地实施,现场实施效果表明:拆除管片后盾尾无漏水现象,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盾尾刷更换工作。可为类似工程的盾尾刷更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盾尾刷于盾尾盾壳与拼装管片环间形成环形2—4道油脂腔密封系统,阻止盾尾空隙中的地下水、土砂、泥水和同步注浆浆液进入隧道内,保障隧道内环境整洁与盾构掘进安全,所以准确掌握盾尾刷的力学特性是确保盾尾密封和盾构掘进安全的前提。基于Midas GTS建立了盾尾刷弹塑性受力计算模型,模拟盾尾刷加载卸载过程中贴合力的变化,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可得出盾尾刷贴合力、刚度系数、压紧板残余高度和残余角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贴合力变化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建立的数值模型和材料参数选择的合理性;(2)在盾尾刷压缩过程中盾尾间隙逐渐减小,贴合力几乎线性增大而压紧板的残余高度和残余角度几乎线性减小,但塑性变形占比逐渐增大而弹性变形占比逐渐减少,最终趋向于各占约50%;(3)盾尾刷的弹性性能是盾尾刷密封性能评价的关键,其弹性性能可根据贴合力、刚度系数、压紧板的残余高度和残余角度进行评价;(4)根据现场盾尾刷失效情形总结出了3种失效模式都与盾尾油脂逃逸无法维持油脂腔内油脂压力的稳定有关,油脂逃逸则是由盾尾刷弹性性能决定的。本文建立的盾尾刷弹性性能评价指标可作为盾尾刷...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山西建筑》2011,37(9):182-183
针对目前国内盾构施工中盾尾刷损坏造成盾尾漏水影响施工安全的事故,探讨了地铁盾构管片选型应考虑的因素,详细介绍了管片选型方法,指出管片选型时应熟悉管片结构,线路情况及盾构机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孔破损和纵向裂缝等,经轴线测量发现大多因管片拼装后与盾构盾尾的空隙过小所致,文中分析管片与盾尾间隙的关系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佳乐 《建筑施工》2014,36(9):1096-1097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盾尾内部无支撑结构,在土压作用下往往会发生变形。对于大断面矩形盾构而言,盾尾变形相对于圆形盾构更加严重。由于盾尾变形过大会对管片拼装以及盾尾密封等带来不利影响,故结合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在盾尾内部加装支点的全新盾尾防变形装置,以达到减少盾尾变形的目的,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盾尾刷功能是防止盾构尾部渗入泥水。盾构推进过程中,由于泥沙渗入盾尾刷里,一般盾尾刷使用一个工作区间就更换。本文通过狮子洋隧道东涌站—虎门站区间实际工程,叙述了实际中进行盾尾刷更换的原因,风险分析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安全措施、详细的工作步骤,及在实际操作当中遇到工程作为参考,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大直径泥水盾构盾尾密封失效的原因,解决因盾尾密封失效而造成盾构掘进无法正常施工的问题,从设计与制造、工地组装及负环拼装、盾构掘进施工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盾尾密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以后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项目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地铁5号线方洲公园站~星塘街站区间盾构下穿星天桥拔桩区及新建箱涵区,施工中通过盾构下穿桥梁设置试验段摸索盾构掘进参数,通过更换盾构的盾尾刷,优化调整掘进参数,采用速凝型浆液、预埋注浆管的特殊管片、及时二衬补浆、土体加固注浆、信息化施工等措施,解决了盾构通过时的下沉、盾尾间隙的下沉和后续下沉问题,桥梁及地表监测数据表明上述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王岚 《河南建材》2012,(1):169-170
针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博体区间的富水砂层小转弯半径盾构隧道工程,从管片选择及盾尾间隙控制、管片壁后注浆加固、管片纵向加强和螺栓复紧、盾构推进轴线预偏、盾构测量与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选择等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控制对小转弯半径曲线隧道盾构施工中易出现的管片错台、盾尾管片外弧面碎裂、角部碎损等施工难题给出解决措施,保证了盾构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中盾构盾尾密封渗漏风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法隧道施工风险源具有多维性,为此对盾尾密封渗漏风险源进行分析。当管片外弧面不平整、管片外弧侧纵缝与环缝存在间隙、盾尾密封膏不够、盾构姿态不佳等现象出现时,或者盾构长距离掘进、盾尾钢丝刷发生明显磨损时,盾构掘进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漏水、漏泥、漏浆等施工风险。针对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避免盾尾密封的渗漏。  相似文献   

19.
盾构遇上软下硬等复合地层极易产生姿态偏差,姿态偏差产生后纠偏恢复难度非常大,通过理论研究及成都地铁4号线工程在大坡度、曲线段、上软下硬地层纠偏实践,合理进行刀具配置更换、适时采用超挖刀、动态调整管片选型、加密盾尾及管片姿态监测、管片螺栓复紧及拉结等方法,有效控制了姿态变化趋势,确保盾构姿态短时间内进入正常状态,为后续相关地层盾构掘进纠偏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盾尾刷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盾构的密封式结构是盾构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而盾尾密封又是盾构形成密封式结构的关键点之一.实际施工中传统的盾尾密封易失效,因此盾尾漏水漏浆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盾构掘进,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甚至可能造成地面沉陷、水淹隧道等事故.本文介绍的一种新型盾尾刷,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盾尾刷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盾尾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