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菜蚜二项式抽样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青菜上桃蚜(Myzus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其混合种群的田间近100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5、10、20、30、4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1)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m)=a+bln[-ln(PT)]而设计的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三者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密度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抽样精度(以d表示)和实际应用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桃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10时,其理想的T值为30;当萝卜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而它们的混合种群未得到其理想的T值.数阈值T为30和10可分别用于桃蚜和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而传统的二项式抽样即0~1抽样由于应用于小白菜上菜蚜的抽样设计时产生很大的误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棉花苗期棉蚜(Aphis gossypii)的24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为0,1,2,…,9,10,15,20,3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的关系,拟合经验关系式1n(m)=α+b1n〔-1n(PT)〕设计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不同数阈值T的决定系数(r^2)、估计方差(Var(m))和抽样精度(d估计)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蚜虫在数阈值T为15时  相似文献   

3.
萝卜蚜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二项式抽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小白菜上萝卜蚜(Lipaphiserysimi)种群的田间抽样调查数据,根据虫口密度(m),将数据归为两组,一组为整个虫口密度范围的数据;另一组为虫口密度≤5头/株范围的数据.每组数据选择不同的数阈值(T),利用每样方不超过T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_T)与种群密度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进行二项式抽样设计.对抽样方差(用MSE估计)、抽样精度(用d估计)进行分析发现,当用整个密度范围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种群处于较高密度(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可用于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当用虫口密度m≤5的数据进行拟合时,T=4时可保证抽样精度,但从实际应用考虑,则不宜用于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应用本文方法所发展的0—1抽样方法,无论是在整个密度范围还是在密度≤5的范围,都由于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而不宜用于萝卜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利用5个品种蔬菜(萝卜,芥蓝,芥菜,菜芯和白菜)研究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在不同蔬菜上的种群动态以及对寄生于萝卜蚜的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种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30天研究期间,有翅萝卜蚜的平均虫口(蚜虫数/苗)在萝卜、芥蓝、芥菜、菜芯和白菜苗上分别为3.918、0.831、1.149、1.743和5.23头,表明降落在萝卜苗上的有翅蚜数量显著地比在其它蔬菜苗上的高;而无翅萝卜蚜的中均虫口分别为63.421、10.041、24.928、23.323和114.308头,说明萝卜蚜无翅蚜在白菜上的种群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蔬菜上的。由于萝卜蚜在不同品种蔬菜上的种群不同,导致菜蚜茧峰种群在不同品种蔬菜上也不同,其僵蚜虫口分别为1.056、0.251、0.277、0.651和1.44头,显示了在萝卜和白菜上的僵蚜数量显著地比其它蔬菜上的高。分析结果表明,萝卜蚜的种群(x)与菜蚜茧峰的种群(y)呈显著的相关关系:y=0.1188+0.0143x(r=0.9739)。本研究还利用试验结果提出了萝卜蚜无翅蚜种群从蔬菜在田间种植后达到防治指标(50头/苗)的临界天数(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种植方式的茼蒿对蚕豆蚜虫的诱集作用,为利用茼蒿控制蚕豆蚜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蚕豆田四周种植不同生育期(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不同行数(1行、2行)的茼蒿,观察不同处理的蚕豆田有蚜株率和蚜害等级,各处理设在互不干扰的小区内进行。[结果] 蚕豆四周种植不同生育期茼蒿后,蚕豆上有蚜株率和蚜害等级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且与茼蒿的生育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各处理有蚜株率从低到高分别为茼蒿开花期(28.33%) < 现蕾期(41.67%) < 幼苗期(55.00%),并均显著低于对照(63.33%);种植不同生育期茼蒿后,各处理蚕豆蚜害等级也不同,5级蚜害在种植开花期茼蒿处理后仅为5.00%,现蕾期为23.33%,幼苗期为33.33%,对照蚕豆上蚜害最高,达40.00%。分别种植1行(33.33%)和2行(23.33%)茼蒿后,最高有蚜株率均显著低于对照(66.67%),低蚜害等级比例明显增高,高蚜害比例明显下降,且种植2行的效果更佳。[结论] 开花期的茼蒿对蚕豆蚜虫诱集作用最强,种植2行开花期茼蒿可以有效降低蚕豆蚜虫为害。在蚕豆生产上,种植茼蒿可以作为蚕豆蚜虫生态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青海南部太白韭4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葱属太白韭青海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居群1:2n=2x=16=12m+2sm+2st(2SAT),居群2:2n=2x=16=14m+2st(2SAT);居群3:2n=4x=32=24m+4sm+4st(4SAT),居群4:2n=2x=16=14m+2st(2SAT)+Bs(0-2)。并讨论了多倍体和B染色体形成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1年4月—7月在河北省北京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的棉花地进行苗期棉蚜(Aphisgossypii)的田间抽样调查,共收集到24组抽样数据。用泰勒幂法则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棉花苗期棉蚜为聚集分布。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2…9,10,15,20,3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的关系,拟合经验关系式ln(m)=a十bln[-ln(PT)],通过对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和抽样精度(用d估计)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蚜虫在数阈值T为15时,回归估计方差最小,回归决定系数和d值最大,因而T=15为该蚜虫的理想数阈值;而小的T值尤其是T为O时,由于产生太大的回归估计方差,很小的回归决定系数和d值即抽样的精度极低,因而不宜在实际中应用于棉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  相似文献   

8.
鹅观草属五个类群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联炳  冯海生   《广西植物》1998,18(1):35-40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T)+6sm;纤毛鹅观草,核型2n=4x=28=20m+8sm(4SAT);毛盘鹅观草,核型2n=4x=28=18m+6sm(4SAT)+4st。同时,通过核型重要性状的递变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4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可能既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又派生了颖体长大的大颖组和长颖组。  相似文献   

9.
赖草属5个种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报道了国产赖草属5个种的核型,即大赖草,2n=4x=28=24m(2SAT)+4sm(2SAT);粗穗赖草2n=4x=28=22m(2SAT)+4sm+2st(2SAT);若羌赖草,2n=4x=28=20m(4SAT)+6sm+2st(2SAT);羊草,2n=4x=28=22m(4SAT)+2sm+4st(4SAT);窄颖赖草,2n=4x=28=22m(2SAT)+4sm(2SAT)+2st(2S  相似文献   

10.
烟蚜为害的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锋  冯纪年 《昆虫学报》1994,37(4):440-445
陕西渭北烟草种植区迁飞到烟田的蚜虫有6种,但只有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能够建立种群,造成为害。从烟草旺长开始,按烟株上蚜量和蚜虫分泌蜜露,引起霉菌滋生,污染叶面积的比例分为0、I、II、III、IV级。以未受蚜害的0级为对照,受蚜害的I、II、III、IV级的中上等烟下降分别为6.93%、13.05%、28.51%和30.94%,经济损失率分别为9.86%、23.81%、36.12%和39.59%。化学成分分析表明:I、II、III和IV级烟叶的烟碱含量分别降低10.61%、19.29%、10.61%和25.40%,还原糖分别降低15.04%、19.23%、40.98%和44.86%,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6.17%、31.99%、37.02%和38.72%。这就表明桃蚜为害既影响烤烟的外观质量、又影响内在品质。1头蚜虫经济损失率=0.069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