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我国20~79岁成人中约有1.16亿糖尿病患者,居世界首位.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不能仅用空腹血糖作参考指标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如果大于7.0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而在6.1~7.0mmol/L之间的这个数值既不属于正常值,也不属于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前期".正常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在7.8mmol/L以下,如这个值高于11.1mmol/L则可视为糖尿病.那么7.8~11.1mmol/L也就属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前期症状者是指血糖浓度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即餐后血糖为7.8 mmol/L~11.1 mmol/L,或空腹血糖为6.1 mmol/L~7.0mmol/L,前者为糖耐量低减(IGT),后者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发展成糖尿病前,往往都要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一阶段,所以糖尿病前期被认  相似文献   

4.
尤毅梅 《现代保健》2011,(13):136-137
目的 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方法 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的患者200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记录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观察期限1年.结果 显效136例;有效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和控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增长速度快,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引发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各种慢性并发症[1]。糖耐量受损(IGT)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IGT被定义为空腹血糖6.1~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超过7.8 mmol/L,但未达到11.1 mmol/L[2]。IGT一般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给予患者保肝、降黄及支持治疗,并严密观察血糖及尿糖变化,或应用小剂量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对于血糖持续升高及饮食控制不理想的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180例患者入院时平均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2~13.6mmol/L,平均(6.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6.78~18.56mmol/L,平均(15.45±2.63)mmol/L;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时,以肝病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重视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异常与空腹血糖异常)者早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我院于2 0 0 2年1月开始对5 1名患者进行强化和一般生活干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 0 0 2年1月对792名健康人进行了血糖检查,其中女476名,男3 16名,检出糖耐量异常(IGT ) (餐后血糖7.8~11.1mmol/L ,空腹血糖正常)和空腹血糖异常(IFG) (空腹血糖6.1~7.0mmol/L ,餐后血糖正常)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年龄2 5~70岁,平均年龄5 2岁,体重指数(BMI) >2 3。1.2 方法1.2 .1 分组 检出的98名IGT和IFG患者有5 1名愿意接受生活方式干预,随机…  相似文献   

8.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为2型糖尿病的筛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区1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以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空腹血糖,对血糖≥5.0mmol/L者进行餐后2h血糖测试。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检出率为42.83%,糖耐量受损检出率为27.88%,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3.74%。以空腹血糖为测试变量,分别以餐后2 h血糖≥11.1mmol/L和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为说明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和0.405。结论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且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55例体检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2h-PG),采用ROC曲线确定Hb Alc诊断糖尿病的诊断界点。结果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为诊断DM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 6.1%为最佳切点,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3.4%;以FPG7.0 mmol/L且2 h-PG(7.8~11.1)mmol/L为诊断IGT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 5.8%为最合适的切点,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5.8%;以FPG(6.1~7.0)mmol/L且2 h-PG7.8 mmol/L为诊断IFG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的5.6%为最合适的切点,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44.2%。结论 Hb 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具有可行性,其灵敏度较高,诊断糖调节受损特异度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人在自我学习或阅读化验单时,常会遇到许多数据,这些数据对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现介绍一些常用数据供学习时参考。 1.诊断:空腹血糖连续两天测定2次≥7.0毫摩尔(mmol/L_下同)或2两馒头餐,2小时≥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监测:(1)判定疗效:血糖(mmol/L)空腹4.4~4.6,餐后2小时4.4~4.8为理想;空腹4.7~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您的血糖处于: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或者随机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那么请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干预了。因为,此时人体的糖调节已经受损,仅空腹血糖高者称为空腹血糖受损,仅餐后血糖高者称为糖耐量减退。临床上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前期,即血糖值虽比正常人高,但是还没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目前我国大概有总人口15%左右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久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校医》2001,15(4):246-246
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 12 6mg/dl(7.0mmol/L)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小时大于或等于 2 0 0mg/dl(11.1mmol/L)糖耐量低减 (IGT)诊断标准 :口服 75克葡萄糖 2小时血糖 14 0~ 199mg/dl(7.8~ 11mmol/L)空腹血糖异常 (IFG)标准 :空腹血糖 6.1~ 7.0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周慧媛 《药物与人》2014,(10):47-48
目的:对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问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2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式对妊娠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为5.3±1.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平均为7.0±2.0mmol/L。2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为4.6±0.3ra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5.4士1.3mmol/L。1组出现新生儿窒息情况为4例,巨大儿为5例,低血糖情况有4例,无死亡病例。2组新生儿窒息情况仅有1例,无巨大儿、低血糖情况出现,无死亡病倒。结论:使用腱岛素泵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低血糖、巨大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从下列多选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空腹血糖值可诊断为空腹血糖过高(IFG)的是:A.<6.0mmol/L B.≥6.0mmol/L~<7.0mmol/L C.≥7.0mmol/L D.<4.4mmol/L2.下列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值可诊断为糖耐量减低(IGT)的是:A.<7.8mmol/L B.≥7.8mmol/L~<11.1mmol/L C.≥11.1mmol/L D.<7.0mmol/L3.下列不是胰岛素促泌剂的是:A.瑞格列奈B.那格列奈C.格列吡嗪D.二甲双胍4.下列不属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是:A.年龄<25岁B.肥胖C.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D.有糖尿病家族史5.下列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中肾排泄率最低的是:A.格列齐特B.格列波脲C.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 选择进食极不规律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什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以餐时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糖达标率为76.5%(26/34),较对照组的50.0%(17/34)高(P<0.05).治疗组的血糖波动较对照组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对于进食极不规律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能有效平稳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诺和锐30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于15mmol/L。餐后2h血糖高于20mmol/L。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等。结果治疗半年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为明显下降,达到理想水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分析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对21例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正常非肥胖者进行OGTT、CGM、Hb A1c检测,分析并比较2组OGTT结果、Hb A1c水平及动态血糖监测各项参数,包括MBG、SDBG、MAGE、LAGE等。结果 21例肥胖患者的平均Hb A1c水平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结果显示,肥胖患者中有5例(23.8%)存在空腹血糖受损(IFG)(FBG≥5.6 mmol/L且7.0 mmol/L),5例(23.8%)存在糖耐量减低(IGT)(2 h BG≥7.8 mmol/L且11.1 mmol/L),没有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显示,肥胖组MBG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SDBG、MAGE与LAGE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CGMS检测到7例(33.3%)血糖最大值≥11.1 mmol/L,5例(23.8%)餐后2 h血糖≥11.1 mmol/L,3例(14.3%)出现了低血糖(3.0 mmol/L)。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够较传统方法(如OGTT和Hb A1c)检测到更多的血糖异常,尤其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患者,可通过CGMS尽早发现异常的血糖及血糖波动情况,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1例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共 41例。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 1)根据ADA标准( 1997)确诊为糖尿病 (DM )患者 ,病程大于 2年 ;( 2 )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 3 )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空腹血糖 (FBG) <7.0mmol/L ,餐后 2h血糖 (PBG) <7.8mmol/L ,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未能缓解者。其中男 2 0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年龄 47.3岁 ,病程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的空腹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 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的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 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内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或有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烦渴和体重减轻,加上一天中任何时间内血糖>11.1毫摩尔/升,上述指标中任何一条经另一日重复证实无误,按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而正常人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11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如果一个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水平而又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又没有糖屎病症状,则称为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