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物元模型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湖泊的营养级别、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及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进而建立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邛海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中,为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地确定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从属性识别理论出发,建立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熵权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对东昌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各湖区全年均属于富营养化级别,并且7月份的富营养化程度最高,12月份次之,4月份最低,这与集对分析法和模糊识别方法评价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合理的;同时该模型简便、易懂,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应用主观权重对客观权重进行修正得到模型的动态权重,然后确定评价单元指标的级别特征值及指标最优隶属度,最终得到各评价样本的边坡稳定性等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识别模型,结合MATLAB编程计算,选取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六项指标,对2008—2014年棘洪滩水库的水质进行模糊评价,以水质级别特征值H反映水库水质;分析水质级别特征值的变化规律,为水库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处理浮游植物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各评价指标、评价级别以及各级别对应的水质标准浓度的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运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水质评价中。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将统计学中的相关关系理论引入该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与叶绿素的相关关系来计算各水质评价指标在富营养化评价中所占权重,建立了基于相关系数定权的集对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国内5个湖泊的水质实测数据,将该模型与模糊评价方法,灰色评价方法进行比较验证,说明该模型简单实用、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湖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合理确定指标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以及指标权重,建立了东平湖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可变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不同准则下权重、模型参数变化,分析各模型对应级别特征值的稳定情况,取级别特征值的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结果表明,东平湖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为4级,处于略好级别,但与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相比,仍处于劣势。实践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实用性强,评价结果可靠,在相关工程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大伙房水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大伙房水库水体整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型状态,但总氮指标已达到中度富营养化程度,水库上游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库中心区,在严重的干旱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加重和暴发水华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既考虑了富营养化级别划分的模糊性,又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
可变模糊评价法在大连市干旱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应用于大连市的干旱等级评价研究中,通过变化指标权重及模型参数得出的大连市2002年干旱状况的级别特征值比较稳定,总体评价结果为重度干旱。结果表明,应用可变模糊评价法评价区域干旱等级的方法可靠,为干旱等级评价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立足全局的系统观,提出防洪工程体系综合评判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与防洪工程体系相关的各个评价指标处于级别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工程模糊集理论,建立指标重要性二元比较与量化模型,从而合理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以流域为单元的防洪工程体系综合风险评价的级别特征值.实例证明本文所提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证明了可拓学(物元模型、物元分析)中基于“距”与“位值”概念为基础的关联函数基本公式的错误,指出该公式不能应用于防洪工程体系综合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可拓分析法在区域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为例,用可拓分析方法将地下水质量级别、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关联度判断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级别,经与模糊综合分析法比较,表明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客观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和监测数据,采用生物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水体营养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富营养型,该研究为有效控制和治理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了解和分析水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本内容,是河流规划、治理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和最大隶属度不严谨等问题,提出正态云-模糊可变评价耦合模型。模型对模糊边界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隶属函数和识别水质级别,并采用最小相对熵原理计算组合权重。运用该模型评价秦淮河流域2016年的水环境,评价结果同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云模型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正态云-模糊可变耦合模型更加合理、有效可靠;模型级别特征值H分析表明秦淮河上游和秦淮新河段汛期水环境大部分优于非汛期,但同时也表现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染特征;内、外秦淮河段,汛期河岸的污染物排入河流中,故汛期水环境劣于非汛期,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生活及餐饮等"三产"污水污染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地区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关中平原为例,探讨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评价法相一致,同时该方法简单、易懂,更适合于有标准的系统质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21,(1):82-88
为了满足用户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时的不同需求,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各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综合考虑指标的多粒度特性,运用集对信息粒计算方法构建多粒度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首先,分级别建立样本各个指标的集对关联度,根据正同度最大和负反度最小的等级,计算评价确定度;其次,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根据熵的大小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分析不同指标子集下不同粒度的评价确定度,构建多粒度的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最后,以我国12个代表性湖库为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Gamma-云方法、改进粗-云方法、模糊可变集法、单一指标法、神经网络法以及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反映水体的实际状况,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为例,在灰色聚类法计算权重的基础上,运用可拓方法将地下水质量级别、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地下水质量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关联度,判断该地区地下水质量级别。经与模糊综合分析法比较,表明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客观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研究水资源司持续利用的评价问题。详细阐述了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如何根据级别特征值对样本进行分级。最后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模糊评价,说明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水质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立足全局的系统观,应用模糊可变集合,建立水质评价模型,把水质评价由定性转化为定量。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与水质相关的各个研究指标处于级别区间的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指标重要性进行二元比较与量化,从而合理地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实际水质等级的级别特征值计算,对北京永定河水质进行了模糊可变集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陈永明  沈楠 《吉林水利》2014,(2):7-9,12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存在模糊性的特征,应用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湖泊富营养化进行评价。通过对传统模糊数学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考虑到各指标值优劣方面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避免了最大隶属原则评价可能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20.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质系统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采用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地确定与地下水水质评价相关的各项指标处于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和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地下水质量的级别特征值。同时,采用单项参数评价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同一地下水水样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而且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