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止血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去势后,隔天肌肉注射0.1 mg/mL苯甲酸雌二醇1.5 mL/kg,连续14次,制备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观察子宫内膜增生症大鼠ig止血镇痛胶囊131.3、262.5、525.0 mg/kg 7 d后对体质量、子宫系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影响。结果止血镇痛胶囊可减少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减轻子宫组织的水肿程度,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膜腺管周围组织变性和坏死、子宫内膜腺体减少、子宫肌层纤维组织增生均未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止血镇痛胶囊通过减轻子宫内膜增生症大鼠子宫内膜水肿程度,从而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阴式子宫切除术即经阴道操作实施子宫切除。一般适用于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等。阴式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盆腔脏器刺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后清宫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70例应用药物流产的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将患者分为:子宫前屈(50例)、前倾子宫(55例)、中位子宫(55例)、后倾子宫(54例)及子宫后屈(56例)五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药物流产效果,分析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清宫率的关系。结果服用流产药物后,子宫前屈、前倾子宫、中位子宫、后倾子宫及子宫后屈各组当日完全流产率为4.00%、16.36%、32.72%、18.19%及12.50%,以中位子宫组最高,子宫前屈及子宫后屈最低(P<0.05);1周后完全流产率为12.20%、30.95%、56.41%、33.33%及18.18%,仍以中位子宫组最高,子宫前屈及子宫后屈最低(P<0.05)。结论药物流产清宫率与子宫位置存在显著的关系,以中位子宫药物流产清宫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经阴式彩超检查在常见子宫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已确诊为子宫畸形患者,均采用二维与三维经阴式彩超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子宫畸形类型;对比二维及三维阴式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子宫畸形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子宫畸形类型:弓形子宫15例、完全纵隔子宫8例、不全纵隔子宫12例、双角子宫8例、单角子宫2例、双子宫5例。三维经阴式彩超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4.00%,高于二维经阴式彩超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显示:15例弓形子宫表现为子宫底部略突向宫腔,子宫内膜呈现圆弧形,子宫底肌壁增厚同时向宫腔内凸出;8例完全纵隔子宫表现为子宫或宫底出现深度>1 cm的中隔,由子宫底一直延伸至宫颈部位;12例不全纵隔子宫的表现与完全纵隔子宫类似,但中隔未延伸至宫颈部位;8例双角子宫表现为子宫外形异常,子宫底部出现约3 cm左右的凹陷,宫底外向,子宫整体呈现马鞍形;2例单角子宫表现为子宫外形不规则,整体向一侧偏离,一侧宫角缺失,呈现香蕉型;5例双子宫表现为左右两个子宫,完全独立,均有独立的子宫壁和子宫内膜。结论三维经阴式彩超检查在诊断子宫畸形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鹿松  赵蕾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4):280-281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对子宫重复畸形诊断的价值及分类。方法对本院不孕症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子宫发育重复畸形进行诊断分析及分类。结果在1397例不孕不育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妇女中单角子宫13例、双角子宫8例、纵隔子宫2例、双子宫3例、宫颈管类子宫重复畸形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对子宫重复畸形诊断及分类简便、直观、明确,是其诊断分析及分类的主要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子宫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残留、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疾病满意显示,容易误诊、漏诊。笔者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高子宫腔疾病诊断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非脱垂子宫切除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收治患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而无生殖道脱垂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4例。56例行阴式子宫切除,58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最高平均体温、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别。离体子宫重量无显著差别。经阴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1例中转开腹,达到了微创目的。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切除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增加,且趋于年青化。根据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或部分子宫组织切除、宫腔镜子宫内膜去除及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所以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应该个体化,尤其对于生育期的要求保留子宫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陶伟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41+146-141,146
目的:比较开腹与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探讨何种手术方式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将2010年8月~2010年11月前来本院就诊的1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另一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比较开腹子宫全切术组和阴式子宫全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阴式子宫全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子宫全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和开腹子宫全切术之间阴式子宫全切术是较佳的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切除术组145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12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组48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腹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镇痛率高,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腹子宫切除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术后镇痛率高,存在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于翠花  张俊兰 《医药世界》2009,11(6):258-259
目的:讨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38例(A组)、开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50例(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比较A、B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周期性腹痛。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优于开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表达弱,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表达增强。结论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为选择细胞色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观察止血效果。结果58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按摩压迫子宫、药物等治疗无效,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后止血效果良好。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安全有效、简单易行、耗时短、损伤小、恢复快、止血迅速,是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规方法及药物止血无效时的首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手术效果。方法对具有子宫切除指征确定无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8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8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阴式子宫切除术组疗效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少、不留体表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内膜疾病满意显示、准确诊断,容易误诊、漏诊。我院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断内膜疾病,旨在探讨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訾聃  刘芳 《贵州医药》2004,28(9):786-78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受体C 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增生期内膜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及 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5例子宫增生期内膜组织中C met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C met在子宫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子宫内膜癌中C met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P <0 .0 5 )。结论C met蛋白对正常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C met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逐渐增高 ,推测C met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C met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MP-2、MMP-9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作为检测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避免或减少剖宫产切口撕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产妇,从子宫切口撕裂与先露下降程度、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子宫切口位置、扩大子宫切口方式、胎儿大小及胎位、剖宫产前产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胎头深固时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高浮及衔接(P<0.01);胎方位以枕后拉撕裂率最高,宫口扩张8~10cm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切口距膀胱腹膜反折>3cm切口撕裂率显著增高。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儿体重有关,术前产程越长,子宫切口越容易撕裂。结论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先露高低、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子宫切口位置、扩大子宫切口方式、胎儿大小、剖宫产前产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随机筛选、分组的不同子宫内膜组织切片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在子宫内膜增生症进展至子宫内膜腺癌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强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程度有关,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CerbB-2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4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4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CerbB-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熏CerbB-2蛋白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1)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症组织(P<0.05);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CerbB-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组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1,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TEN、CerbB-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PTEN基因异常表达可促使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