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雷击断股机理和耐雷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应用在架空输电线路上,兼具着架空地线和光纤通信双重功能,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防雷保护和传输信息的作用。通过OPGW光缆雷击断股现象和雷击断股机理的分析,得出OPGW光缆雷击断股的内因和外因。并从输电线路的设计、OPGW光缆的选型设计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如何提高OPGW光缆的耐雷水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OPGW光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雷击和施工问题造成的断股故障较为突出。换缆不是解决故障的唯一方法,OPGW光缆断股修复技术及其可靠性值得研究。文章主要对OPGW光缆断股故障提出了修复方案,通过试验论证使用预绞丝修补条进行断股修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OPGW光缆在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兼具了架空地线和光缆的双重功能,在电力系纲中起着防雷保护和传输信息的作用。但在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避雷线时,OPGW光缆遭到雷击的事故在所难免,而且易出现雷击后的断股断芯现象,这给信息传输作用的担纲构成严重威胁。文章通过对OPGW光缆雷击断股现象和雷击断股机理的分析,对如何提高OPGW光缆的耐雷水平做了一些探讨乖研究。  相似文献   

4.
OPGW光缆不仅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重要屏障,还承担着特高压电网"神经中枢"的关键作用。在特高压运行环境下,应科学设计选型OPGW光缆,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OPGW光缆设计选型作为特高压光纤通信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充分考虑OPGW光缆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传输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因素。以锡盟—泰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为例,在重点讨论分析OPGW光缆结构型式、光缆纤芯类型、光缆纤芯需求数量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运行环境下OPGW光缆设计选型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在超高压和特高压线路中,对OPGW光缆选型设计时,应考虑光缆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如光缆外径、重量、标称抗拉强度(RTS)及耐雷击性能等,还应该考虑到这些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文章还针对特高压OPGW光缆结构选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某超高压线路OPGW断股原因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某现场运行的超高压线路OPGW频繁断股的问题,通过对该OPGW样品的理化性能、雷击性能、短路电流性能等的试验与分析,结合该线路运行情况,得出该OPGW断股由雷击造成,而该OPGW本身耐雷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已建500 kV线路及国家电网公司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1 000 kV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等线路对OPGW 200 C雷击不断股的要求,通过优化OPGW结构设计及200 C雷击试验验证,找到满足200 C雷击不断股的典型OPGW结构设计,为今后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新建的500 kV线路、特高压线路OPGW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合地线种光缆OPGW断股是电力系统光缆运行中经常发生的缺陷,分析探讨断股原因及快速有效修复是光缆维护中的难题之一。采用OPGW修补护线条可快速解决断股修复,并有效预防断股再次发生,确保修补后恢复OPGW光缆原来的机械和电气强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特殊输电线路对线路实时监测的通信需求,从结构上研究了传统的OPGW光缆不能灵活开断以满足线路需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种新的OPGW光缆结构-改良型OPGW光缆,并从材料结构、实际操作方面对该新型光缆在特殊输电线路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鄂尔多斯北郊变电站至国电东胜热电220 kV线路胜北Ⅱ回OPGW光纤芯受损断股,两套线路保护通道中断,线路被迫退出运行的故障,分析断缆故障原因为OPGW在厂区内构架处未接地致感应电长时间放电腐蚀。实施更换1号终端塔至厂区构架段的OPGW,并在构架处重新接地,将胜北Ⅰ回、Ⅱ回各自两套线路保护调整至不同光缆等措施,实现了同一条线路两套保护的双路由设置,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是集通信光纤与架空输电线路避雷线于一体的地线, 既要满足光纤通信的技术要求, 也要满足作为地线所必备的特性要求, 包括机械强度、电气性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的2 个大跨越用OPGW选型设计, 建议采用层绞不锈钢管式结构, 在允许的情况下, 外层铝包钢单丝直径应不小于4.0mm。应从绞合单丝材质、外层单丝直径、直流电阻、热稳定校验和余长设计等5 个方面, 提高OPGW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OPGW作为一种电力特种光缆,在运行中易受雷击、覆冰、短路、外力损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断股、甚至断纤等故障,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文章以OPGW中的通信光纤作为临界点,提出了OPGW在各种典型故障下的断股、断纤修复技术,通过实施修复达到对故障OPGW的临时或永久修复,消除了电网运行故障及灾害导致的安全隐患,对推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建设和保障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中,随着OPGW、ADSS等光缆在输电线路中的使用,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因其保护原理简单、动作快速、不受串补影响、能可靠地反应线路上各种类型故障等优点,作为超高压线路主保护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OPGW的设计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正在规划设计的特高压电网,可借鉴的设计和应用经验不多。文章通过简单总结国外为数不多的特高压OPGW应用经验,认为特高压OPGW必须具有良好的防雷特性、防振特性和与环境的和谐性等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特高压OPGW的系列设计思路和建议,如采用更大单丝直径的全铝包钢绞合OPGW、设计双OPGW地线、设计使用新型的内层压缩型低噪音耐雷OPGW,进行OPGW选型和系列研究分析,为特高压电网提供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OPGW产品。  相似文献   

15.
张强  黄俊华 《电力系统通信》2006,27(9):10-13,19
在特高压系统中,随着电力杆塔的增高,OPGW受雷击的概率将增大。OPGW耐雷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缆的热容量,而往往由外层每一根单线的瞬间耐高温能力决定。采用高导电率全铝包钢常规结构改善了OPGW耐雷性能,但由于用于通信的常规标准光纤涂层并不能承受高温,因此,不宜轻易提高OPGW的使用温度;主要用于传感的耐高温光纤的衰减太大,也不能用于通信。一种专用于OPGW的耐温通信光纤已经问世,与铝包钢线、锌套(铝包)钢线、镀锌钢线配合,显著提高了OPGW的最高使用温度,可获得较常规结构耐雷性能更好的OPGW。  相似文献   

16.
吴田  胡毅  刘凯  阮江军  刘庭  肖宾 《高电压技术》2012,38(4):878-884
复合光纤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由于具有防雷和光纤通信功能,在交直流输电线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OPGW采用逐基接地而普通地线采用分段绝缘一点接地的接地方式,这种不平衡的接地方式使得OPGW更容易遭雷击而出现断股和掉线事故以致影响光纤通信。为此,采用缩微模型试验研究了OPGW和普通地线在全绝缘、分段绝缘一点接地和逐基接地等3种接地方式对放电路径选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线采用逐基接地时放电路径选择概率最高,而全绝缘时最低,试验结论和现场统计数据得到规律相符。为了降低OPGW遭雷击的概率,需要改变OPGW的接地方式或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OPGW短路电流温升计算原理及应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GW具备输电和数据通信双重功能,能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电力资产和线路设施。然而,由于OPGW结构中包含有光纤,这就意味着温升限制与传统架空地线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电力线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流过地线会造成很高的瞬时温升。再者,OPGW组成部分像金属管、骨架等以前在传统的电力线路上没有用过,这就增加了计算常规短路电流温升的偏差。因此,考虑到OPGW特有的结构特性,古河电工及其合作伙伴专门进行了计算电流温升的研究,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与OPGW实际的短路电流测试结果对比,计算的精确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8.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既可作为地线,又可作为光纤通信,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在110 kV及以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5 kV及以下中低压架空输电线路,只需在进入变电所(站)之前局部长度上架设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又称为进线保护,因此,通常采用同杆架设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论述了能替代...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一起电网接地短路事故引发OPGW光纤断芯的原因,通过现场光纤损坏情况验证,结合工频接地短路瞬间过电压与放电间隙距离的理论分析,说明了在OPGW与金属构件的距离足够小时,电网工频接地短路瞬时产生的反击过电压,将通过金属的尖端对OPGW间隙放电,造成光纤中断.提出在设计、施工中应增加OPGW引下线与变电站门架接地点的防范措施,以确保OPGW在电力系统中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