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牧区妇女患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醋酸(VIA)和碘染色法(VILI)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聚居为主的农村牧区对30—59岁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对VIA或VILI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在病变处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以上者166例;非癌及非鳞状上皮病变者共11844列作为对照。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家族史等。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筛查人群(12010人),CIN1、CIN2、CIN3和子宫颈癌的累计检出率分别为0.95%(114例)、0.27%(32例)、0.06%(7例)和0.11%(13例),累计检出宫颈病变166人,检出率1.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炎是患CIN和宫颈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OR:7.908;95%CI:2.503—24.981),其除依次为饮酒、吸烟、尿道感染、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年龄、初次性交年龄。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初次性交年龄、宫颈炎、生产次数进入了方程,显示相互作用提高了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结论:农牧区妇女患CIN和宫颈癌主要与吸烟、饮酒、初次性交年龄、宫颈糜烂、宫颈炎、生产次数等因素相关,因此应加强农牧区妇女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IA—VILI肉眼观察法用于贫困山区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1200名就诊患者中进行醋酸肉眼观察法VIA5600名及复方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5600名,对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5600名肉眼观察患者中检出VIA阳性者291例(5.19%),其中,180例阴道镜病理检查为CINⅡ者20例,CINⅢ级或以上者8例,VILI阳性者281例(5.01%),其中177名阴道镜病理检查为CINⅡ级者19例,CIN Ⅱ级者或以上者8例,发现VIA对CINII和CINⅢ级以上的检测敏感度为79%-83%.VILI的敏感度为85%和84%.结论:VIA VILI肉眼观察法适用于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因此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没有细胞学诊断的医生,缺乏薄层液基细胞学和HPV检测的设备和技术。综合考虑设备需求和经济条件等原因,VIA和VILI是简单,便宜,技术含量低的筛查方法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ell test,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并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277例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组为177例妇女(TCT检查提示阳性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对照组为100例妇女(直接阴道镜活组织检查)。结果:177例实验组患者组织学结果:阴性者(包括慢性宫颈炎、息肉、鳞状上皮化生、乳头状增生、乳头状瘤)为99例,阳性者为78例:包括CINI(宫颈上皮内瘤变(轻))26例,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中))16例,CINⅢ(宫颈上皮内瘤变(重))31例,浸润癌5例),组织学阳性检出率为44.1%(78/177)。100例对照组中病理组织学结果阴性者为72例,阳性者为28例(包括CIN16例,CINII9例,CINⅢ9例,浸润癌4例),组织学阳性检出率28.0%(28/1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可互相补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检出率,对CIN、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在我院妇检中疑有宫颈病变38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310 例,宫颈湿疣21 例,CIN 1 级~2 级42 例,CIN 3 级7 例,宫颈癌3 例.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316 例,宫颈湿疣19 例,CIN 1 级~ 2 级40 例,CIN 3 级6 例,宫颈癌5 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结论: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能及早发现,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0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18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阴道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检出宫颈癌前病变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4例、CINⅡ级23例、CINⅢ级16例〕、宫颈炎78例、宫颈癌5例,检出率分别为46.11%、43.33%、2.78%;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检出宫颈癌前病变67例(CINⅠ级37例、CINⅡ级18例、CINⅢ级12例)、宫颈炎69例、宫颈癌5例,检出率分别为37.22%、38.33%、2.78%;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有效地筛查,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检测在临床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意义,研究高危型HPV病毒含量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7例细胞学检查异常或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同时行阴道镀检查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36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4例,其中高级别(CINⅢ级)3例,低级别(CINⅠ级、CINⅡ级)11例,宫颈湿疣5例,CIN合并湿疣3例,5例高危型HPV阴性中CINⅠ级3例子CINⅡ级1例,湿疣合并cIN4例(CINⅠ级3例、CINⅡ级1例)宫颈湿疣4例.用HC-Ⅱ基因杂交信号放大法检测高危型HPVDNA的含量,用RLU/CO值表示,各级别CIN(Ⅰ级、Ⅱ级、Ⅲ级)的结果的平均值会别为367.45,314,67,530.36无显著差别。它们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57.14%、87.5%、100%.结论:高危型人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集的妇科门诊宫颈病变患者132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实验组67例进行TCT联合阴道镜活检,对照组65例直接进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标准最终以病理组织为准,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阳性诊断5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7.61%(52/67),对照组阳性诊断29例,总阳性检出率为44.62%(29/65);两组对比差异性有显著(x2=17.2,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价值,是l临床进行宫颈病变普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醋白试验(VIA)+碘试验(VILI)及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目前影响我国妇女生殖道健康的常见病包括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乳腺癌.而生殖道感染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我院现在应用的VIA和VILI对这些病毒感染区域有较高的敏感度.从而对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的及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筛查的实施效果,为将来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1年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筛查数据,分析各年龄段初筛异常检出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析初筛异常对象的转诊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2019-2021年,全区共计25302名20-64岁女性参加免费宫颈癌筛查,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49人,检出率193.66/10万,宫颈癌3人,检出率11.86/10万,宫颈癌早诊率94.23%。35-64岁年龄组女性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率均高于20-34岁年龄组(P <0.05),但两组间的初筛异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 0.05)。2021年的初筛异常转诊率高于2019年和2020年(P <0.01)。结论: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项目开展获得一定成效,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筛查发现异常人群,本地区将来的免费宫颈癌筛查工作以35-64岁人群为主要筛查对象,可以实现更大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400例妇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情况及筛查结果分析。方法:对我院管辖400例妇女分别应用电子阴道镜、电子阴道镜下取病理、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四种方法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结果:400例妇女电子阴道镜加活检送病理结果诊断宫颈癌22例,占总人数5.5%,其中绝经前占3%,绝经后占2.5%,癌前病变20例,占总人数5%,其中绝经前占3.5%,绝经后占1.5%;宫颈癌患者中HPV-DNA阳性率94.5%,宫颈癌前病中HPV-DNA阳性率95.5%。结论:目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仍相对较高,且趋向年轻化,采用细胞学筛查简单阳性率低,电子阴道镜加活检诊断率准确高,同时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与HPV-DNA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C2-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拟诊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CT及HC2-HPV-DNA检查并通过病理学确诊,评价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HC2-HPV-DNA的阳性率随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C2-HPV-DNA能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论:联合应用HC2-HPV-DNA和TCT检测方法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为筛查癌前病变提供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TCT(液基薄层)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检查的4588例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TCT报告结果为ASCUS,均应用阴道镜进行诊断后,500例患者RCI评分达到2分以上,全部患者再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后统计患者符合率。结果:500例组织活检以及TCT的符合率是82.0%,其组织活检与阴道镜诊断的符合率是88.0%;应用单纯的TCT与阴道镜进行诊断相较组织活检的对照结果,其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应用TCT达到HSIL以上以及应用阴道镜进行诊断其RCI的综合评分达到CIN I的三级以上并且阳性的患者为155例,同组织活检进行对照,其符合率是98.0%,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TCT对患者进行筛查,再配合以阴道镜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宫颈病变检出率,特别是对于早期诊断为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具有确实的检查价值,应予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内蒙古地区25038名妇女进行超薄细胞检测,采用TBS分类法,对其中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TBS分类法,筛查出宫颈上皮异常者1898人,其中626例上皮异常者在内蒙古医院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宫颈CINⅠ92例、CIN Ⅰ59例、CINⅢ28例、原住癌16人、浸润癌8人。结论:内蒙古地区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蒙古族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TCT技术适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患者3 656例。患者均先进行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查,对于检查结果诊断为阳性患者则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以完成组织病理学确诊。结果: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测患者中,呈阳性132例,阳性检出率3.61%。对阳性患者进行阴道活检后其基液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LSIL病变22例(78.57%);HSIL病变12例(85.71%);SCC病变6例(100%)。结论: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其能够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宫颈病变检出率,同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实验)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参加铁矿女工体检并自愿接受TCT联合HPV-DNA检测筛查宫颈癌的1674名妇女,对筛查阳性者再于碘试验不染色区取材,做病理学检查,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PV-DNA检测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参加筛查的1674名妇女中,TCT检查ASCUS(意义不明的不典型磷状上皮细胞)阳性者253例,HPV阳性者186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1%,11.1%,诊断符合率86.7%.结论:TCT联合HPV-DNA检测筛查宫颈癌,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筛查方法,对于宫颈癌的早诊早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发生宫颈病变的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怀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656人,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及专业的病理诊断,并进行HPV-16和HOV-18的基因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无宫颈病变组比较,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与CINⅠ组比较,CINⅡ/Ⅲ组、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感染HPV-16和HPV-18后,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度均较高,OR分别为48.85和26.00,发生CINⅡ/Ⅲ的危险度也较高,OR分别为11.59和19.36。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建议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时注意HPV感染,患者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检查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间相关性。方法:对3732例妇科门诊就医患者采用TCT检测方法,TBS报告方式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患者359例在阴道镜下取材做病理活检,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CT检测结果显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54%、3.91%、0.91%。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H86.36%、L—SIL90.41%、H—SIL94.44%。结论:TCT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常规筛查方法与HPV—DNA检测不同结果的价值。办法本样本回顾分析HPV—DNA检测与宫颈癌筛查常规检测9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结果中正常或仅为炎症的患者87.21%,异常12.79%。HPV—DNA检出20.10%高于TCT,差异有显著性(P〈O.01)。TCT异常的123例患者经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证实正常或炎性反应6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1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12例,浸润癌2例,湿疣4例。CINⅢHPV—DNA阳性率58.33%明显高于正常或炎性反应23.19%,说明病理级别越高,HPV感染率越高。结论利用HPV—DNA检测来补充传统的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治疗及预防有高度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