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的支刚器宵彤态学政变,探讨异常黑胆质汪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健康ICR雄性小鼠30只.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各组造模后眼球放血处死实验动物.并迅速取出支配器官脑(下丘脑)、心脏、肝脏,采用HE染色.光学显做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和比较2组实验动物支配器官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支配器官组织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模型组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肿胀,间质血管中、重度扩张。心肌脂肪浸润.间质血管扩张。肝脏肝细胞再生程度明显,存在点状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机体支配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可能是异常黑胆质产生的部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发生肝硬化,各组动物分别于11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脾脏、胸腺等脏器,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的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改变,而且与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免疫器官的损伤性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 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来加快和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肝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异常黑胆质的关系,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健康ICR雄性小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眼球放血处死,迅速取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并固定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小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肿胀,间质血管中、重度扩张,垂体细胞中、重度增值,肾上腺网状带中、重度增殖,同时肾上腺髓质重度增生。结论:异常黑胆质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大鼠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进一步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肝硬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照肝癌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的免疫器官损伤性病理改变显著增加.结论 异常黑胆质体液通过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来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实验动物体内apoE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apoE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apoE基因在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实验动物体内的转录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实验动物体内apoE基因表达具有特异性,apoE基因表达水平的向下调控可能是异常黑胆质性病证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结构及功能变化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癌对照组、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利用异常黑胆质证造模法及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肝癌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含量。结果 (1)下丘脑: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结构清晰、大小正常;肝癌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症模型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胶质细胞增生伴重度肿胀,结构不清晰,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垂体:正常对照组结构完整;肝癌对照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细胞体积稍增大;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症模型组远侧部垂体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多,细胞重度增殖,排列紊乱。肾上腺:正常对照组肾上腺皮质、髓质界限清楚,皮质各层结构排列规则;肝癌对照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细胞排列紊乱,间质血管扩张;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症模型组皮质各层均萎缩,而且皮质束状带萎缩尤为明显。(2)血清ACTH和COR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ACT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对照组比较,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ACT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CORT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对照组比较,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CORT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中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而垂体功能相对增强,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HPAA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促进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 S-180荷瘤小鼠的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方法240只小鼠进行 S-180实体瘤造模后随机分为异常黑胆质高剂量组、异常黑胆质中剂量组、异常黑胆质低剂量组、阳性组(即环磷酰胺组、维拉帕米组)、肿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10 d 后进行小鼠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抗疲劳性和抗氧化指标。测定小鼠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肝脏指数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采用常压密闭缺氧法观察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结果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给药干预后,小鼠胸腺指数相对于阳性组有明显上升,小鼠脾脏指数相对于阳性组有明显上升,小鼠肝脏指数相对于肿瘤模型组有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模型组爬竿时间降低(P <0.05)。与阳性组比较,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都能延长小鼠爬竿时间,尤以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效果最为显著(P <0.05)。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的爬杆时间分别延长31.78%、69.17%、43.51%,血清 SOD、GSH-PX 显著含量增高(P <0.05), MDA 含量减低(P <0.05),小鼠耐缺氧时间延长。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63%、54.11%、36.35%和49.84%,均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 S-180荷瘤小鼠有抗氧化与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自然恢复反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探讨此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用ICR小鼠,通过采用干寒饲养环境、干寒属性的饲料饲养、间断足底电击等多因素的复合作用,建立小鼠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造模组)。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及体重、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和大便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判断载体动物模型建立后,中断造模因素(自然恢复阶段)后观察实验动物3d、7d、14d一般状态及体重、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和大便量的变化并与造模阶段的造模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组模拟出具有异常黑胆质证候特征的一般状态,即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易怒、攻击性强、倦怠嗜睡、易醒、孤僻、大便干燥,毛发乱、无光泽、易掉,皮肤较凉,舌淡暗紫有瘀斑,体重增长速度慢,饮食量、饮水晕、尿和大便量增多。自然恢复阶段造模组7d内上述变化未见明显的恢复。结论:多因素复合作用能成功地建立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造模组所表现出的一般状态与异常黑胆质临床表现中的症状相似,而且此变化可维持较长时间,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立论依据】 卵巢早衰是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在维医临床辨证诊疗中,异常黑胆质型卵巢早衰检出率最高,疗效高,但其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未见报道,限制着其治疗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设计思路】 以维医体液论为切入点,在已获专利的异常黑胆质型大鼠模型基础上,造异常黑胆质型卵巢早衰病证大鼠模型,通过比较其生殖生物学特征、卵巢功能与异常黏液质型大鼠病症对照模型及正常对照组做出系统评估。 【实验内容】 复制并检证异常黑胆质型大鼠模型和异常黏液质型大鼠模型;收集其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等性腺轴并通过透射式电镜技术形态学观察性腺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下丘脑中NE、DA、5-HT等单胺类递质含量、通过H-E染色法检测卵巢病理学变化,对其生殖生物学特征、卵巢功能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抽血使用ELISA放免试剂盒测量女性神经内分泌六项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1)、孕酮(P)和睾酮(T)等激素水平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异常黑胆质型大鼠模型、异常黏液质型大鼠对照模型以及正常对照大鼠模型等以上指标,综合分析激素水平改变与卵巢病理学改变关系系统评价,研究异常黑胆质型卵巢早衰病证的形成与性腺轴神经内分泌调控网络及卵巢早衰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功能改变的内在联系机制,为该病证的实验研究、维药研发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材料】 通过发情周期实验即阴道涂片筛选性成熟的48只健康 wistar 雌性大鼠,体重(150±30)g。 【可行性】 (1)异常黑胆质型及异常黏液质型大鼠模型已获专利;(2)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为国家认可的标准动物房;新疆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国家教育部“省部共建实验室,具备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与技术平台;(3)项目指导教师已结题包括国自然课题在内的6项课题,具备良好指导能力。 【创新性】 本研究首次建立异常黏液质型卵巢早衰病证模型并探索其生物学本质,对维医女性诊疗的标准化和现代化以及维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乳腺癌(EAC)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进行EAC实体瘤造模后随机分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剂量组、环磷酰胺组、肿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后观察小鼠日常活动的改变,测定小鼠主要脏器重量、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NK)、干扰素-γ(IFN-γ)、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并测定EAC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结果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9.98%、68.48%、64.60%、80.34%。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各剂量组小鼠活动基本正常,胸腺、脾脏、肝脏重量增加,肾脏重量降低,胸腺、脾脏、肝脏指数升高,肾脏指数降低,血清中TNF-α、IFN-γ以及NK含量明显增高(P<0.05),LPO含量显著降低,并且在48 h时T淋巴细胞增值功能提高(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EAC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促进EAC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证对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对异常黑胆质证组(17只)及正常对照组(13只)大鼠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确定两组大鼠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尿液中胍基乙酸、肌酸酐、蛋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升高,苯丙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下降(P<0.05)。结论正常对照组与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存在差异,异常黑胆质证大鼠存在糖、脂肪、蛋白质及磷酸肌酸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证与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1A(5-HT1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模型组和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抑郁症模型组及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5-HT1A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PCR扩增后,BDNF、5-HT1A、β-actin1、β-actin2特异性电泳条带与目的基因和内参片段相同。定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只有1个峰,而且溶解温度均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水平降低,阳性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与低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证模型和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够上调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异常黑胆质与抑郁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基因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异常黑胆质证造模法及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肝癌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STAT3基因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与肝癌对照组相比,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免疫组化 SP法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对照组 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 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肝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的发生过程中,二乙基亚硝胺(DEN)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异常黑胆质体液起了促进作用。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对 STAT3肝癌基因的影响,促进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内分泌的紊乱状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稳定饲养3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其中模型组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干寒饲养环境、干寒属性的饲料、慢性间断足底电刺激、强迫游泳、制动等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和舌苔的变化;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等免疫、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的一般状态与异常黑胆质证候特征相一致。第11天至第21天体重增长速度慢,自第7天至第21天饮食量、饮水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ACTH、CORT、IL-1β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IL-6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大鼠模型的一般状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与临床患者以及小鼠动物模型中异常黑胆质证相似,并且其免疫、内分泌处于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支气管哮喘患者异常黑胆质型与非异常黑胆质型的血浆代谢组变化情况及发生机制。方法对61例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5名非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通过谱图分段积分后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所采集的图谱。结果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谷氨酰胺、α-葡萄糖、β-葡萄糖、糖蛋白、肌酸、乳酸、肉碱、丙酮、丙酮酸、脂类[包含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不饱和脂类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 <0.05)。与非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相比,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血浆中α-葡萄糖、β-葡萄糖、糖蛋白明显升高(P <0.05),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1-甲基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升高,乙酰乙酸、丙酮,丙酮酸、乳酸、肌酸、肌酸酐、肉碱等代谢物含量升高,LDL 和 VLDL、不饱和脂类、乙酸、乙酰半胱氨酸、谷氨酰胺、鲨肌醇等化合物含量升高(P <0.05)。结论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体内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发生改变,体内糖异生和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较严重,这可能是异常黑胆质型哮喘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之一,也从一个侧面证实维医“同病异证”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乙酸乙酯萃取物(ASMq-EtOAc)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和凋亡及相关基因调控的作用。探讨其抗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法(MTT)观察了ASMq-EtOAc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ASMq-EtOAc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观察ASMq-EtOAc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SMq-EtOAc明显抑制HepG2细胞体外生长、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明显提高抑癌基因p53、p21基因mRNA的表迭。对Bcl-2、Bax基因mRNA表达不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ASMq-EtOAc可能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抗癌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其抗癌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改变癌细胞周期和促进抑癌基因p53及p21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