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揭示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模式,2013年6月对海河流域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共检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4种,隶属3门6纲21科49属,其中昆虫纲34种(53.1%),腹足纲13种(20.3%),寡毛纲9种(14.1%),瓣鳃纲4种(6.2%),甲壳纲3种(4.7%),蛭纲1种(1.6%)。结果表明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以昆虫纲的摇蚊为主,而生物量组成则以腹足纲的种类为主。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量和密度分布不均匀,但漳卫新河和南运河段物种较为丰富。使用耐污种寡毛纲颤蚓科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该水系各河流中游污染较轻,上游和下游河段均呈中度或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青海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河流健康状况,于2016年5月和8月,在湟水河上游选取20个样点,分别归入草地、农地和城市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并按样点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河各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都较低,主要优势类群为青海钩虾(Gammarus suifunensis Urno)、幻石娥(Apataniidae sp.)、四节蜉(Baetis sp.)、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各样点间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差异较大,其中集食者占绝对优势。草地优势类群以青海钩虾为主;农地以四节蜉为主;城市用地中则以耐污的水丝蚓为主,四节蜉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为优势类群。通过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从河流源头到西宁段,湟水河受水利工程干扰逐步增大,河岸带植被覆盖度递减,水土流失逐步递增,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年1月在南黄海28个站位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自由生活线虫、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双壳类、介形类等20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86.12 ±486.07) ind/10cm2和(1120.72 ±487.21) μg/10cm2,其中海洋线虫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为(1063.97 ±469.98) ind/10cm2,占小型动物总丰度的89.702%;其次是底栖桡足类,占4.193%。小型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呈镶嵌式分布,沿岸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垂直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分布于沉积物0-2、2-5cm和5-8cm的数量比例分别为74.33%、22.31%和3.36%。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Chl-a的含量是影响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湟水河上游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水体理化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地带水生生物与环境指标的关系,于2015 年5 月(枯水季)和8 月(丰水季),调查分析了湟水河上游47 个样点水体的理化指标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水体物理指标现场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FP311 杆式流速仪检测;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测定化学指标,总氮和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H4 -N含量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底栖动物采用索伯网和D形网采集。结果显示:支流各项理化指标数据均优于干流,尤其以浊度、细砂淤泥比例、NH4 -N、TN和TP 最为显著。底栖动物共鉴定出28 科57 属59 种,其中昆虫纲7 目54 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91.5%,个体数4444 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76.4%,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23.6%。湟水河上游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6.76)基本与干流相当(8.04),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3.36)也与干流相当(2.48),但干流底栖动物耐污染种类比例明显高于支流,而支流敏感种类比例明显高于干流。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指标来看,湟水河上游支流总体优 于干流,其差异源于干流受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5.
张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296-301
2003年-2004年对胶州湾B2站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7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B2站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是1889±609 ind.10cm-2,其中5月丰度值最高,为2721.5±776.7 ind.10cm-2,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9月,其丰度为1094.2 ±497.4 ind.10cm-2;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1292.3±534.4μg dwt?10cm-2和11630.4±4809.5μg dwt?10cm-2?a-1。One-Way ANOVA分析表明,B2站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共鉴定出1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线虫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是1801.82 ind.10cm-2,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95.4%。小型底栖生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发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0-2cm表层Chl-a含量。  相似文献   

6.
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eDNA metabarcoding)技术在调查鱼类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其敏感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择位于瓯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松荫溪发源地的高碧溪和成屏水库作为调查水域,分别利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个水域的鱼类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捕捞方法在2个水域共发现鱼类24种,88%鱼类物种(21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采集到鱼类1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成屏水库采集到鱼类16种,隶属于3目4科14属。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2个水域共检测到鱼类31种,有84%的物种(26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共检测出28种,隶属于5目12科25属,成屏水库共检测出27种,隶属于6目11科25属。然而,2种调查方法在溪流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仅1种,在水库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也只有5种。此外,高碧溪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成屏水库,且2种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由此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惠水地方鸟王种茶树资源,对49份鸟王种茶树资源的6种生化成分和10种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水县茶树资源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在3.76%~24.0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5.63;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49份资源和1个对照73.18%的多样性信息;49份资源可依据鲜叶产量分为三大类群;初步筛选出优异鸟王种茶树资源亲本材料3份,具有较大利用潜力材料11份。  相似文献   

8.
杨永艳  谢涛  霍达  侯贻菊  赵文君  郭金鹏 《种子》2019,(6):66-69,75
本研究以施秉县白云岩裸露地貌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阔叶相对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416~628粒·m^-2,表现为阔叶混交林>阔叶相对纯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2)土壤种子库数量集中分布在0~5 cm的土层,占总数量的71%~77%。3)6种植被类型的种子库共萌发出37种物种,其中菊科比重最大,其次是禾本科。4)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共同物种有29种,Sorensen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46.40%,30.21%,相似性较低。5)6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出阔叶林>针叶林,地上植被除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明显大于土壤种子库外,其余的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附植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52-456
为探讨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测定,于2004年10~12月对青岛太平角潮间带2种海藻上附生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采样调查,对小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测定了附植海洋线虫优势种类的个体干重和ATP含量。结果表明2种海藻上共采得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18.95 inds./g algae和1270.05 μg/g algae,海洋线虫和桡足类为优势类群。不同粒级海洋线虫的个体干重为0.14~32.65 μg/ind.,ATP含量为1.18~297.64 ng/ind.,碳/ATP比值为43:1~99:1。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8)
短尾杜鹃是贵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为了探究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2个短尾杜鹃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群落Ⅰ有维管束植物39科59属72种,群落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71属95种。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Ⅰ和群落Ⅱ热带性质的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0.00%,41.27%;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群落Ⅰ和群落Ⅱ分别占总数的66.67%,70.53%;2个群落分层明显,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2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和高度级结构呈"倒J型"或"单峰型",更新良好,主要优势种种群为增长型或稳定型;2个群落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68 4、0.201 4,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落和同一群落不同层次间存在差异。群落Ⅱ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高于群落Ⅰ;灌木层狭叶方竹占绝对优势,分布不均匀,各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ⅡMargalef指数除外)。群落Ⅰ人为活动较少,演替时间更长,处于演替后期阶段,向顶级群落发展,群落Ⅱ受人为干扰频繁,处于演替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本文对油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和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主要生态学指标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H’与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及物种数S呈正相关,而同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呈负相关。因此,提高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油茶园生境以增加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和物种数S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013年7月和10月对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摇蚊幼虫46种,隶属4亚科25属,优势种为苍白摇蚊(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 Malloch)和柔嫩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cauliginellus Kieffer)。结果显示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具有季节和地区差异性。摇蚊幼虫平均密度和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夏季大于秋季。根据密度和生物量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区域摇蚊幼虫可分属3大类。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经纬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清河摇蚊幼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经度呈负相关,与纬度无显著相关性。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大清河的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不同流域的污染等级不完全一致,水质情况比较复杂,但大部分地区已达富营养化水平,建议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常州市城市内河常见鱼类资源及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评价常州城市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于2012年8—12月连续3次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运北水系的三井河、柴支浜河、北塘河、通济河、澡港河进行了常见鱼类群落调查。调查共捕获鱼类331尾、3523.55 g,隶属3目3科11属12种。鲤形目中的鲫(餐)、贝氏(餐)为优势种(IRI≥1000),似鳊、麦穗、乌鳢等为常见种(IRI≥100),合鳃目中黄鳝等为稀有种(IRI≤1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4#易买得最高,达到1.924,而1#塘北桥,7#勤丰桥为较高,以11#通济河西为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7#勤丰桥最高,达到1.431,而10#三井河桥,1#塘北桥为较高,以13#通济河东为最低;Pielou's Evenness Index均匀度指数以3#三井桥最高,达到0.978,而10#三井河桥,1#塘北桥为较高,以13#通济河东为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总氮、氨氮等环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及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鱼类种类调查结果可为常州市运河鱼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修复进展提供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4.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草本植物是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为认识和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种类较少,调查结果仅有24种,隶属于8科,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藜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较小,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大;草本植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乌兰布和沙漠的草本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群落组成结构简单;优势种与次优势种的重要值之间的差距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小,草本植物物种的分布不均匀,普遍呈斑块化分布。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安徽段)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淮河流域(安徽段)现有两栖动物11种,其中古北界2种,东洋界5种,广布种4种;爬行动物23种,属于古北界4种,东洋界13种,广布种6种。区系特点明显,该区的古北界动物分布较少,东洋界和广布种种类分布颇为丰富。本次研究,对了解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控制资源浪费,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降雨量等指标因子变化动态趋势对群落演替过程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群落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典型群落Ⅲ>典型群落Ⅱ>典型群落Ⅴ>典型群落Ⅳ>典型群落Ⅰ;(2)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典型群落Ⅴ>典型群落Ⅱ>典型群落Ⅲ>典型群落Ⅰ>典型群落Ⅳ,整体表现为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生态优势度较高;(3)2014年的降雨量高于2013年,降雨量分别为142.9、108.7 mm,2014年除12月外,每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可得出结论:物种多样性指数受降水的影响,相应出现增加或减少趋势,但降水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群落演替进化过程中种群将保持合适大小,群落表现出最大的适应能力,保持种群避免灭绝。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对长江下游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修复做参考。通过Biolog-ECO技术分析了长江下游各江段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探究各江段水质理化因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下游水质指标除TP、TN外,其他指标均符合Ⅱ类以上标准;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代谢能力南京江段最强;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南京江段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安庆江段、南京江段、靖江江段、铜陵江段、芜湖江段;RDA分析表明,水体理化因子TP、Pb对长江微生物代谢六大类碳源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水质指标和各江段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长江下游水体安庆江段和南京江段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TP、Pb对长江下游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我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