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钢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nterpiece钢板固定治疗16例MCSM患者,手术减压C3~75个节段12例,C4~74个节段4例。常规单开门,将Centerpiece钢板板固定于门轴对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叉口固定在棘突根部椎板,术中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的完整性,钢板支撑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6~12(11.38±1.40)分提高到8~16(15.87±1.20)分;患者开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应用安全、简便,能有效维持椎板开门状态,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1月,对2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维持椎板开门状态.[结果]手术时间为(125±30)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0) 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12 ~20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的JOA评分(8.4±2.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4.1±1.8)分(P<0.01),平均改善率为(69.1±13.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为11.1%(3/27),VAS评分平均为2.3分,随访期间X线片均未见后路微型钛板和螺钉松动、断裂和或再关门现象.[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可提供可靠的力学支持,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提高了即刻稳定性,显著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再关门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非融合固定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10诊治的多节段(3节或3节以上)脊髓型颈椎病82例,22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丝线组),27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加侧块螺钉固定(钉棒组),33例行单开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钛板组)。结果与钉棒组比,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优于丝线组与钉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钉棒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非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但采用Centerpiece钛板行后路单开门固定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ARCH钛板固定,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并ARCH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轴性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JOA评分改善率(58.5±14.9)%。结论:ARCH钛板固定,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结果 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矫正伤椎Cobb角、促进颈椎曲度恢复,但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51-1755
[目的]比较观察研究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微型钛板组16例,对照组为传统单开门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术后测量颈椎曲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之间夹角)的改变,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0.5%±17.0%,传统单开门组为58.2%±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2.3±3.5)°,传统单开门组为(39.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5±4.8)°,与术前(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单开门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9±5.6)°,与术前(19.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传统单开门组的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更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112例累及4节段(C3~7)的脊髓型颈椎病,49例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63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3(18~28)个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方面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更有效增加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而且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8.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4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1例行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连续组),22例行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间断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VAS评分、术后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1)个月(连续组)和(23.3±8.0)个月(间断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但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椎管开门幅度、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变化、轴性症状评分,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2~20(14.56±5.67)个月,B组11~23(16.28±4.7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颈椎椎管开门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丢失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都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即刻固定,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后路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观察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在CT上测量C5节段椎管术前、术后6个月的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观察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2分,术后平均JOA评分14.8分。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8.6±1.1 mm,术后6个月为16.1±0.9 mm,椎管扩大率为(74.3±14.4)%。术后6个月,可以观察到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无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防止再关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先行后路单开门手术,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4年,症状明显缓解或痊愈,有效率100%,优良率87.23%,术后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MRI复查显示:椎管内通畅,颈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应用颈椎单开门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30例,其中Centerpiece钛板固定16例(钛板组),传统丝线悬吊14例(悬吊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开门角度的变化。结果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组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术前与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开门角度及椎管横截面积在末次随访与术后2个月比较中,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可良好保持开门椎板的稳定状态,维持开门角度以扩大椎管的容积,而传统丝线悬吊组椎板的稳定性在随访期内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7月,61例MCSM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椎管矢状径、椎管扩大率、门轴侧骨愈合情况、颈椎轴性症状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12.4±22.8)min,出血量为(322.8±92.8)mL。61例患者随访(3.4±1.9)年,JOA评分由术前的(9.8±2.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5.2±1.9)分;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5.3±9.7)%;末次随访时轴性症状评分为(3.2±1.5)分,优35例、良25例、可1例。颈椎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8.5±1.4)mm扩大到术后的(15.1±2.3)mm,椎管扩大率为(77.6±6.8)%;所有患者门轴侧椎板均骨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再关门现象发生。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MCSM,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即刻稳定开门椎板,有利于门轴侧椎板融合,维持椎管扩张状态,防止再关门现象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7例)。以JOA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取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4~48(31. 5±15. 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4~50(32. 5±17. 6)个月。①临床疗效:两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5);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②ADL评分:两组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 01),且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1)。③术前颈椎活动度、椎管侵占率、致压物最大直径、术后3个月JOA评分等因素与JOA改善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可使颈椎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患者能获得更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能有效避免门轴侧下陷、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周、15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3周、15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3周及15个月的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12%。术后ROM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3块钛板固定(C3、C5、C7)和5块钛板固定(C3~C7)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其中,29例列入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5和C7三个节段;60例列为5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7五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均少于5节段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9~55个月,平均(30.62±12.34)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3节段固定组为(70.92±10.37)%,5节段固定组为(64.08±11.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均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3节段固定和5节段固定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数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优于5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通常采用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后路椎板成形术常采用单开门成形术.传统的单开门术采用悬吊固定、或加用侧块钢板固定,但是随着病例的增多及随访时间延长,出现了术后再次关门、悬吊牵拉引起轴性疼痛、侧块钢板限制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颈椎开门钢板(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美敦力公司生产)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