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7例再次手术,其中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 h内;预后良好者52例,预后恶劣者10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5.
钟向球 《微创医学》2014,(5):663-664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方法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动态观察颅内压值,同时动态CT复查。结果颅内压有增高趋势的,或者持续增高者,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安全、简便、可靠,能够早期判断病情的变化,对下一步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秀花  宋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32-493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8例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测患者实施标准护理,包括ICP管道护理、及时准确地监测ICP数值,避免影响颅内压相关因素(体位管理、气道管理、镇静镇痛管理、体温护理和排便护理)、预防颅内压监测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78例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平均监测时间6.2 d,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根据颅内压值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术后脑水肿情况及颅内再出血情况,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6,(1):121-122
<正>临床上应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颅脑损伤已有50多年,国内外颅脑创伤诊治指南也将颅内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仍有争论[1]。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与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颅内压监测指导32例颅内血肿术后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32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25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7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采取了加大脱水剂或再次手术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持续动态的ICP监测在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有创颅压监测技术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57例。监测组于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手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在观察开颅术后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发现患者有颅内压持续增高的情况时,可及时为其复查头颅CT。结果:通过对5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时地发现了有术后颅内血肿患者15例,其中有8例患者实施了二次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能明显地降低其因术后颅内血肿导致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创颅内压监护仪能不间断地测定患者的颅内压,该方法比起传统的通过腰椎穿刺法测定颅内压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1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监测颅内压和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1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29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121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加大脱水剂用量,其中有42例术后实时监测颅内压发现患者颅压增高CT证实迟发血肿进而实施二次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形成、指导脱水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持续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40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非监测组(35例)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预后、并发症、GOS评分等。结果通过两组比较,监测组死亡率及预后明显优于非监测组,证明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颅内压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颅内压(ICP)监护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P初值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IC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有持续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测)和观测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分别对两组进行术后颅内压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变化。结果观测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数据显示观测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有较好的辅助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可有效地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护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重残率、病死率及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17.86%)低于对照组(42.86%),出院3个月后的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重残率、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结合头颅CT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ICP监测仪对8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伤后3 d内重点监测,每次监测后行头颅CT检查并计分,分析CT演变过程,与ICP值对照。结果患者的ICP值和同期头颅CT计分比较,重型患者高于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值与头颅CT计分呈显著相关(r=0.93,P<0.05)。经CT证实的21例迟发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比较入院24 h ICP值,发现颅内血肿增大或一侧脑挫伤加重时,压力差也随之加大。结论 FVEP无创ICP监测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简单、无创、较准确反映ICP,对早期判断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则行无创颅内压监测方式,记录并对2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ICP)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10例发生应激性溃疡,5例发生低蛋白血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而对照组分别为20例、15例、8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8例预后良好,6例残疾,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对照组患者6例预后良好,10例残疾,1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观察组预后良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治疗效果较无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更好,患者的预后情况普遍更好,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处理更妥善,能显著地辅助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何建军  佘晓春 《吉林医学》2013,(34):7154-7155
目的: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救治方案。另取上一年相同时期随机选择30例入院GCS评分相同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CP监测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ICP监测来指导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救治,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水肿无创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进行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测,找出DAI患者脑水肿变化规律;判断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通过监测,观察并验证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对脑水肿的治疗意义。【方法】选择DAI患者26例,其中治疗组13例,对照组13例。所有DAI患者入院后均行侧脑室穿刺术,监测颅内压,治疗组进行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不引流脑脊液。两组均给予同等量同样频次的脱水、补液、脑保护等常规治疗。术后每日使用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动态监测脑水肿变化情况,连续观察7d,每日记录数据。【结果】DAI患者两侧脑水肿基本对称,脑水肿变化随时间天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高峰期在第3、4天;两组DAI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治疗组扰动系数在第3、4天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引流脑脊液可以有效的减轻外伤后脑水肿高峰期的峰值;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可以有效地较灵敏的反映脑水肿变化情况。【结论】实施颅内压监护可以及时准确地的了解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力变化,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