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肝再灌注后血清Leptin及肝细胞Leptin受体(Leptin-R)变化的影响,从而阐明IP保护作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质量190~210g,6~7周龄),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IP)、再灌注组(IR)和假手术组(SO).前两组分别建立左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均为60 min,IP组于半肝阻断前缺血5min,再灌注5min;SO组只进行麻醉下的开腹、关腹,不阻断肝门,余处理同前两组;3组腹腔暴露时间相同.之后每组分别按肝缺血再灌注后0.5、1、3、6h采集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竞争法集中测定血清Leptin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中丙二醛(MDA)的浓度;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肝细胞Leptin-R进行染色及浓度测定.结果 IP组在再灌注后的各时点Leptin的浓度均显著高于IR组及SO组(P<0.05);IR组与SO组相比再灌注后0.5 h呈显著性的降低(P<0.05);之后的各时点Leptin的浓度均呈显著性的升高(P<0.0S).IP及IR组再灌注后的各时点血清中TNF-α浓度缓慢增加,IP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血清TNF-α及线粒体MDA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同时显著的高于SO组(P<0.05).IP组及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Leptin-R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SO组(P<0.05);同时IP组与IR组相比再灌注后3、6h的时点Leptin-R阳性细胞率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IR可以增加血清中Leptin的浓度及Leptin-R在肝细胞内的蛋白表达,IP可以使这种作用加大及提前,此种变化可能是IP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Mel对大鼠肝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质量190~210 g,6~7周龄),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组(Mel)、酒精溶媒对照组(Al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均为60 min,之后每组分别按再灌注后0.5、1、6、12及24 h采集标本.M组(20 mg/kg)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melatonin;A组采取与Mel组相同浓度的酒精液,N组则注射同比例的生理盐水.测定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测定;对肝组织进行Bcl-2及Bax免疫组化染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核及细胞器.结果 Mel组在再灌注后的6及12 h时点AST均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aP<0.05),且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Bcl-2染色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Alc及NS对照组(a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在再灌注后1,6,12及24h时点的Bax染色的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c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再灌注后6,12及24 h的Bcl-2/Bax值显著高于Alc组和NS组(aP<0.05),且上述每时点内的Alcohol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结果在Alcohol组及N.S对照组发现了普遍的肝细胞凋亡现象,相同时点Mel组则未发现肝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外源性Mel可以抑制再灌注后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增强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通过提升Bcl-2/Bax值来抑制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TNF-α、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PNS预处理组(P组)和NS对照组(N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 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AST,HE切片作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6、24h各时点,P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N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 h,P组大鼠肝组织TNF-α、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实质细胞凋亡影响,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肝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O)组5只;缺血再灌注3、6、24 h组(IR3 h、IR6 h、IR24 h)各5只;缺血预处理3、6、24 h组(IP3 h、IP6 h、IP24 h)各5只.IR组半肝缺血60 min,再灌注3、6、24 h;IP组为缺血前先行5 min缺血、5 min复流,并重复2次,然后行半肝缺血60 min,再灌注3、6、24 h.分别取材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结果IR各组血清ALT、肝组织匀浆MDA均较SO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经缺血预处理后,ALT、MDA显著下降(P<0.05).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都有肝细胞损伤,且24 h内随着再灌注时间增加,;缺血预处理能够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RI模型组、十三味红花丸组,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方法是肝左叶血管用动脉夹夹闭致缺血45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45 min.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时血清SGPT、SGOT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 十三味红花丸组SGPT高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含量各组变化不明显;肝组织SOD活力:十三味红花丸组低于模型组,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氧化损伤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十三味红花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相反会引起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对肝、.肾和小肠的损伤,及其丹参对上述脏器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丹参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对照组采用大鼠全肝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模型.测定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评价肝功和肾功.采用干湿比(W/D)比较小肠水肿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法比较肝、肾和小肠病理形态学差异,TUNEL法测定肾、小肠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丹参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肝功(AST、ALT、LDH)和肾功(Cr)损害显著减轻(均P<0.05);小肠水肿程度轻,肾、小肠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肝、肾和小肠HE染色见病理损伤改变亦轻;血清TNF-α水平明显减低.结论:丹参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对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TNF-α、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PNS(5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PNS预处理组(P组)和NS对照组(N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AST,HE切片作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6、24h各时点,P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N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组大鼠肝组织TNF-α、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其机制和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将分成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n=36)与假手术对照组(n=36),阻断肝门30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缺血前5 min和再灌注0、0.5、1、3、6h各时点处死动物(每时点6只),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两组间比较,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的动态变化.第二部分,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褪黑素治疗组(n=6)与基质对照组(n=6),依上述方法制备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全肝缺血前15 min和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0.5%(质量分数)褪黑素溶液(10mg/kg)或相同剂量的溶剂,于再灌注1 h处死动物,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这两组比较,观察褪黑素的治疗效果.留取肺组织标本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 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达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肺组织结构严重受损.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肺组织MDA含量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分别于再灌注0h与再灌注0.5h显著降低,此后均逐渐增高.病理学方面,缺血再灌注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组织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成正相关,分别为r=0.56(P<0.05)、r=0.62(P<0.05).(2)褪黑素治疗可明显减轻肺损伤.褪黑素治疗组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病理学改变减轻,MDA含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SOD活性和p-ERK/ERK比值显著增加,但PCNA阳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肺损伤.脂质过氧化增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凋亡加剧是导致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重要因素.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与抑制凋亡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但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与激活ERK1/2信号途径的关系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Mel对大鼠肝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质量190-210g,6-7周龄),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组(Mel)、酒精溶媒对照组(Al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均为60min。之后每组分别按再灌注后0.5、1、6、12及24h采集标本。M组(20mg/kg)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melatonin;A组采取与Mel组相同浓度的酒精液,N组则注射同比例的生理盐水。测定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测定;对肝组织进行Bcl-2及Bax免疫组化染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核及细胞器。结果 Mel组在再灌注后的6及12h时点AST均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aP〈0.05),且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Bcl-2染色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Alc及NS对照组(a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在再灌注后1,6,12及24h时点的Bax染色的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c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el组再灌注后6,12及24h的Bcl-2/Bax值显著高于Alc组和NS组(aP〈0.05)。且上述每时点内的Alcohol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结果在Alcohol组及N.s对照组发现了普遍的肝细胞凋亡现象,相同时点Mel组则未发现肝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外源性Mel可以抑制再灌注后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增强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d-2蛋白的表达,通过提升Bcl-2/Bax值来抑制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选择需肝门阻断肝脏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A组(n=10):术前使用NS;B组(n=10):术前1 h静滴EPO 200 U/kg;C组(n=10):术前1 h静滴EPO 300 U/kg.分别于肝门阻断前、阻断后30 min,开放后1、6、24 h抽血检测病人血浆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的变化.结果 3组间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在T0后MDA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以T3时点为高峰(P<0.01),而SOD活性与T0相比呈逐渐下降趋势,T3时点值为谷低(P<0.01).B、C两组MDA上升趋势低于A组,MDA下降趋势亦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患者在T3时点的MDA、SO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滴EPO 300 U/kg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2.
Yang Y  Xu C  Chen YH  Lu MQ  Cai CJ  Li H  Wang GS  Yi SH  Zhang J  Yi HM  Zhang JF  Jiang N  Zhao H  Li X  Li MR  Che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33-2836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包括21例血型不合在内的66例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生存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型相同组和血型不合组受体MELD评分分别为31.7±3.2和3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两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06.0±70.0)d和(720.3±118.5)d,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77.4%、67.6%、60.1%和75.6%、64.0%、58.2%、58.2%,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45)和19.0%(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血型不合组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2%(16/21)和28.6%(6/21)显著高于相同组的48.9%(22/45,P=0.037)和8.9%(4/45,P=0.038)。严重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早期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在血型相同供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最主要死因。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是提高血型不合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两种弥漫性肝脏病理学改变,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两者常相继发生或合并存在,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在代谢性肝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在我国某些地区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它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窦内…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Cai XJ  Huang H  Yu H  Liang X  Huang DY  Zheng XY  Shen B  Li LB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0):1698-17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对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应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4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症1例,肝囊肿纤维化1例。结果1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3.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随访35.6个月(3~4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有症状或诊断不明的肝脏肿块,同时伴胆囊结石(需手术切除)的肝脏血管瘤患者,采用PMOD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09名各类人员做空腹腹部B超、肘静脉血肝功能检验、胸部X片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5.5%,不同程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者42名,占脂肪肝患者的2.9%,但基本排除由脂肪肝引起。结论: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真正危害性并非其对肝脏本身的影响,而在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肥胖、高脂血症、嗜酒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肝移植可能是根治肝癌的方法。而进展期肝癌早期易复发、长期预后较差,曾是移植的禁忌症。目前通过严格限定移植标准和术前降期治疗,患者移植术后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移植标准的演进和移植前降期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