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保护性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不同程度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患者在X线机的协助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以后将临时起搏电极放置于患者右房心尖部位。保证起搏频率为每分钟60次,脉宽为0.5 ms,起搏电压为3~5 V,运用VVI方式进行起搏。结果患者术中或术后起搏后,没有患者发生心律减慢等严重心血管意外事件,所有患者的感知功能均正常。结论为开展介入治疗之前已经确诊为心脏传导异常或窦房结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临时起搏器安置,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13例病人,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7例次,锁骨下静脉穿刺7例次。对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30次/分的病人,在植入埋藏武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彩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47-1848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高龄手术病人增加,术前尤其是合并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病人,围术期易发生严重心率失常,为提高该类病人的手术安全性,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为最佳措施.本组8例肓插下临时心脏起搏器,评价其安置的可行性,为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 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3例病人 , °房室传导阻滞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 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 7例次 ,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次。对 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 30次 /分的病人 ,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 ,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 4例 ,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符新春  黄红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10-201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起搏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伴有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患者,能够施行手术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携带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且有心功能不全,故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28例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的麻醉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层医院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临时起搏器。方法应用Medtronic5318临时心脏起搏器,采用Seldinger技术法,在X线间断曝光实时监视下,经右锁骨内侧中下1/3处进入上腔静脉,然后置入J形导丝,将起搏导管通过右房室瓣送入右心室心尖部并接触心内膜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临时起搏导管,接临时起搏器起搏,术后心电监护。其中1例起搏效果差,其余14例起搏效果满意。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间断曝光实时监视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及导管植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患者及操作者接受X线剂量少,此法直观、准确、安全,微创,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钾血症引起窦室传导的机制、心电图改变以及急诊治疗方法。方法(1)临时心脏起搏治疗;(2)对症药物治疗;(3)血液透析治疗。结果经临时心脏起搏、药物或血液透析治疗,4例血钾及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1例心电图仍为持续性房颤。结论对高钾引起的窦室传导,尤对伴有缓慢心室率者,给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同时进行对症药物或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对临床抢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各类原发或继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或有症状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症状的患者80例,在X线透视下,将起搏导管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右心室,根据胸部透视和心电图图形,判断导管位置和临时心脏起搏的起搏效果。结果 80例均成功经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有效起搏77例,其中心脏骤停的3例患者,均起搏有效,最终2例死亡。年龄65岁的患者起搏器安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年龄≥65岁的患者(P0.05)。结论床旁经静脉穿刺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是急诊处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重要手段,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75例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75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人的患者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可开展。  相似文献   

10.
李薇  洪蝶玫  刘少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27-2728
目的总结急诊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方法。方法1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在心电监护、床旁X线引导下急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7FA鞘管,送入导管电极,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时间5—10rain;5例患者在5~7d后转I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消失,撤除起搏电极,病情稳定,痊愈出院;11例改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1例心肌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很快恢复窦性心律,逐渐将起搏心律减慢,观察2d后撤除临时起搏器,继续药物治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床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起搏器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1.
自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成功应用以来,在围术期已广泛应用于一些合并心脏疾病尤其是合并传导功能障碍的肿瘤根治手术患者。该技术为此类患者争取手术机会,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我科在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作为预防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46-149
目的探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内科住院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9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及其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研究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后,研究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均低于同组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LVEF、CI均明显高于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LAD、LVEDD均明显低于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患者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高,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通过显著降低BNP、cTnI水平,从而显著改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51年Callaghan及Bigelow等开始从颈静脉插入导管电极在窦房结水平进行电刺激起搏以后,三十年来,心内膜导管起搏法已在临时性起搏和永久性起搏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要的人工起搏方式。目前,心内膜临时起搏多选用股静脉及贵要静脉,永久性起搏常选用颈外静脉及头静脉,但均有其弊病。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95年以来共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4~80岁,其中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7例,11“11型及Illo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窦综合征2例,快慢综合征1例,房颤伴心室长间歇患者1例.7例中有5例患者经头静脉,1例经锁骨下静脉,!例经颈外静脉插入电极导管。安装临时起搏器2例,经股静脉插管。2结果植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7例状态良好,起搏器运行正常。安装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2例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3讨论人工心脏起搏器用于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障碍的心…  相似文献   

15.
体表心电图指导床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管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以来 ,心脏临时起搏器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得到拯救 [1 ]。过去多采用 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 ,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需要搬动病人 ,浪费时间 ,延误病人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讨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植入临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住院外科手术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均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结果 1例患者因血管变异安装起搏器未成功,其他患者全部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完成手术,并于术后48h内拔除起搏电极,除1例患者出现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急性心因反应,经心理护理缓解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同时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能保证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时心脏起搏器紧急安置术的医护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卫平 《河北医药》2002,24(2):156-156
紧急床边起搏是指病情危重、病人不能搬动 ,只能在床边、没有X线设备下进行的一种紧急临时起搏[1] ,尤其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 ,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快”。“无透视下静脉盲目插管法”是一种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紧急安置床边起搏器的方式 ,可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科于 1998年 11月~2 0 0 0年 12月采用此法抢救心跳骤停患者 1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抢救心跳骤停患者 2 5 6例 ,选择 11例采用“无透视下静脉盲目插管法”施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其中男 4例 ,女…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需紧急心脏起搏 ,通常需在X线透视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但这对不易搬动的病人极为不利 ,同时也易丧失抢救时机。床旁紧急心脏起搏是指病情危重只能在床边不借助X线设备下 ,经皮穿刺置入漂浮电极导管 ,结合心电图行床旁紧急起搏治疗 ,以挽回病人生命。我们从 1992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应用漂浮电极导管结合心电图行床旁紧急心脏起搏 3 7例 ,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7例中 ,男 2 4例 ,女 13例 ,年龄 2 2~ 8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5例 ,病态窦房结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增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尽管人工心脏起搏应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在临时紧急人工心脏起搏方面,迄今为止尚未获得较为满意的、能被普遍接受的方法。这是一个涉及到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而又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十分关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20例不宜搬动或病情危急的住院患者,在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