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46例患者中肌电图检测42例呈阳性表现,与临床符合率为92%。结论肌电图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对腰椎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 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H反射及F波检查,并对患侧与健侧进行对照。结果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电图均异常。H反射和F波潜伏时均显著延长,其定位诊断结果与CT扫描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神经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状态评估和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敏婵  卢泽培 《中国康复》2000,15(3):146-147
为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对123例(病例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传导速度和H反射检测,并与正常人组比较和健患侧对比。结果:病例组肌电图和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87.8%和90.0%,F波传导速度减慢显著。提示:综合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评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评定价值。方法:选择37例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并已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前后腰椎MR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发现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愈后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无I例还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可临床治愈,但髓核还纳困难,因此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评定一定要结合症状、体征和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以往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检、X线及脊髓造影。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有一定的并发症,而且受位置影响。肌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不受位置、技术条件的影响,没有并发症,所以不少学者都在试用肌电图来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通过肌电图上出现的异常肌电位变化,来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经本院住院手术确诊。男16例,女4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8.1岁,病程2个…  相似文献   

6.
高庆  方诗元 《中国临床康复》2011,(13):2438-2441
背景: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有客观的评价作用,并且在神经病变恢复的评定中具有客观、准确、定量等的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治疗方法效果评定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LDH,Lumbar disc herniation,sEMG,EM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10-10),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1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肌电图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34篇文献对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上的作用进行分析。不仅常规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客观的作用,表面肌电图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是表面肌电图的干扰因素较多,所以把表面肌电图大规模应用在临床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F波对腰骶神经根压迫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正确性,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F波潜伏时及传导速度检查,同时还检查了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对患侧与健侧进行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患侧与健侧的F波潜伏时及传导速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F波传导速度检查对腰骶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采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并分析。结果;经过20次治疗后。60例患者临床治愈35例(58.3%),总有效率为95.0%。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接近正常值,并能使延长的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缩短。结论: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康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的认知缺陷。方法:选择2001-07/2002-01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40例,利用调查问卷记录可能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有关项目,以腰部功能障碍问卷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康复疗效,分析两关系。结果:4例在治疗过程中失访,90%(36例)完成问卷调查。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年限和发病次数与其康复效果显相关。②不同年龄,化程度,病变节段,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了解程度不同的患,其康复效果之间也有显差异。③67%的患存在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缺陷。结论: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的康复结果受到生理、社会、疾病本身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多数患存在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认知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有客观的评价作用,并且在神经病变恢复的评定中具有客观、准确、定量等的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治疗方法效果评定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LDH,Lumbar disc herniation,sEMG,EM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10-10),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1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肌电图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34篇文献对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上的作用进行分析.不仅常规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客观的作用,表面肌电图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是表面肌电图的干扰因素较多,所以把表面肌电图大规模应用在临床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评定价值。方法选择37例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并已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前后腰椎MR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发现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愈后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无1例还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可临床治愈,但髓核还纳困难,因此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评定一定要结合症状、体征和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镇宏 《现代康复》1998,2(9):930-931
目的:探求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采用常规的摩、揉、滚、点按、拿捏以及双掌推压法、斜扳整复法、屈膝屈髋动腰法、托腿按腰晃身法、反背震颤法等手法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经2疗程的手法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5%.随着病情好转,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数和电压增加.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01)。结论:手法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神经的受压状态.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王心刚  李旭芬 《中国康复》2001,16(3):143-144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差别。方法 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卧床休息、腰围保护,神经阻滞,牵引及运动疗法等系统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患肢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 31例患者治疗4周后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F波的出现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胫神经H反射弱化及消失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肌电图反映其近段神经根的传导功能改善,而神经根受损所引起的其他电生理改变并未随临床症状的缓解而消失。  相似文献   

14.
表面肌电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3 7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0~ 61岁 ,平均 3 9.46± 11.5岁 ,接受腰骶部透热治疗、腰牵、推拿及经络导平等综合物理治疗。在入院时及住院治疗一月后 ,受试者分别接受腰背肌等长收缩测试 ,取俯卧位 ,下半身固定 ,嘱受试者用力保持上半身与下半身在同一水平面 ,此测试持续至受试者不能耐受为止 (以上半身开始向下偏离水平面为标准 ) ,同时用芬兰ME3 0 0 0P型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肌电图 ,测试患侧与健侧骶棘肌和多裂肌等腰脊旁肌的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斜率 (MFslope ,MFs) ,平均肌电图波幅。结果 治疗后 ,2 9例症状缓解 ,患侧MFs的衰减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健侧MFs的衰减无显著改变 ;治疗后 ,平均EMG波幅健侧无显著改变 ,患侧波幅有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8例症状未缓解患者 ,健、患侧差异显著 ,治疗前后MFs及平均EMG波幅差异无显著。本组 13例病人 ,治疗后作CT检查 ,无 1例显示腰椎间盘回纳。结论 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术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疗程3-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及疗程结束 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复查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结果:硬膜外注射即对止痛效果明显,可缩短疗程,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优良率占82.6%。两组患者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B超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B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50人次检查中,对71例有手术结果的病例作一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B超诊断主要依据在相应椎管区有增强回声。71例中手术结果符合的64例(90.1%)。该工作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超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均作了腰椎管造影也证实此病,手术结果23例符合(92%)。第二阶段超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6例不再作椎管造影,体征符合即进行手术,在46例中41例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9%(41/46)。这说明B超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溶核疗法。方法:在X线监视下,3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患侧椎间孔处胶原酶注射。结果:随访6-18个月,完全无症状者28例,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受限1例,无效1例。结论:在X线监视下,进行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可有效解除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位置准确,疗效稳定可靠,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波多分辨率技术(WAMT)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WAMT对100例腰璋盘突出症住院患的脊柱X线片进行处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椎管局部额状面数字图像,根据该图像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手术切除组织常规病理活检,结果,WAMT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率85.2%,CT阳性率77.6%,结论:WAMT简便实用,定位诊断正确率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蒋成  吴青  蔚芃 《华西医学》2002,17(4):515-515
目的:从解剖结构和临床特点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对其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月至5年,平均1年3个月,优11例,良9例,可1例。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MRI最有诊断价值,主张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腰骶神经根病变是周围神经病损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肌电图对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作者将本院近2年60例腰骶神经根受损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