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生活及工业用燃气锅炉的应用。然而,国内燃气锅炉的能量利用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烟气排热是最主要的损失形式。烟气深度回收利用技术采用吸收式热泵,由于吸收式热泵能制取非常低的冷水(约10℃)用于回收烟气热量,将烟气的排烟温度降低至30℃以下,烟气节能率达到15%,同时能产生60℃左右的采暖水,适用于大型采暖锅炉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通过针对吸收式热泵直接接触式回收燃气锅炉烟气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效果表明,采用吸收式热泵可以彻底实现烟气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热泵在热电厂乏汽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现状,促进热电厂乏汽余热回收技术进步,论文综述了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对各种热泵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技术进行分类,并对比分析了热电厂乏汽余热直接回收和间接回收的区别。建议应根据热电厂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热电厂乏汽余热的回收方式。本综述可望为同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胜利油田桩西联合站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原油处理和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及效率、供能设施及燃料消耗、来液及外排流体性质。通过能量结构分析寻找关键耗能环节和系统的用能薄弱环节,确定出系统最大的节能潜力在于减少罐体热量散失和污水携带的能量损失。针对桩西联合站的实际生产状况,提出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岩棉对罐体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散失的节能措施,经计算保温后罐体的热量散失仅为原来的1/3。针对油田污水直接回注地层大量热能浪费的问题,论证了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污水余热回收的可行性,回收的能量可以用于站内生活用能,也可以直接用于集输系统供热,若用热泵代替加热炉供热,则可减少将近1/2的天然气消耗量,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加热炉的烟气排放,对减轻大气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9,(12):121-124
"煤改气"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改革方式正在稳步推进。天然气燃烧产生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很高的热量未被利用而直接排入大气中,如果把排走的烟气中包含的热量进行利用回收,将能更好地提高天然气的供热利用效率。介绍了天然气烟气余热回收常规技术和近年来推行的热泵加换热器的余热回收技术,分析各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常规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可使天然气供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天然气烟气余热回收、减排与节水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节能》2021,40(4):40-44
针对山东省某大型燃气热水锅炉排烟温度较高与耗气量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燃气直燃型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减少排烟损失,并给出燃气锅炉与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回收方案的运行流程。根据天然气热平衡、排烟温度与天然气利用率、热泵COP值以及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等,全面分析回收烟气余热节能效果。通过1个采暖季理论计算研究和实测对比分析得出,新方案比单独锅炉运行方案节约燃气约1 718 679 m~3,热泵余热回收热量占总供热量的8.9%,分析过程和提出的工艺流程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设计在120~140℃,其携带出的热量损失占电站输入热量的3%~8%。合理设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充分利用电站锅炉排烟余热是提高电站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在电站系统中的应用,对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布置形式和利用方式进行了阐述,综述了常规和新型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吸收式溴化锂热泵技术,为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的"量"与"质"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热泵技术是将低品位热能提升为高品位热能的节能技术,而蒸汽喷射式热泵在企业余热回收中,主要是利用高速流动蒸汽的喷射,提高余热蒸汽的运行参数和质量,达到余热蒸汽回收和再次利用目的。我厂是年耗蒸汽60~80万吨的联合化工、化纤企业,工艺加热后产生的余热蒸汽有相当数量,以往我厂在余热回收中采用热泵技术、溴化锂制冷节能技术来回收余热,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还有一部份化纤生产装置的余热蒸汽没有利用,1993年我厂与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合作,用蒸汽喷射式热泵见图1,回收涤纶短丝后处理生产中排放出来的余热蒸汽,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热泵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节能》2009,28(6):8-8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初,人们对能否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介质“泵”送到温度较高的介质中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物理学家J.P.Joule提出了“通过改变可压缩流体的压力就能够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的原理。1854年,W.Thomson教授发表论文,提出了热量倍增器(Heat Multiplier)的概念,首次描述了热泵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王权  刘聿拯 《节能》1994,(12):22-26
针对喷淋式系统回收制浆蒸煮过程排放余热的缺点,提出用蒸汽喷射式热泵系统来取代之;结合实例给出了蒸汽喷射式热泵回收余热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程序框图;指出用蒸汽喷射式热泵系统来回收蒸煮过程排放余热,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建造快、节能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气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为充分回收其余热,提出了一种复合型热泵系统。该系统由直接换热器和蒸汽压缩式热泵主机复合而成以三友化纤有限公司烘干排气余热回收制取70℃热水为应用背景,分别从热力学和经济性角度对复合型热泵系统设计进行了优化分析,并综合考虑选择出了最佳的余热回收分配方案。该方案直接换热器换热量占总回收余热量的23%,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631年,系统性能系数为6.43,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燃煤机组资源消耗实现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和水回收,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建立某330 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和水回收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烟气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将脱硫塔之后的烟气冷却,可回收冷凝水8.68 kg/s,同时也会产生33.95 MW冷凝热量。为利用冷凝热量,本文提出热泵供热方案(方案1)和预热空气方案(方案2),方案1将冷凝热量作为压缩式热泵冷源,当供热温度为75℃时,热泵耗功11.80 MW,对外供热45.75 MW;当供热温度为100℃时,热泵耗功17.37 MW,对外供热51.32 MW;方案2利用冷凝热量驱动暖风器在低温环境预热空气,替代蒸汽暖风器。环境温度-20,-10和0℃时,方案2节煤率分别为3.60,2.71和1.81 g/(kW·h)。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时,方案2节煤率下降,但是系统部分状态点温度升高,低温省煤器的节煤率也逐步增加,方案2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发动机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用途上把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分为废气涡轮增压、制冷空调、发电、采暖和改良燃料等五种,并分别探讨这些技术的可行性.阐述了有关余热回收的新技术及新理论.最后指出了利用有机工质循环系统将废气余热转化为电能,是汽车余热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企业使用空压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直接排放的现状,利用热交换原理将余热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阐述了螺杆空压机工作原理,并进行热量分析,介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流程,通过效益分析得出本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油田污水余热回收方案及其经济效益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大量存在的污水余热,设计了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用于油田生产和生活供热的原理方案,并根据油田现用加热炉的运行效率,测算了所设计供热方案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论述了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供热技术的巨大节能潜力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汽车的采暖方式是利用发动机余热,电动汽车则大多采用PTC加热或热泵制热方式。PTC加热的能效比低,电能消耗大,续航里程削减严重;热泵制热在环境温度低于-10℃时,存在压缩机无法启动以及供热量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能高效稳定供热,提出了使用补气增焓涡旋式压缩机、局部调节、热储能制热系统和二次回路空调热泵系统四种采暖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分析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与直接抽气供热的方式,水源热泵回收低品位的电厂循环水余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回收低温电厂循环水余热,实现了能量从低品位到高品位的转换,符合能源梯级利用原理。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水源热泵供热优于常规供热的临界参数,当抽气温度达到188℃,利用水源热泵供热比抽气供热更节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源热泵回收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的余热,挖掘低品位热能,既能提高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冷却水的蒸发量,减少向环境排放的热量和水汽,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通过水源热泵与低真空供热技术的计算对比分析,得出水源热泵技术在回收火电厂循环水余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这几年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开展工作的情况来看,我想用“变废为宝意义大,点多量大难利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这项工作的看法.“点多”、“量大”、“意义大”的观点会有很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难利用”,有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一个是政策层面. 我个人认为余热的定义很简单,就是“生产和生活用热不尽而剩余的热量”.业内专家有两个观点,广义余热,即凡是用不尽剩余的热量均为余热;狭义余热是指用不尽剩余且能被利用的热量才是余热.无论哪种定义,都注定了在技术层面余热难利用的特点,因为我们不能从利用的角度来生产相应参数和规模的余热,只能是有什么用什么,所以难利用;在实践中,难以找到匹配的热负荷也是余热难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在我国,工业在迅猛地发展,余热的分布很广,需回收的余热还很多。而象70~100℃的较低品位的工业余热,不仅不能直接用作工业能源,还要通过换热设备降温后排放,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和其它公害。回收利用这些工业余热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而高温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中、低品位的余热。它不需要高品位的热源来驱动,让一部分余热提高品位供重新利用,而另一部分则被排放至低温热源,单级高温吸收式热泵适用余热的温度范围为80~120℃,升温帼度为30℃,性能系数coP为0.4~0.5.高温吸收式热泵具有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锻压加热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面介绍我国锻压加热技术现状,并从金属加热工艺、加热炉节能理论研究、炉子结构、控制及管理等方面新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尽量保存物料的原热,减损增效,回收余和于炉子内部”的节能原理。指出了影响炉子能耗的五大因素,即燃料和燃烧装置,炉体结构,余热回收,控制以及管理,并应把五大因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