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9例,氮质血症期70例,肾功能衰竭期34例,尿毒症期27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无肾病史和其他慢性病史,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在参考范围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ysC、Scr、BUN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CysC,Scr,Ccr及BU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肾功能衰竭的不同时期,CysC,Scr及BUN水平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cr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的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Scr,Ccr,BUN均为判断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但CysC比Scr,Ccr,BUN对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更灵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胱蛋白酶抑制剂C或胱抑素C(Cystatin C)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浊度法测定113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分别比较血清Cystatin C与Scr、Ccr的相关性。结果血Cystatin C与Scr呈高度正相关(r=0.915,P〈0.01),与Ccr呈高度负相关(r=0.802,P〈0.01);Ccr≥80mL/min组与50mL/min≤Ccr〈80mL/min组相比较,血Cystatin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ystatin 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可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确诊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7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肾损害程度将其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273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35例、肾功能衰竭组21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肾功能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BUN、Scr、Cys-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不同肾功能损害程度的BUN、Scr、Cys-C及Ccr,分析BUN、Scr、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曲线分析BUN、Scr、Cys-C各指标单用或联用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Scr、Cys-C与GFR水平均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395,P0.01;r=-0.492,P0.01;r=-0.635,P0.01)。R O C曲线显示:三组各指标单用的AUC呈规律性变化,即肾功能衰竭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各指标联用评估肾功能损害的AUC均高于其单用。结论 BUN、Scr、Cys-C各指标联用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各项指标单用更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儿中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试胱抑素C。同时检测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各组肾功能指标皆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Cr、BUN、C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ys C、β2-M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ys C与Cr、BUN、β2-MG呈高度正相关,与CCr呈高度负相关。结论胱抑素C是反映小儿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指标,是肾功能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在儿童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白细胞介素6(IL-6)及急性时相蛋白(CRP)在肾功能不全不同损害期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A组)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B组)28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C组)28例、肾功能衰竭期组(D组)28例,分别检测血清中血糖(GLU)、肌酐(Scr)、Cys C、尿素(BUN)、IL 6、CRP、铜蓝蛋白(CER)和转铁蛋白(TRF)浓度水平。结果各组之间年龄、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IL-6、CRP、TRF浓度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BUN和CER浓度水平除在B、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间,血清Cys C、IL-6、CRP、Scr、BUN和CER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Ccr和TRF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肾功能不全不同损害期存在程度不同的急性时相反应,反应强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Cys C、IL-6、CRP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胱抑素C对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检测对诊断肾脏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UV-GLDH法和Jaffe法分别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和39例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各期的血清Cys-C、尿素(Urea)和血/尿肌酐(Scr/Ucr)浓度,并对各组血清Cys-C、尿素和肌酐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肾病患者在肾功能正常期和肾功能储备下降期仅Cys-C与健康对照者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Cys-C、Scr和Urea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别(P<0.01)。再者,Cys-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且优于Scr、Urea与Ccr的相关性。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Cys-C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度比Scr、Urea高。结论:与Ccr、Urea和Scr相比,血清Cys-C是一种更为敏感、准确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对早期诊断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的检测对诊断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0例健康对照者和40例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的血清标本,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Urea)浓度,并对各组血清Cys-C、Scr和Ure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肾病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仅Cys-C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肾功能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及尿毒症组Cys-C、Scr和Urea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ys-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1),且优于Scr、Urea与Ccr的相关性。在肾损害早期,血清Cys-C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度比Scr和Urea高。结论血清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对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胱抑素C水平的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T2DM)胱抑素C(Cys C)的水平,评价其对T2DM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156例T2DM患者,检测其Cys C、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根据Ccr水平将T2DM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代偿组、肾功能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健康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均进行CysC、Scr及Ccr检测。将T2DM各组Cys 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 C与Scr对糖尿病肾病(DN)的灵敏度进行比较;Cys C与Scr、Ccr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T2DM肾功能损害各组中,Cys 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肾功能正常组中,Cys 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对DM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Scr;Cys C与Ccr呈负相关,与Scr呈正相关。结论 Cys C可作为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判断的理想内源性指标,通过对Cys C的检测,可在早期对T2DM肾功能损害作出准确判断,进行早期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的浓度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患者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浓度,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依据Ccr分组比较。结果随着Ccr下降,血清CysC、BUN、Scr均值逐渐升高(P<0.01),血清CysC与Ccr之间呈负相关(r=-0.486,P<0.01),血清CysC与Scr之间呈正相关(r=0.857,P<0.01)。A组25例患者中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24%,Scr的浓度异常者为0;B组56例患者中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60.7%,Scr的浓度异常者14.2%;C组28例患者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78.5%,Scr的浓度异常者46.4%;D组二者的浓度异常者均为100%。结论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可行、可靠、敏感的指标,对预测早期肾损害迅速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125例,将其中42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正常组,肾功能轻微损害的41例患者作为轻度组,肾功能衰竭患者42例作为重度组。另将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C的水平,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三组CysC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S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Scr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Ccr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CysC、Scr、Ccr与肾小球滤过率(GFR)都具有相关性(P<0.05),且CysC与GFR相关性最密切。胱抑素C(CysC)可敏感的反映肾功能指标GFR,且受外界影响小,可将其检测结果用于临床上诊断肾功能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喻红波  黎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16-1416,14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障碍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测定72例危重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及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危重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且高于血清肌酐。在急性肾功能障碍检出率上,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78.94%(30/38)高于血清肌酐检出率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较精准的肾小球率监测指标,检测胱抑素C有助于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障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项肾小球滤过率内源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57例肾脏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血清肌酐(Scr)及尿肌酐浓度,计算Ccr值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肾脏有轻微损伤时,Cystatin C出现明显变化,血清β2-M、Sc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项肾小球滤过率内源性标志物与Ccr之间均呈高度负相关,血清Cystatin C与Ccr相关性的密切程度高于其他两者.结论 血清Cystatin C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Scr和血清β2-M,是GFR最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应纳入肾功能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本院9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与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ysc和RBP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Cys C、RBP与Ccr、Scr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R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ys C、RBP与Ccr呈负相关.结论 血Cys C、RBP联合检测在DN诊断中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本院9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与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ys C和RBP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Cys C、RBP与Ccr、Scr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R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ys C、RBP与Ccr呈负相关。结论血Cys C、RBP联合检测在DN诊断中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高血压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Cys C与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其分为A组32例(Ccr正常)和B组46例(Ccr<80 mL/min),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C组,观察3组患者血清肌酸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Cys C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Scr、BUN及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但BUN和Cys C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患者Scr、BUN、Cys C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A组Cys C与Scr、BUN存在显著正相关;B组CysC、β2-MG与Scr、BUN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Cys C与肾损害明显相关,可作为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本院9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与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ysc和RBP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Cys C、RBP与Ccr、Scr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R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ys C、RBP与Ccr呈负相关.结论 血Cys C、RBP联合检测在DN诊断中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ystatin C和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mAlb)的排出量将12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在HITACHI7060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上,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终点比色法测定尿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mAlb,酶法测定血、尿肌酐.结果 血清Cystatin C与血清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r=0.932 6,P<0.01),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负相关(r=-0.801 1,P<0.01),Scr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699 2,P<0.01);尿清蛋白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清蛋白组在Ccr、Scr没有明显改变时,与对照组比较尿NAG和血清Cystatin C已明显升高(P<0.01和P<0.05);120例糖尿病患者尿mAlb、NAG、血清Cystatin、Ccr和Scr单项阳性率分别为53.3%、40.8%、29.2%、10.8%和3.3%,其中仅NAG和Cystatin C 2项指标为阳性的例数为零.对20例仅尿mAlb 1项为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显示单用尿mAlb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存在相当比例的假阳性.结论 血清Cystatin C和尿NAG可作为2个独立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损害,2项指标结合尿mAlb测定对确定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tation C,CysC)水平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窒息新生儿及25例对照组新生儿均于生后24h内抽取静脉血2~3ml,取血清在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1000上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C浓度。结果窒息组BUN、血肌酐(Scr)、CysC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CysC较轻度窒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窒息组CysC异常率显著高于BUN、Scr异常率(P<0.01)。结论检测血CysC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且敏感性优于BUN、Scr。  相似文献   

19.
朱媛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11-511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肾病异常检出率、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结论 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重要的肾功能评价指标,是评判肾功能损害情况的重要依据,但因其需通过检测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来综合评估,导致操作相对繁琐,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不能做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相较于SCr、Ccr等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检测GFR方面是更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有助于对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评估[1-2]。本文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部分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血清中的Cys C测定值与Scr、尿素氮(BUN)的测定值相比较,探讨了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