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射野角度优化在颅脑多发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在颅脑多发转移瘤中,不同射野角度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剂量的影响及射野角度优化的可行性。方法 单纯随机取样法选取11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射野角度优化逆向调强计划(BAO组),并与射野角度均分逆向调强计划(BAF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及机器跳数,分析不同射野角度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BAF组相比,BAO组中左、右眼晶状体最大受照剂量降低了45%、37%(t=-5.707、-4.438,P<0.05);左、右眼球平均受照剂量分别降低了42.6%、44.5%(t=-4.380、-5.638,P<0.05);右侧眼球的最大剂量平均降低32.5%(t=-2.518,P<0.05);右侧视神经的最大剂量降低了23%(t=-3.105,P<0.05);正常脑组织平均受量降低了3%(t=-3.437,P<0.05)。两组逆向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度优化逆向调强计划降低了脑干、视交叉的最大受照剂量和机器跳数,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野角度优化后的逆向调强计划,可保持与射野角度均分的逆向调强计划相当的靶区剂量,同时降低了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对于多发脑转移瘤,射野角度优化的逆向调强计划是可行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于放疗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梯度引导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剂量提升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收集29例NSCLC患者的放疗前PET/CT图像,在PET/CT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以最大SUV值(SUVmax)的50%和75%为阈值将GTV分割为3个代谢活性亚区域,低于50%SUVmax的区域为GTV1,50%SUVmax到75%SUVmax的区域为GTV2,高于75%SUVmax的区域为GTV3。计划靶区(PTV)、PTV1、PTV2、PTV3分别由GTV、GTV1、GTV2及GTV3外放适当边界得到。计划1:在PTV上照射均匀60 Gy处方剂量。计划2:将PTV1、PTV2和PTV3的处方剂量分别设置为60~66 Gy、66~72 Gy和≥72 Gy。比较两种治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相对于计划1,计划2将2%的PTV体积接受的剂量(D2)由66.5 Gy提升至78.5 Gy,剂量提升约20%;PTV的平均剂量提升了8.9%(63.2~68.8 Gy)、PTV1,PTV2、PTV3的平均剂量分别提升了2.8%(62.7~64.4 Gy)、10.3%(63.5~70.0 Gy)、18.7%(63.8~75.8 Gy)。各亚区域剂量均得到有效提升。计划1与计划2 中PTV的60 Gy剂量线靶区覆盖度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性指数(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 P<0.05),计划2中随着最大剂量的提升,HI下降显著。肺、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在两个治疗计划中基本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代谢活性梯度实施差异化的放疗剂量,在不增加危及器官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对代谢活性高的亚区域进行靶向剂量提升,具有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水平射野对肺癌调强计划结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水平方向射野对肺癌调强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8例,其中左肺癌患者10例,右肺癌患者8例,设计普通调强(IMRT计划)和在普通调强基础上添加一个水平方向射野(H-IMRT计划)的计划,比较机器跳数、子野数及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PTV的DmaxDminDmean,患侧肺的V30Dmean,健侧肺的V20V30,全肺的V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IMRT计划相比,添加水平射野后,PTV的均匀性(HI)及适形度(CI)都有显著提高(t=-9.33、10.88,P<0.05);肺的其他剂量指标均变差(t=-1.55~-7.58,P<0.05);心脏的保护更优(t=1.84~3.99,P<0.05);MUs及子野数量降低(t=12.57、3.19,P<0.05).结论 在肺癌的IMRT治疗中,添加水平射野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但会使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增加,无益于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新适形指数(nCI)和常规适形指数(CI)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至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SBRT技术治疗的1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男12例,女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每例患者分别设计CI与nCI值相等的两个计划,每个nCI计划处方剂量定义为计划靶区(PTV)48 Gy/4次,且要求95%计划靶区(PTV)达到处方剂量(相同的剂量归一)。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剂量学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剂量适形图表明,nCI指数不仅能反映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剂量,还可以衡量靶区内的剂量分布,且在处方剂量附近nCI指数对计划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CI值和nCI值相等的情况下,两者计划的靶区覆盖率(TC)分别为98.70%和90%,靶区外所有接受处方量105%正常组织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R105%)分别为0.56和0,50%处方剂量线所包含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R50%)分别为5.53和4.99,患侧肺V20分别为15.59%和14.42%,CI计划均大于nCI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23、-3.180、-3.823、-3.783,P<0.05);靶区外扩2 cm外的最大剂量与靶区内最大剂量的百分比(D2 cm)分别为63.70%和6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I适形指数在D95%D99%之间其值取得1,符合临床剂量要求,而CI计划不能得出如此结果。结论 nCI适形指数与靶区覆盖率及其他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评估肺癌SBRT计划较CI指数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使用乌德勒支施源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时,不同的管道组合设计与靶区、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关系。方法 调取2017—2018年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科接受乌德勒支施源器进行近距离治疗的1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数据,原计划为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在原勾画轮廓与照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去除插植针完成腔内近距离放疗(IC)计划设计,对IC/IS计划和IC计划的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加入IS插植针对剂量的影响。结果 IC/IS和IC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总的D90分别(88.68±1.84)和(85.54±0.54)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0,P<0.05)。此外,在靶区的CI指数上,IC/IS计划的明显高于IC计划(0.58±0.08,0.4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0,P<0.05)。在两种计划中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距离治疗,使用乌德勒支施源器可满足其处方剂量覆盖,而加入IS针,提高了计划的优化空间,在满足OAR受照剂量限值的基础上,显著提高HR-CTV的受照剂量,且提升了剂量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Monaco和Pinnacle 2套计划系统设计的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剂量验证精度.方法 选取20例肺癌病例,其中左肺癌10例,右肺癌10例,分别利用Monaco 3.0和Pinnacle 9.2两套计划系统设计VMAT计划,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与最小剂量(Dmin)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比较治疗计划执行时间、机器跳数和剂量验证的准确性.结果 除PTV的Dmin外,Monaco计划靶区的其他各项剂量学指标都明显优于Pinnacle(t=5.927~12.034,P<0.05);2种计划除患侧肺V10、全肺V5外,Monaco计划肺的其他剂量学指标都差于Pinnacle(t=3.545~7.485,P<0.05),Monaco计划对心脏的保护明显优于Pinnacle(t=2.836~4.011,P<0.05),但较差的是Monaco计划执行时间(t=9.780,P<0.05)和MU数量(t=5.304,P<0.05).Monaco计划的Delta4验证结果优于Pinnacle(t=4.937,P<0.05).结论 对于肺癌的VMAT计划,Monaco与 Pinnacle两套计划系统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Pinnacle在肺的保护与计划执行方面有明显的优势,Monaco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的保护,以及剂量验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早期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计划设计过程中降低颈部皮肤受照剂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17例已接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早期鼻咽癌病例,将各病例颈部外轮廓内缩3 mm生成新的组织器官即颈部皮肤组织,同时清除各靶区与颈部皮肤组织的交叉部分;针对上述处理过的病例进行两组计划设计,常规(TP)组按照常规计划方法进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设计;新计划(NP)组是将颈部皮肤组织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限制计划设计;比较两组计划中各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等参数。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处方要求,两组计划各靶区的D98D95以及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的脑干Dmax、脊髓D1 cm3、右侧腮腺Dmean高于TP组接受的剂量(t=2.47、2.34、2.77,P<0.05),左颞颌关节Dmax较TP组低(t=2.30,P<0.05),皮肤V30V40V50V60比TP组明显降低(t=8.37、6.02、5.82、4.89,P<0.05)。NP组单次总机器跳数比TP组平均减少6.3%,单次实际执行时间比TP组平均减少8.1%。结论 早期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应该勾画颈部皮肤,并在计划设计过程中将其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限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颈部皮肤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计划质量度量(PQM)量化评估肝癌放疗计划中常规分割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有无均整器模式下的计划质量。方法 选取10例肝癌患者,分别在6 MV X射线的传统均整器(FF)模式和无均整器(FFF)模式下进行计划设计,评价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模式下加速器的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根据临床的限量要求定义具有16个评价对象的计划质量度量来评估两种模式下的计划质量。结果 FFF模式下,靶区最大剂量小于FF模式(t=3.828,P<0.05),正常肝组织的超过5 Gy归一化体积(V5)和平均剂量(Dmean)低于FF模式(t=2.716、3.007,P<0.05)。FFF模式的平均机器跳数(574±130)MU比FF模式(518±81)MU高(t=-2.782,P<0.05),而平均出束时间(108±36)s相比FF模式(160±29)s明显降低(t=6.767,P<0.05)。FFF模式的整体PQM评分值高于FF模式(t=-2.746,P<0.05)。结论 FFF模式能够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区域。FFF模式的机器跳数高,但是出束时间明显低于FF模式。参照PQM评估标准,FFF模式的整体计划质量略高。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宫颈癌病例在离线自适应放疗(off-line ART)中靶区的外扩边界及其剂量学参数。方法 选取50例宫颈癌病例,采用随机配对法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例患者每周行2次锥形束CT (CBCT)扫描,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左右(LR)、前后(AP)与头脚(CC)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利用靶区外放边界公式计算新的临床靶区体积(CTV)-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外扩边界。同时,将摆位误差值归一至等中心点(ISO),回归治疗计划系统,对照组在原有PTV的基础上移动ISO后重新计算剂量,试验组在得到新的外扩边界后移动ISO重新计算剂量,比较评估两组计划在重新计算剂量后的CTV与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结果 根据靶区外放边界公式,CTV外扩边界在LR、AP和CC方向上分别为0.45、0.46和0.82 cm。治疗计划系统(TPS)剂量再计算结果显示,试验组在CTV的D100%D95%上优于对照组(t=-8.16、-6.73,P<0.05),在股骨头的V40V30以及Dmean上均优于对照组(t=3.14、-9.52、-7.48,P<0.05),在骨盆的V34Dmean上均优于对照组(t=10.14、-9.38,P<0.05)。结论 在宫颈癌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off-line ART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CTV-PTV的外扩边界,并且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覆盖范围,减少相应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TomoDirect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全脑全脊髓放疗建立新的TomoDirect技术(TD)布野方案,并评价剂量学参数。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7例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omo计划系统分别设计5野TD、3野TD和螺旋断层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结果 除3野TD计划外其余两者均能获得较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其中5野TD计划靶区受量明显优于3野TD计划,但略逊于HT计划;危及器官受量则各有优势。5野TD、3野TD和HT计划的靶区平均CI分别为0.79、0.57和0.88;靶区HI分别为1.06、1.16和1.05;双肺V20分别为1.99%、3.30%和2.16%;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6.17、12.38和10.72 Gy;肝脏平均剂量分别为5.21、5.14和4.62 Gy;左侧肾脏平均剂量分别为4.30、1.99和5.03 Gy;右侧肾脏平均剂量分别为4.42、2.09和4.91 Gy。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V5分别为46.80%、28.06%和55.54%。5野TD计划的治疗时间最短,5野TD、3野TD及HT计划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677、721和907 s,MU数分别是8 773、9 657和12 581。结论 5野的TD技术应用于全脑全脊髓放疗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难以坚持长时间治疗,且希望减少低剂量范围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VenusX正交双层光栅加速器与瓦里安CLINAC IX和EDGE单层光栅加速器在海马保护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多发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利用VenusX加速器和Varian EDGE及IX机型的3种加速器设计全脑治疗计划,在给定相同处方剂量、射野及计划限制约束条件下,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海马体及相邻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和计划执行效率差异。结果对于计划靶区(PTV)而言,VenusX计划的近似最大剂量(D2)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VenusX计划近似最小剂量(D98)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5);VenusX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与EDGE和IX计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4.30,P<0.05);VenusX计划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对于危及器官而言,VenusX计划左右海马的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均低于EDGE和IX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7.11,P<0.05);VenusX计划左右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剂量(Dmax),较瓦里安两种机型对应的计划剂量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0.80,P<0.05);VenusX计划中脑干的最大剂量(Dmax)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enusX的机器跳数(MU)明显偏高,治疗时间有所增加,与EDGE和IX计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6.90,P<0.05)。结论 3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达到处方要求,VenusX计划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优于瓦里安EDGE和IX计划。虽然VenusX执行效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其剂量率的提高缩短了实际治疗时间,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合理方案。方法 对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2种放疗计划:PTV60计划的PTV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PTV70计划的PTV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7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并进行剂量学的对比研究。结果 PTV70计划接受60Gy剂量的靶区体积明显高于PTV60计划,两组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相似。PTV70计划的肺V20较PTV60计划平均下降(1.69±0.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7,P=0.002);肺V5平均下降(1.29±1.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设计中,PTV70计划优于PTV60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计划系统中不同的小跳数(MU)射野删减优化方法对颅脑肿瘤计划剂量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7例脑转移瘤患者, 针对每例患者使用射波刀VSI系统配备的MultiPlan计划系统设计计划作为无优化组, 每例初始计划生成后需删减一些小MU射野, 以优化计划的执行效率, 形成经验组和优化组。经验组按照经验将30 MU以下的射野删掉, 优化组将基于二阶导数方法计算的MU值以下的射野删掉, 最后统计对比3组计划参数。主要评估的参数包括节点数、射野数、总MU数、预计治疗时间、计划靶区(PTV)所接受的2%、95%体积的剂量PTVD2、PTVD95和平均剂量PTVDmean, 脑组织的平均剂量Dmean-Brain、适形指数(CI)、新适形指数(nCI)、梯度指数(GI)、覆盖率、脑干和左右眼晶状体的最大剂量(Dmax-BS、Dmax-LL和Dmax-RL), 距离PTV 20和40 mm的剂量壳的平均剂量Shell20和Shell40。结果采用的两种优化方法均可以满足>98%PTV接受处方剂量照射。无优化组、经验组和优化组在节点数(H...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应用变形配准功能评价肺癌患者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并与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制定了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计划,放疗过程中重新行CT模拟,并重新设计相同的治疗计划.采用Mimvista软件,运用变形配准,分别在2次CT图像上进行剂量累加.采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计算2次放疗计划的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分别对两种方法的双侧肺组织、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平均剂量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定位和复位图像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两种方法所得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积受照体积和剂量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右肺的平均剂量除外(t=2.98,P<0.05).结论 变形配准法可以准确评价肺癌患者多次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肺癌患者的靶区变化不大并且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应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可粗略评价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患者单能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之间剂量学差异,探讨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2例胸腺瘤术后病例的CT定位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并外扩为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及其他正常组织。每个病例分别制定6和10 MV与混合能量光子束的3种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计划,优化与计算剂量后统计各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并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工具比较PTV的体积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OAR剂量。结果 PTV近似最大剂量D2%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6 MV光子束(t=3.107,P <0.05);6 MV光子束HI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P<0.05);CI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 MV计划的MU大于10 MV及混合光子束计划。双侧肺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Dmean)指标各个类型计划之间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其他两种计划。心脏V30V40指标6 MV与混合光子计划的结果接近,但均优于10 MV光子束的计划。结论 混合能量光子束IMRT计划如果合理选择射野角度和射野数量,依据入射角度选择光子束的能量,可充分利用低能及高能光子束的不同特点,总体上可以改善IMRT计划的质量,对于浸润型胸腺瘤术后病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Objectives:This multicen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mall field output factors (OFs) inaccuracies on the calculated dose in volumetric arctherapy (VMAT) radiosurgery brain plans.Methods:Nine centres, realised the same five VMAT plans with common planning rules and their specific clinical equipment Linac/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commissioned with their OFs measured values (OFbaseline). In order to simulate OFs errors, two new OFs sets were generated for each centre by changing only the OFs values of the smallest field sizes (from 3.2 × 3.2 cm2 to 1 × 1 cm2) with well-defined amoun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sequently, two virtual machines for each centre were recommissioned using the new OFs and the percentage dose differences ΔD (%) between the baseline plans and the same plans recalculated using the incremented (OFup) and decremented (OFdown) values were evaluated. The ΔD (%) were analysed in terms of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coverage and organs at risk (OARs) sparing at selected dose/volume points.Results:The plans recalculated with OFdown sets resulted in higher variation of doses than baseline within 1.6 and 3.4% to PTVs and OAR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lans with OFup sets resulted in lower variation within 1.3% to both PTVs and OARs. Our analysis highlights that OFs variations affect calculated dose depending on the algorithm and on the delivery mode (field jaw/MLC‐defined). The Monte Carlo (MC) algorithm resulted significantly more sensitive to OFs variations than all of the other algorithms.Conclusion: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how small fields OFs inaccuracies can affect the dose calculation in VMAT brain radiosurgery treatments plans. It was observed that simulated OFs errors, return dosimetric calculation accuracies within the 3% between concurrent plans analysed in terms of percentage dose differences at selected dose/volume points of the PTV coverage and OARs sparing.Advances in knowledge:First multicentre study involving different Planning/Linacs about undetectable errors in commissioning output factor for small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