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孙晓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190-2193
目的 探究盐酸埃克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取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盐酸埃克替尼片口服治疗,125 mg/次,3次/d。回顾性分析其近期效果。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6个月(95% CI 11.85~14.42)。所有患者均接受疗效评估,其中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37例,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有效率(ORR)为38.33%,疾病控制率(DCR)为100%。患者的治疗史、基因突变情况、性别以及吸烟与否与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的治疗史,性别与是否吸烟与ORR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与ORR显著相关(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疹共出现5例,皮肤干燥9例,腹泻3例,肝功能异常2例。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EGFR突变并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iORR和iDCR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和死亡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2例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3个月后iORR为69.5%,iDCR为96.3%;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PS评分、EGFR突变类型、脑转移部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是否有中枢神经症状的NSCLC脑转移患者iORR和i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总生存率为73.2%,无进展生存率为78.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FGR突变类型为L858R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19del突变患者的2.793倍(95% CI: 0.134~0.956, P=0.040),年龄>60岁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4.385倍(95% CI: 1.267~15.175, P=0.020)。结论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可获得良好的iORR和iDCR,且安全性较好。EGFR突变类型为L858R和年龄>60岁是NSCLC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阿法替尼与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78例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对照组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片,125 mg/次,3次/d。治疗组餐后3h口服马来酸阿法替尼片,4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水平,及循环ctDNA丰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结果 治疗组控制率(100.00%)与对照组(92.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后,两组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组治疗3个月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P<0.05);且治疗组血清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同组循环ctDNA丰度、EGFR、HER-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P<0.05),且治疗组循环ctDNA丰度、EGFR、HER-2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阿法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EGFR突变NSCLC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降低循环ctDNA丰度、EGFR、HER-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廖础欣  卢荣枝  赵伟国 《中国药房》2014,(44):4146-4149
目的:系统评价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收集埃克替尼治疗NSCLC的相关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和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合计2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埃克替尼治疗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的客观缓解率[OR=6.97,95%CI(3.53,13.78),P<0.000]和疾病控制率[RR=1.51,95%CI(1.13,2.01),P=0.005]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克替尼治疗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的临床疗效优于野生型,治疗NSCLC时可以检测EGFR基因是否突变,以指导临床治疗。鉴于当前研究数量较少、质量偏低,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李雅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4):709-711,729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片,3次/d,12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40 mL,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2.20%和病情控制率48.78%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31.71%和病情控制率85.37%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呼吸困难、便秘、食欲缺乏发生率,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毒副作用(肝功能异常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疲倦、疼痛和皮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年内住院的服用埃克替尼治疗的49例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以同期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体能状态、生活质量评价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9%和5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和81%,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埃克替尼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别、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分级等方面与吉非替尼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吉非替尼相似。  相似文献   

7.
申秋菊  刘雯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0-2213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观察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50 mL/次,1次/d。1个疗程为3周,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T细胞亚群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8+、CD4+、CD3+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佳,能改善其CD细胞亚群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miR-204-5p、miR-1269表达变化方面观察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NSCLC患者82例,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给予TP化疗,紫杉醇剂量1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剂量30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试验组在对照组TP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埃克替尼,TP化疗方案及操作同对照组,同时口服埃克替尼,每次125 mg,每天3次,当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时,可暂停(1~2周)服用,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恢复每次125 mg,每天3次。4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容积(FVC)]、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l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miR-204-5p、miR-1269水平。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3.90%,疾病控制率(DCR)为82.9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39%、63.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同时间点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EA、CYFRA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CA125、CEA、CYFRA21-1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间点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iR-204-5p、miR-126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miR-204-5p较治疗前升高,miR-1269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间点试验组miR-204-5p高于对照组,miR-1269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miR-204-5p、miR-1269表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早期(3个月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CML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7分为尼洛替尼组(18例)和伊马替尼组(111例)。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后门诊复查骨髓形态学、BCR-ABL融合基因国际标准值(BCR-ABLIS),比较两组患者的BCR-ABLIS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主要指标为BCR-ABLIS≤10%的达标率、BCR-ABLIS≤0.0032%的比例)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学毒性;Q-T间期延长,以及肝功能损害、骨骼肌肉疼痛、水肿、皮疹、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尼洛替尼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达到BCR-ABLIS≤10%、BCR-ABLIS≤0.0032%的比例均高于伊马替尼组(94.44%vs 69.37%;55.55%vs 2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洛替尼治疗CML的早期分子学反应达标率以及患者分子学反应的深度均高于伊马替尼组,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胃癌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3.3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6.4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85.72%。两组总有效率、疾病临床控制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7个月;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两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均有好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疲倦、疼痛、恶心呕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食欲丧失、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行外周血EGFR检测,分析有无EGFR突变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和分期以及药物治疗后病情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EGFR突变率高于不吸烟组(P〈0.05)。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肺癌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无突变组服药后进展率高于EGFR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FR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吸烟、病理分型及分期有关,EGFR突变者服药后疗效高于无突变者。  相似文献   

12.
张浩  沈振亚  王雷 《江苏医药》2012,38(15):1781-178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Ⅲb期或Ⅳ期经铂类治疗方案无效的NSCLC患者,根据有无EGFR基因突变分为有EGFR基因突变组(A组,11例)与无EGFR基因突变组(B组,25例),均予以吉非替尼治疗,分析其疗效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A组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优于B组(81.8%vs.16.0%)(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易瑞沙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EGFR突变状况、mRNA表达量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52例符合腺癌、不吸烟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易瑞沙250mg/d口服治疗,检测EGFR突变状况、观察患者的疗效、TTP、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变化22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6.2%,疾病控制率为88.5%,中位TTP为454.67d,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2%,MST为597.9d,1年生存率为60%。47例有效检测病例中EGFR突变30例,突变率63.82%。其中高丰度组19例,低丰度组11例。EGFR高丰组患者中TKI治疗有效(CR+PR)的16例,统计结果表明:EGFR突变组EGFR-TKI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P<0.05)。扩增高丰度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低丰组无扩增病例组显著增高(P<0.05),提示EGFR基因表达量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有效率与患者性别、年龄、一般状况、分期及既往治疗无关,与皮疹相关(ORR=0.143,95%CI:0.035-0.590)。TTP与患者性别、一般状况、分期及既往治疗无关,患者年龄、腹泻与TTP相关。50岁以下无腹泻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增加(HR=4.196,P=0.0005)。结论易瑞沙治疗河南本地腺癌、不吸烟的晚期NSCLC的疗效显著,总体生存明显获益,不良反应轻微。EGFR突变及mRNA表达量是评价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Importance of the fiel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a disseminated disease in 50% of cases, with a gloomy prognosis and median survivals of < 1 year.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Based on substantial advances, cancer biology insights and novel biotechnology tools, customized treatment provides hints that cisplatin-based treatment can be optimized in favorable subgroups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gene expression DNA repair profiles. In 2004, it was discovered that 10 – 15% of NSCLC can harbor a new class of EGFR mutation conferring specific sensitivity to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What the reader will gain: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athway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customizing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BRCA1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is pathway that can be used in tailoring chemotherapy. Patient subgroups can obta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For EGFR lung-addicted cancers, treatment with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like erlotinib provide impressive improvement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 up to 14 months with significant enhanced survival.

Take home message: Customized chemotherapy based on BRCA1 models can contribute to demonstrating this approach'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GFR mutation assessment is warranted to identify EGFR-addicted lung cancers with a different prognosis that could benefit from a specifically targeted therapy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icroRNA-19、白细胞介素-2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7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42.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6%高于对照组的7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NSCLC患者能显著的改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飞  张敬苗  张罡 《安徽医药》2019,23(1):26-28
目的 探讨核素甲状腺显像在131I治疗甲状腺两叶不均等Graves病病人中的应用,为临床Graves病的131I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病人194例。131I治疗前均行甲状腺核素显像,勾画甲状腺两叶ROI(region of interest),分别记录两叶放射性计数,根据两叶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值绝对值分为两组:A组为比值差值≥20%,共40例;B组为差值<5%,共154例。参照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2013版)又分为:治愈组(完全缓解和甲减)和未愈组(部分缓解、无效和复发)。结果 (1)A、B组病人治愈率分别为75.00%、89.61%,两组治愈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2)40例Graves病病人中甲状腺两叶长轴比值、短轴比值及面积比值的差值与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值均无相关性(均P>0.05);(3)A、B两组病人的治疗剂量分别为(474.00±310.80)MBq、(393.68±306.73) M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中未愈组和治愈组与B组未愈组和治愈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131I治疗甲状腺两叶大小不均等Graves病的效果明确,但较均等增大病人的重复治疗机率增大,可适当增加131I治疗计划量;(2)甲状腺的长轴、短轴及面积等指标不能替代放射性计数来评估Graves病病人甲状腺两叶的不均等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对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直肠癌的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2 000 mg/m2,分2次服用,连续给药2周。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7.5 mg/kg。3周为1个周期,疗程为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率、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8.57%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90%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5%、80.95%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57.14%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GFR及HER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血压、蛋白尿及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 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能够有效延缓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29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32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EGFR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66例突变(28.82%),组织中185例突变(40.84%),两种标本一致性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2,P=0.000).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标本组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38例晚期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18G自动活检枪,经CT引导行皮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诊断及EGFR基因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8例病例经穿刺活检均获得理想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突变检测,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与非腺癌患者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突变率与男性患者突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结论: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安全有效,是晚期NSCLC获得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可为临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