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磊 《甘肃科技》2012,28(3):36-37,9
立足冷家油田所属区块的地质特点,从渗流规律人手,紧密结合启动压力、达西定律及水驱分流量方程3个公式,深入分析不同区块、不同开发方式的开发效果,找出影响单井产量的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和技术因素,探索出适应不同油藏类型,解决不同开发矛盾和提高单井产量的技术对策,实现油田中后期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安基油田杏河北部属于多油层发育区块,随着注水开采时间的延长和见效程度的不断提高,油层平面和剖面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多油层开发效果,保证区块长期持续稳产,提高油田采收率,区块引进分层注水工艺,截至目前具备分注条件的注水井全部实施分注,因此,提高分注井调配成功率直接关系到分注效果。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影响分注井调配成功率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出提高井下分注井调配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含水油田,各类油层结构调整及潜力研究对油田的后期开发很重要,单井调整潜力评价也是保证开发区、区块结构调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单井调整潜力的影响因素,认为单井措施调整潜力是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和措施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单井调整潜力进行了一级、二级模糊数学判别,最终建立了单井措施调整潜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莫里青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逐渐深入,莫里青油田储量丰度和控制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到2012年末基本动用完毕,剩余未动用储量丰度低,尤其是下一步要开发的潜力区块都位于储层发育的边部和储层变化较快的南部,开发成功与否基本取决于对储层的控制程度.剩余未动用区块和层位开发潜力如何,尤其是双一段油层含油面积大,开发效果如何,是否可以成为油田产能建设的接替区块和层位,对油田的稳产、上产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油田单井监测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油田区块测试指标的特征,根据其特征与统计预测,基于系统模拟原理,将油田区块测试指标作为系统输入,油田开发指标作为系统输出,得到了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新方法,并根据这一预测新方法设计了“油田监测指标预测开发指标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系统对大港油区几个区块进行实例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研究油田开发动态变化规律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庄油田新浅45断块目前大多采用蒸汽吞吐开采,井间汽窜问题伴随着区块开发的整个过程.随着该区块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汽窜现象的频发,汽窜影响产量较多,是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新浅45断块稠油汽窜的特征及油藏地质因素、井网井距因素和注采参数因素等进行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汽窜的成因,为今后提出适合稠油蒸汽吞吐开发防窜的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指标是根据油田开发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开发指标可以评价一个油田开采的状况,方案设计与治理效果等决策问题.变异系数法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5个重要且有代表性评价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两两数据加以比较,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给予客观的赋值,将各项指标细化,能够判别区块整体以及各措施治理效果好坏,鉴于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头台油田开发初期,确定油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为Pf=0.017 83H,由此计算出的油层中部破裂压力22.28 MPa.但随着油田的开发,初期确定的破裂压力计算方法已经不适合头台油田生产实际.为此,通过对头台油田99井次破裂压力值进行统计,结合头台油田地层参数,分为3个区块分别计算不同地层的破裂压力.提出了适应于每个区块的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压裂实测值进行对比,确定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可以利用该组公式计算头台油田开发后不同区块的破裂压力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老区开发状况日趋复杂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开发效果"为目标,结合当前油田开发形势及潜力,通过筛选潜力井、优化方案,加强注水管理、重新落实区块构造,使老油田开发效果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平房油田大一块的主要生产区块开发效果进行分析,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完善注水为手段,结合目前存在问题及潜力,寻找剩余油潜力,加强长停井复产工作及对干层、水层、未解释层进行再认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王绍平  曾明  马振昌  马华  吕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803-7806,7815
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国内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调驱技术是现阶段改善和提高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因此认识调驱技术的见效特征是进一步优化调驱方案以及调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工作。深入调研了凝胶调驱机理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不同油藏调驱效果的主控因素。应用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和微观可视化技术对调驱体系(包括聚合物凝胶、毫米级微球凝胶和微米级微球凝胶)在不同阻力特性见效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得出聚合物凝胶堵剂调驱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微球堵剂,而且合理组合段塞可以有效提高调驱效果,为油田进一步优化调驱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措施规划对于延长油田稳产年限 ,合理地安排稳产措施十分必要。针对油田开发实际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 ,利用规划论中处理随机现象的机理 ,建立了油田措施的机会约束随机规划模型 ,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华北晋 45断块稳产措施规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随机规划数学模型更能反映生产实际 ,是解决油田措施规划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降解油田污水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田开采后期,污水成分复杂且各种常规水处理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水力空化技术与臭氧氧化技术联合工艺处理污水的设想.利用臭氧氧化与空化效应,采用多孔孔板建立了水力空化污水处理系统,对油田现场污水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研究.分别对水力空化和臭氧各自单独降解与两者联合降解水样COD的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板入口压力在0.19MPa附近以及系统的进气量在70 L/h时COD的去除率相对较高;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降解的效果明显优于两者单独降解的效果;同时说明水力空化与臭氧在降解COD过程中存在互相强化的关系,孔板型空化水处理系统对降低油污水的COD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率并不高,但对分析水力空化技术作为油田污水辅助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受到砂体展布特征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而零散,因此,在剩余油饱和度富集区寻找高效井及对控制高效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挖潜这些剩余油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葡北油田已有高效井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利用已定量的各类储层参数和开发参数,建立了高效井成因模式。经实际验证,方法可行、可靠,为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进行措施工程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措施规划影响因素分析和措施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措施效果、潜力、含水、费用等因素建立了利润最大化非线性措施规划模型.与已有模型相比,本文研究建立的模型所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引入了满足措施增油量与实施井次数、费用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约束条件.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了有效的求解.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编制软件具有运算快捷、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运算结果可有效地指导油田措施的规划,使编制的油田调整方案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将房产开发与生态绿化相结合,评价两者的综合效果.选取12个指标,运用因子模型分析出影响房地产开发的两个因素(开发规模、盈利与开发效率)以及影响绿化的两个主要因素(绿化规模、绿化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考虑城市绿化因素下房产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建立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指出目前这两方面做的较好的大多集中于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房产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绿化,有些三线城市旅游绿化较好,但由于经济发展较差,房产业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油田资源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石油生产、经济、科技和环境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多层体系。通过建立油田资源环境系统因果关系图及油田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油田资源生态系发展进行仿真,定性、定量研究了油田生态系统运行、管理和规划机制。通过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并对未来油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多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优化出最合理的方案,得出了有益于油田资源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根据综合评判方法,将储层分为四类。通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检验,证实了该分类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对开发温米油田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