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课堂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病案教学法,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经典病案的筛选、讲解及分析,建立病案数据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又可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8年来,我们基于"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的理念,在学校本科教学构建"理论教学大量引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临床教学通过经典病例分析,着重学生辩证思维和临床技能培养;科研教学通过专题实验研究诠释中医经典的科学内涵"的教医研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促进师资培养,丰富教材建设。结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促进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曲夷 《中医教育》2004,23(3):47-48
<伤寒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对其课程定位尚有争议:有人将其归为经典课,认为应将对原文的背诵、解释作为重点,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有人将其归人临床课,认为<伤寒论>本身就是一部临床经验总结的医著,现在仍然学习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进行临床辨证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熟读中医经典的同时,也需要培养临床能力。通过对中医经典的简单介绍,从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出发,探讨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方剂学教学中开设《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培训,对即将毕业的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临床诊疗培训,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重点培训经典方剂的现代名家医案,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针对120名参加《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培训的学生,进行调查回顾分析。结果学生对《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实践技能培训很感兴趣,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专业,对于即将毕业从事中医药临床很有帮助。结论《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的临床实践技术培训,是对方剂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培训,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有了进一步认识,引导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剂临床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晓玲 《国医论坛》2011,26(4):50-52
《金匮要略》作为经典主干课程之一,学好《金匮要略》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诊治疾病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经典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追求人文精神,帮助其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经典课程的学习和传承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接班人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临床的基本著作,其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探索之中.〈金匮要略〉教学应与〈内经〉、〈伤寒论〉互参;理论联系实践,经典回归临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辨证论治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学好和用好经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索,表明该方法在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提升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也是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探索,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光星  郭林凯 《中医教育》2012,31(3):54-56,58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将经典课程回归临床.在金匮要略临床教学中,首先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细心、全面观察病情并独立分析、归纳病史.在获取病史资料后,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辨病和辨证,病证结合,制定治疗计划的能力,对于一些新病例或是疑难病例,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文献,并能独立分析、整理文献.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诊治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通过以上方法,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10级中医创新实验班是我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以期通过对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人才.《温病学》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在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温病学》虽为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但因其属于经典课程,在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原因,在我校2010级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尝试在该班《温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经教学方法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设计内经的教学策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经典教学的效果和学习质量,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训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作为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训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现有温病学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运用,以模拟病例方式加强学生中医思维训练,并且在课堂之外,借助临床实践学习,让学生多接触真实的医疗环境,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笔者提出“课堂教学-模拟教学-临床实践”温病学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典课程的教学,中医经典课程对于学生辨治思维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各大中医院校面临经典课程压缩,经典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增加经典课程的教学时数、建设完善的临床教学基地、提高经典课程教师的水平等几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中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各种检查和操作涉及隐私部位,护生得不到实际动手操作的锻炼。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而传统的实践操作往往是在模型人身上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考核评价,缺少语言沟通,护生练就的是“哑巴”操作,在临床上不能适应目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SSP等多种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针灸古典医籍的特点提出传统课程安排及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强调通过建立知识链接、理论结合临床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课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赛美 《中医药学刊》2008,26(2):243-244
在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班,编写案例版《伤寒论》教材均属于教学改革探索性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尝试《伤寒论》案例式教学,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层次的把握,案例式教学对学生、教师、教材建设促进作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医基础课程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经典的基础理论和定型的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的同时,实施即时讨论法、互动教学法、开放实验、模拟临床与情景演练、设计实验、专题报告等教学方法,既保障教学进度,又扩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革针灸临床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理论和临床问题的能力。方法:改革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通过构建针灸医案教学平台,增强学生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强化针灸医案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病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病案上要注重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辨证,强调整体;要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求注意类证鉴别。结果:在病案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学过的孤立的专科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医案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结论:构建针灸医案教学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