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孝文 《中国电梯》2012,(3):33-33,48
电梯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电梯通过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也就是说,驱动电梯运行的曳引力是依靠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产生的。为减少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绳槽内的磨损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曳引摩擦力,除了选择合适的绳槽槽形外,对绳槽的工作表面的粗糙度、硬度也应有合理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根据曳引轮有关特性及要求,仅从曳引轮绳槽槽形方面来探讨曳引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莫礼军 《电梯工业》2007,8(5):18-18
在日常的电梯曳引轮检查中,通常我们看到的状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所有的曳引绳槽磨损程度基本一致;但偶尔也会看到某些曳引轮有一两个绳槽磨损特别严重甚至拖底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部分的曳引轮绳槽相对平均地磨损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个别的曳引轮绳槽出现拖底的现象呢?在曳引电梯中,直接影响曳引轮绳槽磨损的是曳引绳的相对滑动,  相似文献   

3.
黄永盛 《中国电梯》2004,15(8):26-27
几年前,某宾馆电梯发生冲顶事故,造成曳引绳与曳引轮严重磨损,其经过是:该宾馆的某员工发现电梯故障后,立即打电话给电梯维保公司,维保人员赶到后发现轿厢显示在5楼,但轿厢已冲顶,到机房后发现黑烟弥漫,立即关掉电源开关。此时电梯的曳引绳与曳引轮已严重磨损,主机周围积满了黑色粉未。经调查人员检查发现:当轿厢在5楼时,由于上行  相似文献   

4.
朱煜坚 《中国电梯》2004,15(18):50-52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通过曳引轮绳槽一端固定在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对重上,钢丝绳与曳引轮产生摩擦力带动轿厢运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电梯对重装置是曳引驱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还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载荷重量,减少了电动机功率损耗。对重重量应取多大,才能使电梯运行在最佳工况,经过电梯设  相似文献   

5.
徐州 《中国电梯》2005,16(19):38-38
曳引钢丝绳对电梯运行的影响:(1)各钢丝绳之间的张力不均匀,将引起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不一样,曳引轮轮槽的磨损不一样。(2)曳引钢丝绳的张力不均匀,不仅造成曳引轮绳槽和钢丝绳的磨损加剧,磨损的绳槽节圆和钢丝绳对运行中的电梯将产生振动和噪声,使电梯运行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梁亮 《电梯工业》2007,8(5):48-49
在日常检验过程当中,如下情况并不少见:在对一些改造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常碰到因轿厢的改造,而使轿厢自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那么,从电梯曳引条件的角度来分析,电梯轿厢重量改变时对电梯曳引条件带来了那些影响呢?我们知道,曳引驱动电梯的曳引力是由轿厢和对重的重力共同通过钢丝绳作用于曳引轮绳槽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磁力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上下垂直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江涛 《电梯工业》2005,6(3):5-6
文中在五个假定的条件下,从曳引绳张力变化的动态过程上,分析了同一曳引轮中不同张力的曳引绳的滑行状态以确认为不同张力的曳引绳相应的绳槽磨损大致是相同的,不存在张力大的曳引绳对应的绳槽磨损特别严重的问题。但张力偏差太大,除供各绳槽加快磨损外,还将导致轿厢倾斜增大运行阻力,且由于不同张力曳引绳在运行中,在曳引轮上的交错滑行,而使轿厢振动,影响电梯运引舒适感,因而各根曳引绳子张力偏差,仍需力求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引言 曳引式电梯作为电梯的一种。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产品。标准对曳引式电梯的定义是提升绳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曳引条件的满足,是电梯正常运行的保证,曳引能力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台则将造成轿厢冲顶、钢丝绳打滑小能提升等现象。曳引能力主要由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决定。似安装质量、用户使用和维修也会对曳引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温贤 《电梯工业》2007,8(1):29-30
电梯曳引系统原理如附图1,曳引绳绕在固定在升降机井道顶部曳引轮且两端连着轿厢和对重。当曳引轮逆时转动时,由于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产生的磨擦力使轿厢上行,同时使对重下行;反之,则使对重上行,同时带动轿厢下行。受力原理见附图2。  相似文献   

11.
黄力敏 《中国电梯》2007,18(23):56-58
电梯悬挂系统曳引绳的设计在近年不断有新的突破,继奥的斯公司推出复合钢带后,迅达公司推出ARAMID纤维曳引绳。当各种新型的曳引绳不断涌现时,我们把目光投向具有150年历史的传统钢丝绳.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传统的曳引钢丝绳如何与新型钢丝绳一较高下呢?  相似文献   

12.
陈海雄 《中国电梯》2000,11(1):37-38
简要叙述电梯曳引绳线张力不均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保持各曳引绳张力均匀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1事故现场描述及原因分析电梯事故发生情况描述:某乘客乘坐电梯从5楼到1楼,途中感到有东西砸在轿顶上,随后电梯开始摆动。当电梯到达l楼后,他迅速出去并告诉保安。然后电梯停在1楼等安全管理人员和维保人员来现场。通过现场情况分析,这是一起由于曳引绳脱出曳引轮引起的事故。曳引绳脱出曳引轮槽后,将曳引轮上的挡绳装置蹦断,挡绳装置随后又通过机房楼板孔掉入对重反绳轮上,将曳引绳卡坏(见图1),最后跌落到轿顶。该电梯在投入使用2年后,经常在运行中发出异常声响,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认为控制曳引绳张力偏差不大于5%的重要性,不在于受力较大的绳相应的绳槽磨损就较严重的现象得以避免和保证曳引性能。而在于要了解绳头弹簧的作用和各根曳引绳在张力有偏差的运行中的曳引条件的交错变化去分析各根曳引绳交错滑移的情况,了解如果张力偏差太大会引起曳引质量恶果,加快曳引轮绳槽磨损和使轿厢倾斜,运行中摇晃抖动增大噪声,影响舒适感和可能加大运行阻力及降低曳引绳的安全系数等等。控制曳引绳张力偏差不大于5%其重要性即在于提高上述的曳引质量。  相似文献   

15.
依据GB7588—2003附录N悬挂绳安全系数的确认计算、附录M曳引力计算的相关条件,分析大提升高度电梯曳引能力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标准限制;针对曳引绳强度设计安全限制,曳引能力设计限制等安全要求,阐述电梯曳引安全高度极限的限制条件;提出大提升高度电梯曳引能力设计和安全标准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穆 《电梯工业》2006,7(4):4-5,7
本文探讨了电梯曳引绳与曳引轮绳槽的匹配问题,分析了不匹配的情况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绳径大于槽径的不匹配情况时使e^fα不必要的增大,并使比压提高磨损加快及在轿厢滞留工况时必需加大使曳引绳打滑的电机出力等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绳径较槽径小要比绳径较槽径大好得多,但不能太小并必须与半圆槽的切口角β相适应等几点类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东洋 《中国电梯》2007,18(7):64-65,72
有些高层中的电梯(约30层)在使用几年后,发现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能提升空载轿厢,曳引力过大。而据资料显示,该电梯新装检验时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会打滑,检验结论是合格的。  相似文献   

18.
余永康  李琦 《中国电梯》2004,15(23):18-19
GB7588-2003附录N(下简称附录N),规定了电梯悬挂绳最小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在钢丝绳在绳槽中的比压及曳引条件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该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曳引轮的绳槽形状;曳引轮和导向轮的直径和等效数量;简单弯折和反向弯折的滑轮数量,从而使悬挂绳的安全系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或直接)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垂直上下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在电梯运行状态转换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问题也必须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刘照东 《中国电梯》2004,15(11):29-30
众所周知,电梯在运行时,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及轿厢随行电缆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此变化将动态地分摊在曳引轮两侧,使曳引轮两侧钢丝绳的张力不断发生变化。为提高曳引质量,当电梯的提升高度大于等于30m时,应加装补偿装置,即补偿链、补偿绳或补偿缆。下面和同行共同探讨一下补偿绳(链、缆)单位长度重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