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从糠醛废渣制取氮磷钾复合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糠醛生产中要排出大量的废渣,每生产1吨糠醛产品约有10吨以上的糠醛废渣,以年产糠醛300吨计算,则排出糠醛废渣约3000吨左右,由于糠醛废渣含酸量高,腐蚀性大,且气味难闻,给环境带来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废渣的消除外运,增加了生产成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蒿杆果壳等农付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多缩戊糖,它在酸性介质中加热水解便生成糠醛,我国一般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稻壳、甘蔗渣等作原料,资源极为丰富,具有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和外贸出口原料,每生产一吨糠醛约需10—15吨农付产品,因而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废渣,即工业上的“三废之一”。过去曾建议作为肥料使用,但因废渣中残酸过多往往造成烧苗和破坏土壤结构,所以目前大都作为燃料烧掉。近年来有关单位将废渣经酸解或酶解处理,作为酵母或丙酮丁醇发酵的糖源,但因处理设备庞大、工艺复杂,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开展糠醛废渣在农业上的直接利用的研究对开辟肥料和饲料来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糠醛生产中,如何节能,已为人们所重视。下面就我厂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节能措施作出简要介绍。一、以渣代煤糠醛水解废渣(以下简称废渣)是糠醛生产中的主要废物。一个生产能力为1000吨/年的糠醛厂,每年可排出9000—10000吨废渣(水分按25—28.8%计),体积约为9000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发酵腐熟糠醛渣,使其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腐殖酸等;腐熟的糠醛渣依次经皮带秤、造粒机、干燥机、冷却机、筛分机和包装机完成有机肥的生产。该技术利用糠醛行业的废渣、废水和化工原材料制备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糠醛渣是将粉碎的玉米穗轴以4%稀硫酸处理,经加热蒸馏制得糠醛后剩下的废渣。凡以玉米穗轴为原料生产糠醛的工厂,每年都有这种大量废渣排出。以朝阳县化工厂为例,每年排出约5000吨。该厂往年这种废渣主要做为民用燃料廉价处理。根据辽宁省糠醛出口座谈会提供的经验,这种废渣用做肥料大有可为,它不仅对农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且对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为了明确这种废渣在朝阳地区主要土类上对  相似文献   

6.
糠醛生产属于典型的重污染、高能耗行业。目前糠醛厂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硫酸酸化法生产,工艺简单,但污染严重。生产每吨糠醛产生含乙酸质量分数2%左右、COD浓度高达15000~20000mg/L的废水约20t,再加上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高含水废渣、大量剩余热能以及可回收物质(如乙酸)不能有效利用而排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浪费。糠醛生产采用清洁水解工艺技术后,醋酸钠的收率在75%左右。每吨糠醛耗费蒸汽约20t,比传统工艺节能约20%,回收余热28477.7MJ。产品工艺和生产装置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糠醛在工业上的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基本原料可以制备糠醇、四氢呋喃、糠酸、呋喃、顺丁烯二酸酐、己二酸等,也用于合成医药、农药、兽药,合成树脂、防腐剂、塑料防老剂等。在炼油工业,食品、香料、染料等行业中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糠醛是以富含多缩戊糖的植物纤维,如玉米芯、棉子壳、稻壳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糠醛的过程中,充分回收和利用“四废”(废气、废液、废渣和废热)对促进糠醛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是:(1)可以回收和制得大量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如醋酸钠、甲醇、乙酰丙酸等。(2)能提高糠醛的产品质量,并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水、电汽消耗,从而使糠醛的生产成本得到下降。(3)可以大大减少其生产车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的糠醛生产是以玉米芯、棉籽壳、油茶壳和甘蔗渣为原料,所用催化剂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现状,以及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并探讨工业废渣微晶玻璃的发展前景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目前,工业废渣的大量排放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微晶玻璃是解决废渣的有效途径,在陶瓷行业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标准GB 192 6- 88《工业糠醛》中 ,工业糠醛含量测定采用的是盐酸羟胺肟化法 ,测得的总羰基化合物按糠醛计算其重量百分数。这个方法的原理 ,是将含羰基的样品与盐酸羟胺进行缩合反应 ,根据反应生成的HCl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羰基的含量 :为了使反应的平衡向生成肟的方向偏移 ,必须用过量的试剂 (一般过量 10 0 % )。测定反应生成HCl的量采用酸碱滴定法 ,即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定量滴定生成HCl的量 ,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计算出羰基的总量 ,从而换算出样品中糠醛的含量。1 测定方法用减量法称取糠醛试样 0 5g~ 0 7…  相似文献   

11.
王昕  邢琦  任广军 《当代化工》2014,(4):501-502,505
研究了柠檬酸改性糠醛渣的制备过程和条件。首先对糠醛渣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用20%的异丙醇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最后用柠檬酸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柠檬酸改性糠醛渣。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柠檬酸溶液浓度,固液比等因素对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80℃,柠檬酸质量浓度100 g/L,固液比1︰3时获得的改性糠醛渣吸附亚甲基蓝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8.2%。  相似文献   

12.
糠醛渣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糠醛渣对染料的静态吸附.以刚果红染料为例,研究了糠醛渣对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振荡时间、温度、吸附剂粒度和吸附剂剂量对糠醛渣吸附刚果红的影响,测试了吸附等温曲线.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糠醛渣对亚甲基监的脱色率增加,60min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脱色率增加,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粒度的增加,脱色率呈上升趋势.当糠醛渣剂量为0.6g时,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90.72%.糠醛渣作为吸附剂处理含刚果红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废物资源化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预处理条件对糠醛渣乙二醇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 NaOH溶液与2.5% H2O2溶液体积比1:1的混合液预处理后,在固液比为1:10(g:g),催化剂用量3%,150 ℃液化90 min后,液化率达到82.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I-IR)以及核磁共振光谱(13C NMR和1H NMR)对预处理前后糠醛渣及液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预处理方法显著改变了糠醛渣的组成、表面结构,且增强了催化液化的反应活性,十分有利于促进其液化降解过程,液化产物主要为醇、酯、醚等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以糠醛渣为原料,直接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并与水洗糠醛渣生产乙醇进行对比。通过考察不同条件来优化同步糖化发酵生产工艺条件,并分析表征了SSF过程中乙醇浓度和副产物浓度变化。优化条件为:糠醛渣底物质量分数10%,纤维素酶用量12%,无患子皂素质量浓度0.5g/L,酵母接种量7g/L,同步糖化发酵乙醇得率达到其理论得率的93.1%。与水洗糠醛渣相比,糠醛渣直接SSF过程可将原料吸附的5.50%葡萄糖部分转化为乙醇。水洗糠醛渣SSF生产乙醇所产生的副产物要远低于糠醛渣直接生产所产生的副产物,添加无患子皂素可有效抑制糠醛渣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糠醛──中国传统出口化工产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糠醛的出口状况、行业水平及企业分布,同时也介绍了糠醛的国际市场贸易格局及我国政府对出口糠醛的政策和管理方法,指出了我国糠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糠醛和呋喃的生产、合成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糠醛和呋喃生产的现状,以及糠醛脱羰制呋喃的研究进展。目前生产糠醛的方法主要是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中以酸催化和改良后的酸催化法为主,酸催化法主要缺点是腐蚀设备,产生的废弃物难以处理;改良法则有效的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目前呋喃的主要合成方法有5种,工业中主要使用的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糠醛分别在液相和气相状态下脱羰制备呋喃。催化剂主要以贵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以糠醛为原料,经环戊酮制δ-戊内酯,经糠醇及四氢糠醇制1,5-戊二醇再制δ-戊内酯,以及经四氢呋喃制δ-戊内酯的3种主要合成途径并简述了经其他糠醛衍生物合成δ-戊内酯的途径;同时对δ-戊内酯在合成医药中间体和聚酯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由于δ-戊内酯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中,可应用于医药领域,δ-戊内酯自身易聚合,也可与其他化合物形成聚交酯,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这使其在可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应用受到关注,因此以糠醛为原料制备δ-戊内酯生产技术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转化制糠醛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步法糠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两步法糠醛生产技术,糠醛生产流程及糠醛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由于两步法糠醛生产技术结合两段水解工艺,在生产糠醛的同时可获得燃料乙醇,得率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所以两步法必将成为糠醛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4):355-371
Abstract

A new approach to separate furfural from aqueous was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Recovery of furfural and acetic acid from aqueous effluents of a paper mill has successfully been applied on an industrial scale since 1981.

The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of furfural and acetic acid by the solvent trooctylphosphineoxide (TOPO). Common extraction of both substances ma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resin residues. Improvement was expected by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furfural with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but ecological reasons stopp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is centered in the evaluation of extraction of furfural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extraction properties has been work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has considered the multi-component system furfural-acetic acid-water-carbon dioxide. Solubility of furfural in liquid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has been measured, and equilibrium data for the ternary system furfural-water-CO2 as well as for the quaternary system furfuralacetic acid-water-CO2 have been determined. A high-pressure extraction column has been used for evaluation of mass transfer rates.  相似文献   

20.
宛美  许峰  马健岩 《当代化工》2014,(4):506-508,511
通过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水溶液,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聚糠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在制备聚糠醛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硫酸量,另一方面是聚糠醛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煅烧。通过记录的吸附数据建立亚甲基蓝吸附量Q与加入不同硫酸量样品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并绘制成图。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量为50 mL制备的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较好;在300℃煅烧下,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