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重,人们对电动汽车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动汽车在经济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且逐渐得到普及,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电动汽车的车用锂离子电池及管理技术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技术之一,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在电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车用锂离子电池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车用锂离子电池运行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为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国际市场格局:三足鼎立实力不均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日本是最早实现锂离子电池商用化的国家。2000年以前,全球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基本被日本垄断。近年来,随着中国、韩国对锂离子电池制造  相似文献   

3.
能耗和环境问题促使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性与环境温度紧密相关, 倍率放电容量特性、荷电状态-开路电压曲线是反映电池基本性能的重要特性指标, 也是电池管理系统设计需要参考的重要参数. 该文对圆柱18650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相关的性能试验, 研究了单体和电池组开路电压变化规律、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电池容量和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 为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的研究及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设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日益迫切.硅材料由于具有最高的理论储锂容量,目前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通过 温和的溶液刻蚀工艺并结合热解还原法制备了镍、碳修饰的亚微米一维结构硅负极材料,并对其进 行结构分析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硅亚微米线表面实现了镍纳米粒子的均匀修饰和 碳材料的包覆,在1C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900mAh/g的可逆储锂容量.一维结构设计与镍、碳修 饰可以提升硅材料的循环与倍率性能,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电池储能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储能技术,本文对目前大规模储能电站可能使用的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介绍和比较,提出未来多能互补工程中适合应用的储能电池类型.并根据多能互补型电站的运行特点,经对比分析,提出一种电池储能以交流方式接入发电系统的方案供下一步工程设计中选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863"计划储能电池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隔膜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是影响电池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的决定因素。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流产品是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进步》2014,(3):44-44
工信部已组织相关单位、标准化机构和标准化技术组织制定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其总体思路为,完善和优化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包括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微网通过内部优化运行,可以减小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这已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有效方法.电动汽车换电站由于可以避免车主长时间等待充电,已经成为大型城市发展电动汽车的主流模式.此外,换电站作为储能单元参与微网运行,可以提高微网接纳分布式能源的能力并改善微网运行的经济性.在此背景下,主要做了下述工作:(1)研究了换电站电池调度策略,制定了电池分组规则和调度优先级顺序;(2)分析了电池充放电状态并在满足车主用车需求和电池荷电量约束的前提下计算了换电站充电需求和最大充放电功率;(3)制定了以最大程度响应微网调度信号为目标的换电站电池调度流程.最后,采用包含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换电站和居民负荷的模拟微网系统来说明了所发展的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剩余容量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实现铅酸储能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计量技术。方法通过对电动汽车铅酸储能电池基本电化学特性分析,采用了以安时法-Peukert公式-开路电压法为基本算法,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同时考虑了温度、自放电、使用循环寿命等因素对铅酸电池剩余容量预测的影响。结果所开发的管理系统铅酸电池剩余容量静态充放电实验计量误差小于5%,提供给驾驶员一个较准确的剩余容量,并对电池组中每声池进行监测,对铅酸电池的过放电和过充电等非正常工作情况及时报警,实用性强。结论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优化电池能量的利用,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数据中心负荷模型、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模型、储能站充放电模型和5G基站负荷模型,搭建了储能站投资回报率模型。采取两阶段优化方法、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出"多站融合"背景下储能站的最优运行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典型锂离子电池在合理区间内,峰谷电价差越大,最佳充放电深度越大,在此运行策略下,储能站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充放储一体化换电站中电动汽车电池的管理策略,给出RFID技术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管理方法,探讨能量单元高级管理平台软件.利用RFID管理技术实现电动汽车电池信息全程可追溯,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电池信息的采集速度与更换电池作业效率.该方法在电动汽车电池的SOC预测、换电站和梯次储能站与电网之间的功率流动控制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商品与质量》2008,(31):18-18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用镍氢、镍镉、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冒充锂金属电池。专家提醒您可以用以下方法检测真伪: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供能设施的配套建设是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的关键,提出同时具备充电、换电以及储能功能的充放储一体化站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闲置电池以及退役电池的储能价值,组配为电池储能站,并通过变流装置与电网实现充/放电互动。根据一体化站的结构功能特点编制一体化站标准运行规程的7个要点,包括总则、调度中心、变流装置、电池充换系统、梯次电池储能系统、站内配电系统以及一体化站异常及事故处理;每一部分分别就装置描述、运行流程以及操作和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锂离子电池需求大增,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可以节约大量资源。热处理是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但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有机黏结剂和金属成分极易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从而污染环境,所以分析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以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为原材料,分别在100、200、300、400、500、600℃和惰性气氛条件下加热,保温时间60 min,氮气流量500 mL/min,升温速率10℃/min。采用TG-MS、XRD、SEM、ICP-AES、GC-MS等表征和分析产物。结果表明,金属挥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总体挥发率不超过1%;电解液会发生分解和挥发行为,分解产物主要是CO2、H2O和小分子烷烃; LiPF6分解产生氟化物, PVDF和隔膜的分解产生有机污染物;挥发的氟化物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生的有机气体可以作为原料进行回收,且热解后的材料更有利于回收。  相似文献   

15.
以EPC-8900作为开发平台,使用C++进行编程,配合不同模块,初步开发了一套基于EPC-8900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与上位PC、下位电池测量模块结合,成为一个电池储能电站的综合管理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已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AD采样、CAN通信、数据传递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易维护、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某些滥用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电池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分析了近期由锂离子电池着火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研究,详细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化学反应机理,并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发现,锂离子电池的自燃问题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有关详细的电池火焰机理及火焰传播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还未发现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自燃问题的方法.故如何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现阶段要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的重点交叉领域,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新型绿色动  相似文献   

18.
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建材工业也是拉动内需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时期,进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  相似文献   

19.
锂硫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和新型储能设备的潜在选择。负极保护成为近期研究热点,通过负极优化可有效缓解锂枝晶带来的电池循环寿命降低问题。从电解液添加剂和负极结构设计两方面介绍了锂硫电池负极保护的策略,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简述。最后,对锂硫电池负极保护的策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光  马丽娟  陈巍 《宁夏工程技术》2003,2(3):287-293,297
介绍了工业上用量较大的铅酸蓄电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锌锰电池,以及20世纪末取得较大进展预计在21世纪有发展前景的氢镍电池和锂电池.论述了这四种电池的发展历程、现状及世界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电池工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缩小与世界电池技术之间的差距.讨论了入世后,中国的电池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根据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应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加快我国电池工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