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络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NS 250ml加前列地尔10μg,静滴,l次/d;NS l00ml加胞二磷胆碱0.75g,静滴,l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络通胶囊,6粒,口服,2次/d,治疗21d为一个疗程。入院当天及治疗第7、14、21天测定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并检测血黏度及血清CRP、IL-1β、IL-6、TNF-α、s ICAM-1含量。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ADL评分,降低患者血黏度,降低患者血清CRP、IL-1β、IL-6、TNF-α、s ICAM-1水平,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塞络通胶囊治疗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塞络通组(33 mg·kg~(-1)),通过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荧光微球的方法建立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手术成功后,塞络通组大鼠通过十二指肠注射给药,给药体积2 m L·kg~(-1)。基于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及生物标志物的鉴定。结果:通过模式识别发现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并鉴定了10个与急性脑缺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延胡索酸,谷胱甘肽,脱氢抗坏血酸,天门冬氨酸以及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下降,精氨酸、瓜氨酸、酵母氨酸、乙内酰脲-5-丙酸含量升高;而塞络通胶囊则可使上述10个异常变化的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回调。结论:塞络通胶囊主要调节的代谢途径有NAA代谢、精氨酸代谢、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塞络通胶囊(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塞络通高、低剂量组.采用SD大鼠颈内动脉注射微球血管栓塞剂的方法建立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手术成功后第10天,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盐酸美金刚(20 mg· kg-1)以及高、低剂量的塞络通(16.5,33.0 mg·kg-1),每日1次,连续60 d;检测塞络通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路径长度,以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均明显延长(P<0.05或P<0.01),脑组织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塞络通干预60 d后明显缩短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P<0.05或P<0.01);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面升高ChAT活性(P<0.05或P<0.01).结论: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脑组织ChAT活性以及AchE活性不同的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复制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芪白平肺胶囊、川芎嗪、泼尼松,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结果:芪白平肺胶囊可明显减少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疗效明显优于川芎嗪(P0.01),但差于泼尼松(P0.05);可明显降低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BALF中IL-8、TNF-α浓度,升高IFN-γ浓度,疗效优于川芎嗪(P0.01),和泼尼松无明显差异。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以减少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瘀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9.3 mg/kg),消瘀康胶囊低(92.5 mg/kg)、中(185mg/kg)、高(370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消瘀康胶囊各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于模型复制前7 d灌胃给药,每日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后24 h,采用5分制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康胶囊中、高剂量均能明显降低I/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消瘀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蛭龙活血通瘀组、盐酸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将大鼠自体尾部血注入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药物干预3 d后,取大鼠脑组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经心脏采血,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呈明显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蛭龙活血通瘀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②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及IL-6浓度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蛭龙活血通瘀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血清TNF-α、IL-1及IL-6浓度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蛭龙活血通瘀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痰瘀同治方低、高剂量组.采用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 30 min再灌注2h复制MI/RI模型,检测再灌注后各组大鼠血清CHO,TG,HDL-L,LDL-L,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ICAM-1,TNF-α,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LDL-L显著升高且 HDL-L含量降低(P<0.01或P<0.05),全血黏度(1.0,3.0切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1或P<0.05),炎症因子ICAM-1,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且 IL-10含量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HO,TG含量(P<0.01或P<0.05),改善全血黏度(1.0,3.0,30切度,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ICAM-1,TNF-α表达(P<0.01或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可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及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发挥干预M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素B2 (TXB2)、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可以改善MCAO模型大鼠24 h的行为学异常,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水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浆中ET、TXB2,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结论: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寒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h、12h、24h、48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脑组织TNF-α含量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尤其在缺血24h内下降最为显著(P<0.05或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亦有不同程度缩小(P<0.05或P<0.01).结论:中风康可降低缺血早期脑组织TNF-α含量,缩小梗死灶体积,减轻局灶性脑梗塞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七叶通脉胶囊是否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方法预防给药七叶通脉胶囊7 d后,制备缺血2 h,再灌注2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动物缺血再灌注后的行为状态变化、脑组织的缺血面积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结果经过预防给药,高剂量组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 0.05,P 0.01);病理组织学结果可见,高剂量给药组脑组织结构的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高剂量给药组能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P 0.05)。结论七叶通脉胶囊能够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减轻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宣痹通瘀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内动脉血栓及体外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血瘀模型组、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宣痹通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相同体积的方法灌胃给药。采用复合致瘀因素复制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仪检测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的方法,观察各组动物局部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采用大鼠体外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体外血栓的湿重和干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高、中剂量组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均明显增加(P < 0.05);高剂量组形成的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明显降低(P <0.05);中、低剂量组形成的体外血栓干重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宣痹通瘀胶囊的预防性给药,对大鼠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降低总血栓风险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苏合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苏合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p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计算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HE染色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细胞形态,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NGF、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溶剂组相比,苏合香能显著降低缺血24h模型大鼠缺血侧的脑含水量、Δ脑指数以及脑梗死率(P0.01或P0.05);能改善缺血损伤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形态,显著降低变性细胞指数(P0.01);还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VEGF含量(P0.01)、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P0.01);对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苏合香能降低pMCAO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梗死率,其机制可能通过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防止细胞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进而呈现开窍醒神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IL-6、TNF-α及CRP的检测,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肾性高血压血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大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小剂量组,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8周后行IL-6、TNF-α及CRP的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IL-6、TNF-α及CRP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川芎嗪60mg/kg、30mg/kg、15mg/kg剂量均不同程度降低高、中、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能拮抗缺血脑组织脑含水量和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脑组织T-AOC、SOD含量。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对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断头取脑,HE染色和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皮层区神经细胞凋亡,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神经细胞皮层区明显水肿,组织结构疏松,尼氏小体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多;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和TNF-α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减轻皮层区神经细胞水肿,增加尼氏小体,降低细胞凋亡;降低IL-1β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和血清内IL-1β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20,(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L-1β、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造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当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30、45、60 mg/kg),每组12只,预灌胃给药14 d。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中、高剂量组(45、60 mg/kg)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增加,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预给药当归多糖(60 mg/kg)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母草碱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10、20、40mg/kg益母草碱组。模型组和益母草碱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造模2h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益母草碱,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24h后,比较各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TNF-α含量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提高,益母草碱各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均减少。结论:益母草碱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于输卵管内注入苯酚糊剂造成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片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桃红通管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尤以桃红通管胶囊高剂量组更为突出。结论桃红通管胶囊能有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与其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炎性介质IL-6,TNF-α的表达,促进炎症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