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体外激活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之形成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借助中性红摄入法,研究了LA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LAK细胞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诱导4天后其活性达峰值;②IL一2对已诱导的LA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无协同作用;③LAK细胞上清液有明显杀瘤活性物质,而rIL一2对胃癌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提示在LAK细胞诱导过程中,淋巴细胞可能自身分泌一些细胞毒因子。  相似文献   

2.
郭子健  赵呈恩 《北京医学》1995,17(4):201-203
观察了应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转移癌。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活性。结果显示小剂量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治疗后NK活性和LAK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应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转移癌。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活性。结果显示小剂量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治疗后NK活性和LAK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卡介克蟹是BCG的提取物。应用MTT法观察了卡介克蟹对人胎儿胸腺和脾脏细胞L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人胎胸腺及脾脏细胞经IL-2诱导后均能产生明显的LAK细胞杀伤活性;卡介克蟹能协同增强IL-2诱导的胸腺及脾脏细胞LAK杀伤活性;且卡介克蟹与PHA和IL-2三者联合诱导的LAK细胞杀伤活性不仅高于PHA和IL-2和及IL-2卡介克蟹联合诱导的LAK活性,更明显高于仅用IL-2单独诱导的胸腺和脾细胞LAK杀伤活性。提示卡介克蟹可能成为LAK治疗中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  相似文献   

5.
黄妹宾 《广西医学》1997,19(3):516-517
应用LAK细胞/IL-2治疗肿瘤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高干外科黄妹宾近年来,以LAK细胞(用淋巴因子激活的肿瘤杀伤细胞)/IL-2(白细胞介素-2)为代表的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科从1994年4月至1995年1...  相似文献   

6.
用低剂量IL-2,同时加入人RBC诱导制备同种异体LAK细胞,可见LAK细胞的增殖明显和杀伤活性显著提高。用自制的复方白细胞介素2及LAK细胞组成LAK细胞联合复方白细胞介素2(LAK/IL-2Co.)过继免疫疗法和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共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38例,疗效结果判定,单纯免疫疗法治疗组,无CR,PR30.3%,综合疗法治疗组CR+PR为58%,且副反应均较轻,本项应用研究结果是安全有效的,能作为抗肿瘤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劳水聪 《广西医学》1997,19(2):316-317
IL—2/LA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劳永聪IL—2/LAK细胞疗法(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是近年来问世的以免疫调节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证实LAK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广泛杀伤自体和异体新鲜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肿瘤的效果,本实验观察了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染瘤苗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小鼠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数显著地少于单用瘤苗治疗组,其存活期也显著长于单一瘤苗治疗组,其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天然杀伤细胞(NK)活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以及IL-2和TNF分泌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单一瘤苗治疗组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L-2基因转染瘤苗与IL-6基因转染瘤苗联合应用后,能更有效地激活免疫功能达到更佳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白细胞介素2(IL-2)在体内持续有效地发挥生物学效应,作者探讨了成纤维细胞为介导途径的IL-2基因疗法以及该疗法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基因转染后、高分泌IL-2的成纤维细胞(NIH3T3-IL-2+)包裹入胶原后移植入小鼠腹腔内,可使小鼠血清中持续性地存在一定水平的IL-2,并能非常显著地增强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天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IL-2)的水平,尤其有意义的是诱导出内源性的LAK活性。NIH3T3-IL-2+腹腔内移植后对腹水型肝癌小鼠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当与LAK细胞腹腔内注射联合应用后,治疗效果更佳,表明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2基因疗法能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当其与LAK细胞过继回输合用后抗肿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2和LAK细胞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张乐萍,殷慧君,毛宁,周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与白细胞介素2(IL2)合用治疗部分晚期实体肿瘤已取得显著效果。我们曾在建立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78ll微小残留病变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到单...  相似文献   

11.
用B_(16)W_(10)黑色素瘤作靶瘤,C_(57)BL/6小鼠为荷瘤动物,小鼠脾细胞经白细胞间介质-2培养3d为效应细胞即LAK细胞,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肿瘤坏死因子(500U/ml)或低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U/ml)均不影响LAK细胞的杀瘤活性;肿瘤坏死因子能增强亚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增强最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局部肿瘤,瘤内同时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时,6只荷瘤鼠4只瘤块消失。其中2只存活期超过60d。对全身肺转移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亦显抗瘤作用增强,该组小鼠肺表面瘤结节数和肺结节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提取干酪乳酸杆菌细胞壁成分(LC-CW),研究其对人外周血LA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LC-CW可以单独或与IL-2协同,促进PBL的增殖。2.LC-CW可以增强rIL-2诱导的人外周血LA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作用,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但是单独使用LC-CW不能诱导LAK细胞杀伤活性。3.LC-CW可使PBL的CD_4~+,CD_(16)~+抗原表达增加,与IL-2协同,可增加CD_3~+、CD_4~+、CD_8~+和CD_(25)~+抗原的表达。4.LC-CW可促进PHA-P诱导的IL-2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LC-CW是一种重要的LA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用IL-2/TNF/LAK/TIL治疗30例失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全程化疗的晚期肺癌的结果。该法总有效率(CR+PR)达43.3%,9例伴有恶性胸水者经IL-2/TNP/TIL局部胸腔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4例。文中对该疗法的免疫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沈张悦)(邵静芳)(王晓林)(朱慧芬)ExperimentalStudyonAnti-tumorEffectofSplenocytesInducedbyAnti-CD3McAb,PHAandIL-2¥SHENGuan-xin,WANGXiao-li...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卵巢癌细胞株,在确定C-erbB-2扩增和过表达及C-erbB2正常拷贝和低表达的基础上对C-erbB-2扩增及表达与TNF和LAK杀伤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以非特异性杀伤物H2O2为对照。结果表明:C-erbB-2扩增及过表达可明显抑制TNF和LAK的杀伤活性(P<0.05),但对H2O2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影响。提示临床上部分卵巢癌患者用TNF和LAK治疗的疗效低或无反应性与C-erbB-2的扩增及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为探讨健康高龄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经诱导活化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tic fac-tor,TNF)的分泌。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以K562细胞和SGC-790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白介素2(IL-2)与脂多糖诱导活化后的TNF的分泌活性测定以L-929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存活率表示。结果 与健康中青年组比较,高龄组人群的NK细胞对K562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与LPS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TNF活性均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 高龄组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诱导分泌的TNF活力增高可能补偿了部份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leukemia(AL)and from normal controls were cultured in a medium containing1000units/ml of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IL-2).Marked LAK activity was induced onthe third culture day in the normal controls,with the highest cytotoxicity appearing be-tween day 3 and 5,whereas induction of LAK activity in the AL patients began on the5th day of culture,with a peak level appearing at day 15,showing that the peak ofLAK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elayed in AL.LAK cells surface phenotyping tests showedthat CD_8 and CD_(16) positive cells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from day 5 and reachedthe highest level at week 3,whereas CD_4~- subclass began to decrease at day 5 anddropped to the nadir at week 3,indicating that LAK activ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with the proportion of CD_8~+ and CD_(16)~+ cells,but negatively with that of CD_4~+ cells.  相似文献   

19.
IL—2/LAK与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LAK细胞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本组共30例,其中单纯IL-2/LAK细胞治疗5例(包括2例TIL细胞胸腹腔灌注),IL-2/LAK细胞联合放疗18例(包括1例动脉灌注),IL-2/LAK细胞联合化疗4例)包括1例动态灌注),IK-2/LAK细胞联合放疗和化疗3例。结果:完全缓解率20.0%(6/30),总有效率50.0%(15/39),其中单纯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