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1987年苏联的原油储量为80.8亿吨,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40.6万亿米~3,占世界储量的38.2%,居世界第1位。1987年苏联原油产量为6.24亿吨,  相似文献   

2.
国内要闻     
《当代石油石化》2009,(11):47-48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年,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已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大国。石油年产量由12万吨增至1.9亿吨,增长1583倍,居世界第五;原油年加工量由11.6万吨增至3.4亿吨,增长2930倍,居世界第二;天然气年产量由700万立方米增至760.8亿立方米,增长10868倍,居世界第九;乙烯年产量由零增至1025.6万吨,居世界第二;合成树脂年产量由200吨增至3129.6万吨,增长156480倍,居世界第三;合纤产量居世界第一;合成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刘方斌 《中国化工》2009,(10):21-23
1949年,我国电石产量不足3000吨,2008年达1361万吨,60年增长了4536倍,居世界第一位1949年,我国煤头合成氨产量不到5000吨,2008年达3800万吨,60年增长了7600倍,居世界第一位1949年,我国煤制甲醇产量空白,2008年达90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直接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工业项目填补了世界空白。  相似文献   

4.
电能使用方便,污染较少,又便于远距离输送,因而电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现已成为国民经济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旧中国电力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仅为85万千瓦,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小时,居世界第25位。198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灰11549.7万千瓦(其中水电3269.8万千瓦,火电8279.9万千瓦),是1949年的136倍;1990年我国发电量达6180亿千瓦小时,是1949年的144倍,占世界发电总量的5.4%,已居世  相似文献   

5.
石化的支柱地位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七五”、“八五”和“九五”三个五年计划,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石化大国的行列。到1999年底,我国以油气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76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42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达到8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也居世界前茅。石化工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比如,广东省府最高领导就曾公开表示,南海石化落户广东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6.
经济信息     
化工部传来信息,我国已有一批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截至去年底,电石产量196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氨2122万吨、染料12.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化肥9072万吨(标准肥)、硫酸1150万吨,农药21. 8万吨、纯碱38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硫铁矿1055万吨、磷矿1543万吨、磷肥2081万吨(标准肥)、烧碱332万吨、冰醋酸34万吨,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7.
1986年,世界纸和纸板的产量达2.031亿吨!比1985年增加5.1%;浆产量达1.461亿吨,增长近4%。我国1986年纸和纸板产量(包括湾省)达1251万吨,仅次于美、日、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浆产量达658.3万吨,列世界第七位。  相似文献   

8.
刘世平 《中国橡胶》2007,23(23):10-16
我国是世界橡胶大国之一,2006年世界橡胶消耗量为2150万吨,其中我国为450万吨,占世界消耗量的20.9%,超过居第2位的美国170万吨。一些主要橡胶产品如轮胎、胶鞋、自行车胎等产品产量也都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额突破40亿大关,达到43.5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氯碱工业概况目前世界烧碱总产量估计大约在3600万吨左右。预计今后世界烧碱需求量将以2~3%的速度递增。世界主要国家烧碱产量如表1所示。美国烧碱产量仍居世界首位,联邦德国居第二位,日本居第三位,苏联居第四,我国产量居第五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国是能源潜力丰富的国家,其常规能源开发能力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构成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表1)。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国一次性能源开发正处于稳步发展,预计一九八五年总产量可达6.89亿吨标准煤。随着我国石油  相似文献   

11.
杨天正 《煤化工》1992,(1):58-60
<正> 0 引言应苏联国家计委全苏燃料及动力综合问题研究所的邀请,中国国家科委能源技术代表团于1990年11月12日至20日赴苏访问。此间,双方对共同感兴趣的煤炭利用新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可燃矿产研究所煤液化试验室及杜力斯区的煤直接液化试验工厂。1 煤炭利用新技术的开发苏联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1989年原煤产量为7.4亿吨(含硬煤5.8亿吨、褐煤1.6亿吨),居世界第三。1989年煤在一次能源总消费中占20.9%。到本世记末,煤作为主要的动力燃料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煤炭工业的发展以及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和世界上许多先进工业国一样,苏  相似文献   

12.
磷肥     
一、概况 1983/84年度的世界磷肥总产量为3376.6万吨(P_2O_5,下同),比1982/83年度产量增加6.6%。在世界磷肥生产中,美国的磷肥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为773.4万吨。其次是苏联,为688.1万吨。中国的磷肥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1983/84年度的世界磷肥总消费量为3301.3万吨,比1982/83年度消费量增加了6.6%。在世界磷肥消费中,苏联的磷肥消费量为646.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居第二位,为446.7万吨,中国的磷肥消费量居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一 复合肥料是当今化肥发展的趋努 我国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使用化肥日益普遍,以及施用量的大量增加,保证了农业的大幅度增产。据美国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1982年统计,我国为世界最大的氮肥消费国,年消费氮肥(N)1196.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磷肥(P_2O_5)313.7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但钾肥(K_2O)仅39.3万吨,居世界第十二位。在化肥构成比例中,磷钾肥显然过低,我国氮与磷和钾之比(P_2O_5+K_2O)/N仅0.295,苏联1.141为我国3.87倍,美国、加拿大为我国3.32倍,就是印度也高于我国1.5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石蜡产量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居世界第三位。1986年计划产量50.72万吨,其中供皂用蜡13.17万吨,供外贸出口11.25万吨,供国内市场26.3万吨,而全国需求量为61  相似文献   

15.
摩洛哥的磷酸盐储量约4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5%,居世界第一位。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是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国,1980年的磷矿石出口量占世界总出量的31%,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目前负责开采的摩洛哥国家磷酸盐公司(OCP),正在以大量的投资来扩大矿山开采,增加储运设施和港口建设,并着重发展化学加工,计划到1987年完成2.7亿美元投资。  相似文献   

16.
1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材工业又是主要的高耗能行业,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约28.5亿吨标准煤,其中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2.09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7.3%。除水泥和建筑卫生陶瓷之外,平板玻璃行业能耗居建材行业第三位,约占建材能源消耗的4.76%。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6千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国石油可采储量按人口平均还很小,因此客观情况决定了我国的能源在本世纪内只能以煤炭为主。当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71%。在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活动过程中,各种能源最后被有效利用的仅占30%,比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低约20%;因此如何合理和有效地使用煤炭这一主要能源,应该是现时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国民用煤(主要用于烧饭和取暖)每年消耗约1亿吨,占国内煤炭总产量的六分  相似文献   

18.
几种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截至1997年,我国电力企业装机容量已达2.5亿千瓦,灰、渣排放量超过1.4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灰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粉煤灰综合利用量和利用率均有较大增长,1996年灰渣用量达4624万吨,利用率达42%,成绩巨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19.
水泥工业能耗现状与节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是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1.08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居世界第四位,但GDP仅占世界的5.5%。同年能源生产总量19.8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61%,而能源消费却占世界的13.8%。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是一种复杂的天然大分子有机弱酸,是自然界植物残体腐解后的产物,它存在于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之中,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泥炭储量居第四位,可供开采的泥炭、褐煤和风化煤遍布各地。近年来,腐植酸在医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国外腐植酸医药应用动态国外腐植酸医药应用,是从民间实践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